
到了LAX(洛杉磯國際機場)後,由於此車出租方可以提供機場交車服務,於是於落地出關後,直接走到對方告知的機場的停車場指定停車格取車。由於租車當下,告知對方會抵達的航站是TB (此為航站縮寫,全名是Tom Bradly International Terminal),於是對方在我抵達前已經將車子停放在最近的一個停車場: P3)。同時對方也會告知車輛停放的樓層跟停車格編號,按照這些資訊終於順利找地所租的BMW i4 40i。


此次租到的這台i4,車況超級新,連正式的加州車牌都還沒掛上,目前懸掛的是"臨時紙做車牌"

在美國洛杉磯,駕駛純電動汽車,目前是允許即使只有駕駛一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高乘載車道的(HOV,或是俗稱的共乘車道Car Pool Lane),可以拿貼紙貼在車身明顯位置。


由於是第一次開到i-Drive ID8介面的車,剛取車的時候(駛出機場停車場時),還在適應中。(我家中目前另外一台車是BMW G21 M340i Touring,ID7介面 i-Drive)

電腦顯示目前電耗一度電可以跑3.6英里(約5.76公里)

行駛過程中 (高速公路),也順便使用BMW方便的Level 2半自動輔助駕駛,幫助剛剛抵達美國疲累的我,在下班的車陣中,順利抵達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BMW有一個在台灣沒開放的功能 (BMW Assist Plus),按照車輛上的說明,當時速在40英里以下的時候(時速64公里),系統當發現駕駛有打開自動跟車時,會自動多一個輔助駕駛選項,讓車主選擇。這個時候,駕駛可以雙手完全放手,讓車輛自動駕駛。(眼睛仍然需要盯著路面)


當此項功能啟動時,儀錶板上的車道跟車指示會全部變成綠色(除了車道線是綠色之外,圖示內車道本身也變成綠色)
BMW原廠說明影片:
美國網友示範影片 :
在充電方面,美國目前也有很多的快充充電樁。此次我只充電一次,選擇的是EVgo (美國還有一家規模蠻大的充電樁公司,Electrify America)
充電從49%充電到95%,大約花了31分鐘
整體來說,此次的BMW i4駕駛體驗,心得是:
1. BMW 的動能回收方式跟Porsche 不同,也是很方便使用,一方面不會因為打開動能回收,導致車輛速度驟減到很突兀,同時也可以讓駕駛體驗類似降檔煞停的功能。(排檔撥至B檔位,動能回收)
2. 底盤操控部分: 由於此台型號是40i,也不是M Sport車型,底盤懸吊偏舒適,由於曾經擁有過 F36 420i,印象中底盤操控很讚,(比我目前M340i Touring 還要軟調) 。因此 或許此i4 40i 操控底盤感受上可能也跟i4 M50i 不同。或許下次可以到展間試試 M50i車型,或許整體操控感可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