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60帶著我們一家人出門遊山玩水留下很多回憶
表現良好,也開得很習慣
只是去年看鄰居換Model 3有點心癢
電動車呈現的未來感實在很讚
也想從油轉電,再買一台當平日通勤用車
這個目標應該會在2023完成
原本對Model Y滿是期待
因爲產地改到德國廠,組裝品質應該比美國廠好
但是看完九妹的影片直接滅火
除了內裝和Model 3幾乎沒變
傳統車廠不會有的鈑件公差Model Y一樣存在
還有前陣子取消車身的雷達配置
對周圍障礙物的警示改由駕駛透過影像目視判斷
倒車沒有逼逼逼警告音,想不通Tesla的邏輯
Model Y是加高版的Model 3
適合喜歡Model 3又想要大空間的車主
但如果跟我一樣在意組裝品質,可能還是過不去…

看車範圍訂在200萬左右的電動休旅車
這個價格帶電動休旅車選擇沒有很多
除了相對比較熟悉的VOLVO電動車XC40 Recharge
經過爬文,名單也列入iX1、EQA
不過個人認為新世代電動車是看數據說話
因為對傳統車廠來說,生產電動車要把過去大部分的油車經驗砍掉重來
EQA單馬達215萬,190匹(目前僅有單馬達)
XC40 Recharge單馬達179萬,231匹
XC40 Recharge雙馬達219萬,408匹
iX1雙馬達222萬,313匹(目前僅有雙馬達)
不看其他數據,就馬力跟價格XC40 Recharge的CP值算是不錯
EQA比XC40 Recharge單馬達高出36萬
可是從規格配備上面看不到EQA高出36萬的價值在哪裡
沒意外的話會先刪去EQA

目前的主要預想選手以iX1跟XC40 Recharge雙馬達為主
已經看過不少車友分享XC40 Recharge試駕的心得
但我想等iX1進台灣再一起安排試駕
最好兩台車可以在同一天開到
趁著身體記憶最清楚的時候下決定
不過問了BMW業代iX1還有得等,先來跟各位紙上談兵
歡迎對這兩台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


上個月iX1跟著X1大改款一起在台灣開始預售
看了幾篇報導,感覺BMW把iX1當作X1的一個等級
官網也將iX1和X1規格表設計在一起
可以的話我覺得把iX1獨立出來會比較好
iX1和X1從外觀沒太大差別,好像是差在藍色的xLine套件?
我個人算是蠻喜歡的,誰說電動車一定要看起來很前衛
而優勢部分當然就是BMW一直都很擅長的操控
特別是有雙跑車座椅和M跑車化懸吊
還有一個可以關注的點
記得前幾個月的新聞,BMW宣布將與Google合作
準備把iDrive 8系統與Android Automotive 整合,開發新的系統
代表未來BMW會有新的車機介面或內裝佈局
這裡想先發個問,好奇目前的車機用起來如何?
沒記錯風評不差
但當然有新的系統還是好事
不過VOLVO的Google系統倒已經推出有段時間了
聽車友分享VOLVO目前的Google車機就類似一台平板
可以下載App、有Google Maps、不用回廠透過OTA直接下載系統更新
整合度很高,有電動車該有的科技便利感
導航是熟悉系統我個人覺得加分啦,所以也算看好BMW跟上

XC40 Recharge雙馬達408匹
iX1的馬力313匹有點差距
但其實3百多匹也是夠用,應該沒有很多人會常用到400匹馬力
至於跟特斯拉一樣的單踏板模式,目前還不確定iX1有沒有
VOLVO電動車的則是可以依照自己習慣開啟或關閉

里程焦慮應該是大多數油轉電的車主
一開始會面臨到的問題
看規配數據,iX1對比XC40 Recharge有較高的里程數據
不過以之前看過有YouTuber實測XC40 Recharge雙馬達成功挑戰台北開到墾丁
而單馬達的里程又稍微多了一點,其實就我一般通勤使用都夠
充電網的部分
BMW跟VOLVO都算是傳統車廠中相較積極的
VOLVO又有和頗多第三方充電業者合作,完整度蠻高的
有的合作又有給予車主專屬折扣,也算另類福利
不過這塊倒是希望車廠們和政府都能一起努力
畢竟大環境更完整,能更提升大家購入電車的意願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同意這個說法
「生產電動車要把過去大部分的油車經驗砍掉重來」
就現階段看起來
VOLVO在電動車領域發展的不錯
應該也可歸功於前幾年積極經營的PHEV市場
雙B在電車這塊則是也有慢慢跟上的趨勢
不過VOLVO的野心感覺挺大的
前陣子海外剛發表EX90,全車滿滿的又是新技術 光達系統
說不定真的能達成2030年變成純電動車品牌
回到iX1跟XC40 Recharge主角
大家會喜歡稍微走前面一點的XC40 Recharge
還是欣賞運動風格鮮明的iX1
各位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