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3
我在農曆新年前,把跟外匯車代辦行訂購的BMW i8領回家了。
承辦購車事務的,是一家位於苗栗縣的小規模外匯車代辦公司。他們的營運方針很單純,原則上就是收取代辦費用。底下先扼要敘述一下購車的流程:
2020年十月下旬,通知代辦公司協尋北美i8中古車。代辦行物色了幾臺詢問我的意見,我相中了一款加拿大2014年款、里程不到一萬五千公里、且記錄相對完整的車輛,便請代辦方洽詢加國售車公司。
10/28確定購入此車,並將要支付加國售車公司與一些前期支出的款項匯予代辦公司。
11/3代辦方通知預定由11/11船班載送,11/30運抵臺灣。
11/6代辦方通知:因加拿大經銷商所處地區有風暴,將延至11/13才裝櫃。
11/19代辦方通知:改為11/24船班運送,12/18到港。
12月中旬,將報關行費用匯予代辦公司。
12/23貨櫃通關,領出車輛。
12/24由托運車載至代辦公司,並開始編程解黑屏、中文化等。
1/4拖至協助調整並處理車測的廠家。
1月下旬,將車測與調整款項匯予代辦公司。
1/28通過車測,拖回協助調整廠家。
2/1運回代辦處。
2/3收訖所有通測證明。
2/4行車記錄器佈線、基本車輛保養。
2/5至監理所領排。之後代辦公司通知這部加規i8在後保桿本體後,另有一個加裝上去、約5公分厚的防撞條(?),會阻礙後牌照安裝。暫時解決方式是將其拆下。
2/6代辦公司通知:已將牌照安裝上車,但前述防撞條卸下後,後保險桿上會有兩個鎖該部品的孔洞;建議之後以補土烤漆方式整理掉。
2/8上午貼隔熱紙,同日繳清服務費,下午交車。
接著把所有支出列出來供有興趣購買外匯車的網友參考:
車價77400加幣(相當於新臺幣1697382圓)
加拿大陸運500加幣(相當於新臺幣10965圓)
海運2600加幣(相當於新臺幣57018圓)
加拿大牌稅3940加幣(相當於新臺幣86404圓)
含裝櫃、倉儲在內之出口服務費2500加幣(相當於新臺幣54825圓)
郵電費1100圓
關稅與報關行費用844602圓
拆櫃與換單6888圓
臺灣拖車3趟7500圓
編程(含解黑屏、開啟速限提示畫面、導航與中文化)9000圓
臨時牌(含一年強制險與臨時牌過期罰單)3220圓
商港服務費684圓
車測――正本查驗5000圓
車測――車輛安全審驗6500圓
車測――油耗污染檢測55000圓
車測――噪音檢測26000圓
車測――耗能核章5070圓
車測――車輛燈光授權95000
環保署報廢基金5500圓
領牌(含全年度牌照稅燃料稅)15232圓
車輛保養、行車記錄器佈線9800圓
前檔與車門窗隔熱紙11500圓(車輛於國外已貼後檔隔熱紙)
服務費178719圓
總計新臺幣3193910圓
過往買的臺灣代理版車輛,時速表誤差率都略大;印象中測量結果,表速都超出實際速率3%以上。這次難得買了北美版車輛,來測看看情形是否相同。
很多年前我曾以Garmin 2610的數值和高速公路的相較,結果二者幾乎可謂完全吻合;因此,高速公路里程牌的數值,個人認為是可信的。既然高速公路里程可視為真,那麼當車輛以100 KmPH定速行駛時,每6分鐘應恰好行駛10 km整。就可以將此當作基準,計算車輛時速表的誤差率。
第一輪測試:在高速公路上以定速100 KmPH、盡量不換車道行駛10公里,費時6分又6.6秒,相當於98.2 KmPH,時速表誤差率為1.83 %。(本次換車道次數印象中較後三趟多1-2次)
第二輪測試:同樣以定速100 KmPH、盡量不換車道行駛10公里,費時6分又5.63秒,相當於98.46 KmPH,時速表誤差率為1.56 %。
第三輪測試:以定速101 KmPH、盡量不換車道行駛10公里,費時6分又0.51秒,相當於99.859 KmPH,時速表誤差率為1.14 %。
第四輪測試:以定速102 KmPH、盡量不換車道行駛10公里,費時5分又58.18秒,相當於100.508 KmPH,時速表誤差率為1.48 %。
雖然測試方法談不上精確,但大略可以確認,這輛i8當前的時速表灌水率,大概落在1.5 %上下――明顯比之前買過的臺規版車輛都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