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出現的問題是風箱破損
這個很多車也都會遇到 我在第19年左右遇到
E34 DIY專輯12....風箱仁 乾燥瓶 膨脹閥 更換.....難度等級2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5&t=3079938
當時處理完後有一個問題 就是壓縮機本體在漏冷媒及冷凍油
但是 因為大約每兩年半才 才需要補充一次冷媒
所以 我也就懶得積極處置......
就這樣經過了5年....11月的某一天 壓縮機縮缸了....
縮缸的當下.....我好開心.....終於可以不猶豫的修理了
當然 這5年過去 隨著愛搞東搞西的個性
這一次 我有設備跟經驗
可以全程自己作業完成 含冷媒充填相關作業.....
這個世界 非常有趣 只要你願意多動手
也許給店家做很快 整組換新很快
但你什麼都不懂 什麼都沒學到
只花了時間去賺錢 再把錢給別人.....這樣一點都不像 活著.....
這多有趣啊~

蔡藍欽/這個世界
壓縮漏油好一段時間了 大概有5年以上
後來大概是每兩年補一下冷媒跟冷凍油
就在一趟大約600KM的旅程之後
油封測底的失效了.....然後 就咬死縮缸了
怎麼會知道他咬死了呢?
因為有天一早開冷氣
除了不冷 轉速還抖了一下 然後 皮帶就冒煙了....
還好我也到公司了....

趁這次機會 順便把冷媒管的油封跟保溫棉換一換

車內的油封 大概4年多前 換銅製風箱的時候
已經全部更新了

一般說法
縮缸的壓縮機 會有碳渣或金屬碎片產生
所以 盡量能夠洗的管子都要拆起來洗....
但是其實 後來我發現 不洗也可以....

乾燥過濾瓶在雨刷箱下面
所以雨刷精水箱(含馬達接頭 及 水位感應接頭)也要移除

乾燥過濾瓶 及壓力開關移除

壓縮機皮帶移除....
這時候就展現了壓縮機皮帶獨立的設計意義

然後把 4根13號固定壓縮機的螺絲移除
就可以把壓縮機整個請下來了....

這一次要更換的油封 少打了一個壓力開關的

冷媒的流向:
冷媒由壓縮機加壓出來後 就會進入散熱排冷卻
接著在經過乾燥過濾瓶過濾除水 就送至風箱
風箱時冷媒由液體變氣體時吸熱造成冷房效果
(由高壓成為低壓)
然後就又回到壓縮機低壓端.....如此循環
縮缸壓縮機該清洗哪些管路?
根據理論 跟實際拆解可以發現
過濾乾燥瓶有非常好的過濾效果
所以
大概就只有途中灰色圈圈的部份是要拆起來洗的
但是因為 其實這些量很低.....
說真的 只要過濾乾燥瓶換新
拆不拆洗其實都不影響新的壓縮機壽命

接下來 就是要說壓縮機的維修分三種
1.只換油封(活塞跟缸體無損 只是漏油或耗材翻新)
這個是最便宜的整新品
換完性能跟新品差相去不遠
2.更還油封含汽缸及活塞與軸承(汽缸有磨損)
這個是重度維修 是不是符合成本效益有待商榷
但是有再生工廠專門在做這個
需顧慮的時活塞材質 精度 鍍層 及汽缸的精度
做完的耐用度穩定及性能 看材料品質
3.換全新機
全新機又分DENSO跟很多奇怪的牌子
因為 E34中古零件太多
所以....我是採取1.
因為 2.不好買 買了怕精度不如原廠
至於3.太花錢又不如1.有趣.....

接下來我們就1.來做討論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好的原廠壓縮機中古品
那麼就像市場買水果 怎麼選呢?
1.徒手旋轉離合器鐵盤
如果咬死 或卡卡 澀澀 不順
那汽缸跟活塞或軸承就GG了
2.如果有待厚薄規 量一下離合器鐵盤跟鋁盤間隙
比對一下規範 可以評估離合器狀態
10PA17C 間隙是0.36~0.66mm
3.看進氣孔(大)及出氣孔(小)
對前一張圖有沒有發現 正常品非常乾淨
有縮缸的則是 進氣孔還算乾淨 出氣孔就是充滿碳粉
4.倒置壓縮機 觀察一下留出來的油品顏色
清測透明為佳.....茶褐色就千萬別買了
這樣選下來 你就會有一顆
像這次維修一樣的良品了

等待清洗管路的過程
我們就把乾燥過濾瓶切開來研究一下
透過一根向吸管的金屬 直接進到瓶子底部
然後經過
第一層塑膠濾網 第二層纖維濾網 第三層乾燥劑
第四層纖維濾網 第五層金屬濾網 第六層塑膠濾網
完成乾燥及過濾....
當過濾滿了 被塞住時
整個過濾器會被冷媒壓力上舉
只要整個上舉力超過彈簧張力
然後冷媒就可以不過濾網 直接溢流通過.....
最後高壓冷煤由上方管道流出進入風箱(旁通壓力開關)

仔細觀察底部
可以看到碳粉很明確的被侷限在濾網之下
過濾效果相當良好....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縮缸
壓縮機低壓端仍然保持相對乾淨的狀態....
所以 有一說是 縮缸膨脹閥也要換....
我是抱持不認同的看法

原廠的隔熱材質經過20幾年 很多地方狀況都不佳了
終於拆到就順便處理....

清潔 更換新的隔熱泡棉管
有助於隔絕引擎排氣管的熱
影響系統工作溫度及效率

接下來就是 中古壓縮機上車前的
清潔 油封更換 充填足量新的不含螢光劑冷凍油

分解壓縮機因為比較少看到中文詳述
所以 會講的慢一點 一步一步講
首先 移除十號六角固定離合器鐵盤螺絲一根
然後移除鐵盤
需注意 鐵盤內側有一至兩個填隙片 不要遺失
那個決定這組離合器的間隙是否符合規範....
間隙太小 熱了以後可能斷電也切不開
間隙太大 接合聲音會很大 而震久了對機器不

接著是離合器皮帶盤 這裡是用開口鉗
把特殊扣夾取下
這個扣夾有些特別 應該說 壓縮機的扣夾都有些特別
一般 我們會把沖壓銳角面朝向脫出端
但壓縮機的都是顛倒....原角面朝向脫出端
安裝時如果顛倒 會.....裝不進去....
皮帶盤的內側 有一個軸承 通常很耐用
如果壞了 也可以單換....

接著 是離合器的電磁鐵
一樣是一個開口鉗移除的扣夾
然後壓縮機上方有一顆十字
移除即可移掉整個電磁鐵

轉軸的中央 有一片毛墊圈 防塵用 記得拿出收好

接著是打開高低壓管接頭蓋
內六角6號 四顆

打開以後這個油封也是要換掉的
開到這裡 都可看的出來....這顆中古的蠻健康的

接著就是奇妙的壓縮機固定螺絲
一共5顆內六角6號 都有墊圈
依序對角分次鬆開拆下

10PA17C 是5活塞10汽缸的設計
10PA17C 是5活塞10汽缸的設計
這邊可以看到前側的5汽缸 及 單向閥片組
這些都有防呆 所以 很難裝錯 裝錯你也會知道....

用縮口鉗移除內側高壓油封扣環
然後適當的把油封敲出.....

接著把上面的單向閥片 銷 及O環都移除

然後就可以看到 單側的汽缸壁狀況....很好

然後 把後側的外蓋及缸體移除
就可以看到後半段的活塞接觸面....狀況良好

為什麼要拍這一張呢?
注意活塞表面的痕跡 及前側缸體定位銷位置
裝回時 務必 要同位同活塞...
畢竟 這是磨和好的東西....

全分解完 大概就是這樣
軸承我沒有壓出來....
因為狀況良好我沒有要換就不動他了

把油稍為瀝一下 然後就可以送去清洗了

確實清洗完成後 依序擺好準備組裝

止推軸承跟活塞推板都用心的冷凍油做潤滑

然後
比照分解時的活塞相對位置配對好汽缸
完成組裝 更新油封

其實 壓縮機構造真的蠻單純的
有很多防呆
只要材料沒問題 工序對 手路OK
這個在國外 也是一般人上網買大修包
在家DIY的項目之一....
至於什麼測高壓 測壓差一類的
嗯 其實 東西都沒問題 裝好就是好的.....
就算沒好...你也很快會知道
因為你的車就是一台測試機器......

前面一樣上油 上單相片 跟油封

接著 事先換好前蓋的高壓油封
然後裝上軸上護套
就可以將前蓋裝上了

這幾顆螺絲 扭力都是 23 FT-LB
依序對角分次...然後他有銅片
銅片狀況要看一下 ....

然後是上蓋及其油封
小三角是低壓 大的那塊是高壓

裝好以後 先把高低壓孔封好
減少異物及濕氣的進入機會
這時整顆外觀可以去油一下了

一樣 棉墊圈不要忘了

要安裝離合器電磁鐵
扣環如之前說的 安裝有方向的

上方十字補一張圖 固定好線組及插頭

皮帶盤清潔脫酯後 安裝扣夾

鐵盤安裝不要忘了內側的墊圈
原本哪幾片 就要墊回去

這一篇可以看到間隙規範 及六角十號的扭力標準

安裝完成以後 測試離合器間隙
每款離合器不太一樣 10PA17C是0.36~0.66mm
這組算很標準 挑中古的可以帶厚薄規量一下

然後就是一顆 自己翻新的原廠壓縮機

接著 就是另一個好玩的地方
縮掉的壓縮機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打開上蓋
我們可以發現
低壓真的算很乾淨
所以我說 膨脹閥可以不用換 風箱也是乾淨的
但 碳渣也是從這裡開始...壓縮機的高壓產生
依此類推....壓縮機到乾燥瓶 都是會髒掉的地方

接下來翻到前面....
我們來看一下離合器組
真的 有夠臭.....
減震的軟木都燒完了.....
可以看到 因為縮缸咬死 皮帶盤又硬拖
會徹底的把離合器整組搞爛
所以 我不會想去修這顆舊的
要買新的離合器 新的軸承 新的油封 新的汽缸 新的活塞.....
然後單向閥片可能也有傷....
真的 縮缸要嘛換新品 要嗎來顆中古的整新品
不要去修縮缸的就對了.....

接著打開前蓋
油漏光就是只有乾.....
有一缸整個咬死了 後來用壓床才退的出來

阿捏......咬超緊.....
用壓床才退出來

弄完壓縮機 繼續做管路清洗跟油封更新
因為散熱排在保險桿後面
所以 要拆保險桿 前方飾條用一字起插入後翹起

側邊的部份 則是往車頭方向推就拉出來了

然後保險桿左右各有一個固定扣 逆時針轉到對齊12點即可

保險桿前方4顆17號六角

移除霧燈插頭 然後即可把保險桿往前抽出

這個就是
由壓縮機進散熱排
跟由散熱排進乾燥過濾瓶的 兩根管子

縮缸大概就是洗到這裡 就很多了
我是用積碳清潔泡沫 然後用煞車清潔劑
最後用高壓除水的空氣噴乾....

更換新的油封以後裝回 保險桿也可以復原了

接著是安裝新的乾燥過濾瓶
高壓開關有一個油封...要記得換常常被忽略

這東西 基本上就像保險 所以是建議 有拆就換....

網路上查的冷凍油充填量.....感謝福爾摩沙羅賓公司

然後是添加冷凍油 E34是160~190C.C.
134A冷凍由有三種黏度 我用的是100的 算是中粘度
剛剛大家也看到了 活塞並沒有密封圈或活塞環
所以
稀的油雖然阻力小 但對氣密沒幫助
黏的油阻力大 氣密可能好點
所以我還是中庸的選中等黏度.....

這是壓縮機高低壓管的固定螺絲
右側是舊的 有2~3牙座的部份脫牙了
拆的時候 超怕扭斷
左側是 中古除鏽以後上止卡膏....

接著就是全部管路都上車後 又來到抽真空的時候了
這個抽器機....是朋友冷氣壞掉拆下來送我的....
說真的 舊歸舊 還蠻好用的...
黃管接抽器機
紅管高壓旋扭轉緊
藍管旋扭轉鬆
然後啟動壓縮機 開始抽

大概抽個10~30分鐘 然後黃管關上 藍管旋扭鎖緊
壓縮機停止
再丟個1小時.....看有沒有漏

然後
黃管接上 倒置的134A冷媒 打開冷媒開關

接著黃管開關打開 紅管高壓開關也打開
有紅管接汽車高壓管接頭用冷媒擠出空氣約3~5秒
迅速接上高壓紅管至接頭 鎖上紅管開關

車輛未發動下 打開藍管旋扭 及黃管開關做冷媒充填
至30PSI

然後 發動車子
冷氣全開 最低溫 風量最大
補充至高低壓差200PSI左右
一般怠速約高壓在230PSI 低壓在30PSI
越高的壓力 壓縮機動作越費力 越耗損動力
所以 定量充填這四個字又很有趣了
所謂的定量 是原廠全新品
當東西都舊了
風箱也不是原廠的了 乾燥瓶也不是了
管路也許有氧化物了 冷凍油殘量未知
定量的基準在哪裡?
我覺得看壓差 跟出風口冷度夠不夠冷才是真的....

然後 舊的好好的清洗 準備做最後的工作

網路上 可以看到的剖面圖大概都是這樣
但是這無法完整說明路徑 所以....我想做自己的剖面

做成剖面以後 整個結構就一目了然了....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