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狂暴 2013 F13 M6 Test report 超跑? 還是GT跑車?
很難不愛上它的外型
第一眼看到這台車的感覺
優雅 霸氣


及說不出的貴族氣息
任誰都會說 這是BMW車群中 最好看的一台車
鷹眼双瞳燈


大口定風翼

M6專屬圈

出將入相
文韜武略

吸精 喔不
吸睛指數 破表難容
簡直爆表

試車途中
碰到一台S350阿伯
搖下車窗仔細打量
上班上課大人小孩
眼睛瞪大望你瞧
你會想 Check out 買單 “這台車我要了”
911在路上 未必比這台吸引人
來了
超跑 GT跑車
第一要素 外型
GT 超跑內裝
外型勾人魂魄者 勝
不勾人魂魄者 敗
第二 內裝
GT 超跑內裝
要嘛如麗池四季般 豪華典雅
要嘛NASA MOMA 特例獨行
內裝 豪貴獨特者 勝
貧賤通俗者 敗
第三 動力
GT 超跑
所謂一吋長一吋強
一吋短 一吋險 (動力太短就危險^_^)
動力大者 勝
動力小者 敗
第四 品牌
GT超跑
最好是 F1 WRC DTM Touring Le Mans 豪牌名門
歷史悠久跑車廠牌魅力難敵
品牌強者 勝
品牌弱者 敗
此四者
外型 內裝 動力 品牌
乃 GT 超跑 之四維
一維傾 二維顛 三維危 四維不存則亡
所謂 四維不張 車廠滅亡
好了
這評分標準既出 那 M6 比之如何呢?
這裡先說
都試到M款了 這次我不逐條評給分
想知道細節的參閱評分表
今天 我帶大家 看看 M6是部甚麼車
超跑?!
GT跑車?!
純跑車?
還是雙門跑車
外型堪稱無敵 足以稱雄 雙門跑車
不管是SL63, 911, 還是R8, Maserati Granturismo …
雙V引擎蓋切出動感紋路
雙鷹四眼 虎嘯鷹揚
雙腎鯊魚鼻 三口定風翼 氣吞山河
車側線條 既典雅又肅殺
四出尾管 新幾何尾燈 氣勢驚人
時代潮流的制定者
內裝
也是一時之選
超豪華皮質座椅 B車之巔
中控台設計 以遊艇為師 華麗精簡
做工 材料 質感 事事精湛






視覺 觸覺 感覺 拳拳到肉
動力
BMW引擎科技的總集合
顛峰之作

進氣可變汽門揚程
排氣可變汽門正時
雙渦流雙渦輪
缸內直噴技術
560匹超跑馬力
三成節能效果


狂催下 鬼哭神號 誰與爭鋒
品牌
近百年造車工藝的淬鍊
日耳曼民族
打造的世界第一高級車品牌
跑房車始祖


品牌力無庸置疑
總論 四維既張 F13 M6是宇內第一跑車!
且慢!
還沒開呢! 沒開過 怎能定論 M6為宇內第一跑車
又怎能 做決定呢
700萬的車耶!
開起來甚麼感覺?
坐上車 一股虛榮的飄飄感
上路之後不得了
路旁總是好多眼睛盯著你 喔不 盯著車
坐進車內
椅子很重要

極品 薄 舒服 支撐力足 35歲女人的皮膚 成熟嬌貴
其餘雙手雙眼可及 皆BMW之最
一上車 不多說開了再說
市區的駕駛感還可以 他像是一部跑房車
但你很清楚的知道 這台車並不小
但奇怪的是
身邊傳來的都是 豪華又緊緻的感覺
接下來 手忙腳亂
因為有四個獨立參數 可供把玩 研究了很久


1. Engine 門
2. 懸吊
3. 方向盤手感
4. 換檔邏輯
每種有三段 邏輯有六段
3x3x3x6 案! 有162種調法
要調到剛好喜歡 說真的不容易
簡單講
油門用Sport, Sport+都差不多 所以 Sport+
懸吊 Comfort 有點像是剛好 而 Sport Sport+都差不多 都太硬
手感 Comfort很輕鬆不賴 Sport Sport+
案 還是差不多 還好 不算硬 算蠻剛好換檔邏輯 除手排自排外 基本上只有兩種 就是 不太火爆 跟非常火爆
同樣的
案 那幹嘛設計 S1,S2,S3 D1,D2,D3調到 1. Sport 2. Comfort 3. Sport 4. Sport+ 市區60 直角 不多說 不煞車切過去 車子過去了 DSC閃了幾下 當下會意 這是一台很重的車 295 Pilot Super Sport 都抓不住
不管…加速再說 傳動軸極順暢
這時 換檔羅輯 有了清楚的區別 雙離合器 在D3 S3下 非常暢快 中間夾雜 0.1-0.2秒(一瞬間)的衝擊感 就是換檔前人往前 換檔後瞬間被推往後 快意十足
不一會 已過二十格 這中間所有的換檔推進沒有一點遲滯 但這有點怪
M3就不是這種感覺
瞬間了解 這台車的穩定度較高 這種推進 GT味
定速20格 瞬間重踩煞車 至煞停 他就停 過程也是滿分
車不移 不點頭 有信心 足底的施力 與車停的速度成線性反映
引擎品質 沒話 說 無噪音 無振動 不能說 絲綢般柔順 但深不見底
聲浪在市區小 高速也不算大 對了豪華優雅的味
M-DCT 當然沒話說 即便是常人 也能感受到換檔的快速 換檔間幾無間隙
再來急轉彎 提速至20格 減至8格 煞車 左打 車子沒有甩尾 至270d時 往前移 補油 U turn 完成 轉彎的順暢度 半徑都比想像中差
再做一次 順暢一些 還是不俐落 再做一次 還是一樣 證明不是我的問題
當然 我想起 原廠教練的示範 M6在他們手中有如神器 但我做不到
Joseph 觀點 這不是純種跑車 GT 再加一
加速極快 但駕駛人可能感受不會太強烈 因為變速箱的設定較為線性 較無衝擊感 這點當你坐到乘客座看別人加速就會有感 看著旁邊的景物 車速其實是 恐怖的快
看看中速 高速灣 90d弧形 120d 弧形 你敢過就過的去

要嘛是我的速度不夠 要嘛就PSS稱職 輪胎抓的住 閃燈的情況也少
也就是說明 中高速灣道表現 穩定性 平衡性很好 比之低速灣 側傾程度較低
低速灣由於是車重故 車子不像台跑車 頂多是轎跑 豪華感異常的轎跑
過程中 與路面的對話清楚
雖說還是包覆了一層精緻的紗 隨著彎越急 速越快
這層紗 也就越來越薄 越來越緊 越來越硬 算是硬的高級感
入彎的角度大小及精準度 不如 M3, 911之流
但以這種兩噸的車來看 算是非常厲害
方向盤一打 車子馬上跟上的間隙 還是存在 但不容易查覺
車子行路穩定性極佳
但是問題來了 這輛車被路面影響的機會也大 這是這輛車拿不到5顆星的原因
基本上 都這種級數的車了 操控與行路性都已經很棒了
但這種價位的車 絕對要用極嚴格的標準來看
除非是平坦的國際賽道 或是新鋪設的國道
不然 這輛車 在一般道路(鄉,縣,省道)上 操控與行路性無法取得平衡
操控與行路性只能取一邊
要行路性 用Comfort suspension
要操控 請用Sport
還好 可以微調設定
糟就糟在 如果一條路上有很多變化 完了
那 建議你 Comfort 跑到底 就對了
那天這台車整整試了一個早上(賽道還不算) 真的一條路 調幾十次 搞到最後都無法專心開車 案
結論 把2,3,調到comfort算是最全面的設定
行路性
前面有提到
低速 車子重量大 人車無法一體
中高速 Comfort mode 完全展現 GT跑車的獨有跑格 跑的輕鬆 跑的快
飛快的風景 剛好的引擎聲浪 觸感極佳的車室 快意人生
至於 Sport mode 直道還是微顛 要進攻彎道前 再切換吧!
這台車 光是你站在他旁邊 你就會覺得爽了
上車時 幻想著 空姐扶著你進到頭等艙
關門後 停車場瞬間化成藍藍的海水 這是台豪華快艇吧!
引擎啟動後 舒適背椅緊靠 像似被美女簇擁著
進入賽道 兩旁觀眾為你呼喊
燈滅 起跑
你以優雅無比的姿態
快如閃電車速 劃過 各種路段
同時有四五支 攝影機對著你
比賽沒有很久 你已經聞到Dom Periggon細緻香味
微醺的滋味在車室裡面飄盪
你不禁想著 這該不會就是人生的頂點了吧
至於車賽的結果已不重要
BMW M6
德式造型美學的顛峰
日耳曼民族工藝極致
絕美狂暴的完美融合
M族狂派的最新力作
她是不是超跑?
我想不是
是甚麼?
純種跑車?
我想也不是
該是具有貴族血統的的你
該擁有的一部
豪華跑車
值不值這個價?
我告訴你
這個價位, 級數的車
你喜歡就值
不喜歡就不值
對我而言 十年後的我回來看就值
甚麼?
你問我會不會買?
不會啦!
一個禮拜只開一兩天太可惜
每天開則太招搖
我現有兩台車都去年剛買
更何況 我又不是貴族
只是貧弱上班族
這篇 有沒有幫到正在尋找 夢中跑車的你?
應該有吧!
沒有的話
嘿嘿 等我下一篇吧!

Joseph
2013 M6 Score Card
評分表




賽道操演



















驚人的油耗


喜歡 寫下 說一聲吧
>>>>>>>>>>>>>>>>>>>>>>>>>>>>>>>>>>>>>>>>>>>>>>>>>>>>>>>>>>>>>>>>>
Joseph0120 跟 01 BMW的朋友告別--11/27/2012
各位 再會了
我先談談 我是如何準備這個報告的
1. 閱讀國外權威雜誌數本 4 hours NTD 1200 Web site 4 hours
2. 試駕路線規劃 2 hours
3. 測試項目規劃 2 hours
4. 試駕車輛準備1 hours NTD 18000 for Panbay test drive; 車商人情價 無價
5. 賽道試駕 8 hours for many cars, 30 minutes for M6
6. 其他道路 2 hours
7. 拍攝 1 hours , 還買新相機 Canon EOS 7D- 76000NTD (可自用 不計費)
8. 飯店交通 NTD 10,000 NTD
9. 寫作 6 hours 不含思考 構思
10. 編輯 1 hours
11. 請假 3 days 因為假日人多 都挑平日 人較少
總結 30 hours 直接時間
花費 30,000 NTD
代價 被酸 被公幹
當然 我知道 我做自己喜歡的事 是我的選擇
問題來了 我瘋了嗎? 我沒事找罵挨? 我做完我喜歡的事 做完跟朋友聊聊PO在車隊網站爽就好了
何必來這受氣?
若是真有料者,口氣不好, 有料 但被幹, 就當學習
很多人連M6都沒看過 評的跟真的一樣 好像專家似的 我沒閒功夫回你 但我也不太想受你的氣
我承認我的修養比不上得道高僧
這篇
是寫給335i/M6/M5/911/M3/大7/X6 等M6準車主及對BMW M6有興趣的車友參考的
這些車主有錢有意願 想買M6
卻不知道或沒時間
又想知道M6開啟來感受如何
我竭盡所能 讓他們了解
這台車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值不值得
這個價位的車 你不用跟他說 雙渦輪雙渦流 PiRipaRa
他就是想知道開起來如何
另外很多看到車美就下手了
還有人評論 這篇跟你平常看到的試車報告不同
你要看數據 要看歌功頌德 要看車商跟雜誌行銷文 上網站或7-11買就有了
但你可能看不到真實的情形
我沒拿錢幫任何人寫文
當然我可能也很主觀
但我行事憑良心
我想盡辦法
盡量不讓我的喜好
影響我的寫作標準
為對BMW有興趣的人 介紹BMW好
因為我相信 你們也值得擁有她的好
對Lexus喜歡的朋友
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剛出社會 她是部好車 不會幫你添麻煩
車子也讚
但某些地方還是跟BMW有距離
身為8年GS的車主
我希望
也期待GS能全面追上BMW
而保有她的品質及售價
這樣 我第一個去買
本來已動筆在寫 M5/M135i
心已傷 氣已絕
算了!
想說的還有很多
但
我走了
希望有下一個 Joseph
幫你們 想盡辦法 動用關係
幫你們寫 試駕文 帶入第一手資訊
一兩年之內我是不會再動筆了
大家珍重
Joseph敬

PS1 好朋友的文 PO在以前的文 我會回
PS2 PM 有時間會回
PSS 是好胎 值得擁有
謝謝在這裡的所有支持我的朋友 有緣 會再見面
>>>>>>>>>>>>>>>>>>>>>>>>>>>>>>>>>>>>>>>>>>>>>>>>>>>>>>>>>>>>>>>>>>>>>>>>>>>>>
Update on 12/2/2012
這篇報告 該接近尾聲了

我跟各位談一談
一.試駕的設計結構
大家都上過基本物理與化學吧
在實驗之前 有一些實驗的基本方法
1. 提出問題
2. 形成假設
3. 設計實驗
4. 進行實驗
5. 分析數據
6. 結論 (無結論則跳回2)
因此 M6我一開始想到的問題 可能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就是
1. 提出問題-她是 超跑還是GT Sport Car
2. 我先假設她是一輛GT 而GT 要素有4 但超跑與GT的最大區別其實在於 超跑是完全賽道取向, 而GT跑車比較重於行路性,浪漫拉風及豪華性 簡單說就是操控與行路性的取捨問題
3. 接下來 挑選路段 然後對下列表現作紀錄
Handling 操控
Cornering stability
Cornering balance
Confidence
Communication
Turn in position
Direction stability
Percision
Ride 行路性
Pitch roll control
Comfort
Road-dealing ability
City ride-under 60
Express way-70-100
Highway-100-170
Speedway->170
4. 在計畫的道路上 做一些設計的動作
5. 分析 各個項目的表現
6. 結論 豪華GT跑車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偏GT味的雙門跑車)
這是試駕設計的方法論
二. 談談 文章的結構
綜觀全文 (請看附圖)



1. Opening 佔 0.6 Page
2. 定義: 內 外 動 品 佔 1 Page
3. 形容詞 (也就是被批評的部分,糖分) 佔 0.9 Page
4. 報告內容 約佔 3.9 Page 若用字數論 應有 7 Pages
5. 結論 約 1 Page
total 10.5 Pages
1. Opening: =0.6/10.5=5.7%
2. Definition: 9.5%
3. Adj/Sugar: 8.6%
4. Test Content 66.7%
5. Conclusion 9.5%
根據數字 "形容詞,溢美之詞 宇宙無敵...."(這還包括了 引擎介紹-可變汽門...) 只佔了 8.6% 而內容則有 76.2%
這還不包括 開場與結論
試問 一篇形容詞只佔 8.6%的試駕 報告 被批成全篇只有糖分而無內容?


合理嗎? 公平嗎?
所以答案只有一個
那就是 前面那些批評者 說謊 睜眼說瞎話

無持平之論 只有攻訐之實
敗壞零壹之風氣 莫以此為甚
我只能跟這些人說
不管在哪 你起不了作用的
好好看緊你的嘴
不要丟你爸媽的臉




雙手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