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它...因為騎單車...是一種舒服的感受
既然是一種感受、感覺,那應該是屬私人議題...也就不便評議,繼續當個潛水客

最近...每每看到一堆騎士在相互指責自行車道上的其他騎士或使用人時,就 ......
真的感覺到台灣的騎士們...蠻可憐的

詡為全球自行車製造王國的台灣,對於自行車使用環境確是如此落後...嗯...不符比例啊

車道規劃、騎乘規範、安全教育..都相行落後歐美國家許多..實在不成對比
政府的單車政策豈是放任騎士們自行衝撞、摩合而自然成型 ?
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對於單車路權問題的不作為態度,實在令人失望 ..
有鑑於此,小弟希望提供一些觀念給所有車友們參考看看
希望大家騎乘單車時,都能夠有正確的觀念
也希望大家能相互推廣,形成風氣.... 更冀望有更多的賢能先進,能不吝將騎士們的聲音,傳達給相關部門,改善大家的騎乘、使用環境 ~
歹勢了



一、 首先,小弟認為自行車道,應該需要有個清楚的定義 :
這在未來的路權規劃、鋪設標準、法規制定、責任爭執或司法裁判上,都可以有個依循準則以及法源依據...
同時也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出都會區的綠色節能交通政策發展現況
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先天條件上雖然不如歐美先進國家,但如能仔細規劃,應該還是有不錯的空間
如果以目前國內的自行車道使用環境、用途、特性,大概上可以這樣來劃分 :
1. 休閒用途自行車專用道 ,簡稱 : 休閒自行車道
定義 :
為舒緩因騎乘自行車人口增加致影響原有道路交通,得於公路以外之綠帶、步道上,設有分隔、專用之行駛路徑。主要作為休閒、觀光用途之自行車道。
特性 :
其為設置於行人共用之步道時, 行進車速應較為緩慢,速率應少於10km/h;
如為設有區隔之專用車道時,速率應少於18km/h。
說明 :
此種自行車道主要作為休閒用途,經常設置於人行步道、道路以外或四周之綠帶,行駛速率較為緩慢,可視同行人或 運動中的人( 速人?? )...
2. 運輸用途自行車優先道,簡稱 : 運輸自行車道
定義 :
為減少短程都會區汽車及機車使用,降低交通阻塞、噪音、空污並提倡能源政策,應於都市地區設置運輸自行車道,與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共有公路(道路)使用路權,並得享有優先路權之車道。
主要作為交通運輸使用目的之自行車道。
特性 :
此種自行車道主要作為交通運輸用途,其特性為行進車速較高,應視同機慢車輛,並依各街道機慢車道分別限制速率...
說明 :
以都會區交通運輸為主要目的設置之自行車優先道,將自行車視同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之一,劃分出有優先行駛或專用路權之車道,以期能達到減少短程都會區汽車及機車使用之目的。
目前,各縣市都各有自行車道規劃,但是都還只是標榜 路線、總里程數,並沒有針對自行車使用用途作區別規劃、宣導,以致於一般騎士們也無從依循,這對騎乘環境的安全是一個很大的隱藏危機..
幾年前,幾萬的重機人口,就能爭取到路權....而上百萬單車騎士的安全環境至今仍付之厥如..
單車友善環境,已不是一個文化層次問題,這應該是各縣市政府在交通建設發展上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了
在這邊呼籲車友們 ~
在相關單位尚未對單車路權作一妥善規劃前,車友們在使用各種路徑時更應該相互尊重、禮讓
大家慢慢形成一個共識、認同,讓單車的使用環境現況更安全、更美好
期待各地的賢能先進車友們,能向相關單位發聲,讓政府能積極的為單車環境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