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行車道的分類

一直以來都很少發主題...
原因無它...因為騎單車...是一種舒服的感受
既然是一種感受、感覺,那應該是屬私人議題...也就不便評議,繼續當個潛水客


最近...每每看到一堆騎士在相互指責自行車道上的其他騎士或使用人時,就 ......
真的感覺到台灣的騎士們...蠻可憐的

詡為全球自行車製造王國的台灣,對於自行車使用環境確是如此落後...嗯...不符比例啊

車道規劃、騎乘規範、安全教育..都相行落後歐美國家許多..實在不成對比
政府的單車政策豈是放任騎士們自行衝撞、摩合而自然成型 ?
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對於單車路權問題的不作為態度,實在令人失望 ..

有鑑於此,小弟希望提供一些觀念給所有車友們參考看看
希望大家騎乘單車時,都能夠有正確的觀念
也希望大家能相互推廣,形成風氣.... 更冀望有更多的賢能先進,能不吝將騎士們的聲音,傳達給相關部門,改善大家的騎乘、使用環境 ~




歹勢了... 說了一些廢話 ..... 以下就開始進入主題,大家一起來研究看看



一、 首先,小弟認為自行車道,應該需要有個清楚的定義 :

這在未來的路權規劃、鋪設標準、法規制定、責任爭執或司法裁判上,都可以有個依循準則以及法源依據...
同時也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出都會區的綠色節能交通政策發展現況


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先天條件上雖然不如歐美先進國家,但如能仔細規劃,應該還是有不錯的空間
如果以目前國內的自行車道使用環境、用途、特性,大概上可以這樣來劃分 :

1. 休閒用途自行車專用道 ,簡稱 : 休閒自行車道
定義 :
為舒緩因騎乘自行車人口增加致影響原有道路交通,得於公路以外之綠帶、步道上,設有分隔、專用之行駛路徑。主要作為休閒、觀光用途之自行車道。
特性 :
其為設置於行人共用之步道時, 行進車速應較為緩慢,速率應少於10km/h;
如為設有區隔之專用車道時,速率應少於18km/h。
說明 :
此種自行車道主要作為休閒用途,經常設置於人行步道、道路以外或四周之綠帶,行駛速率較為緩慢,可視同行人或 運動中的人( 速人?? )...


2. 運輸用途自行車優先道,簡稱 : 運輸自行車道
定義 :
為減少短程都會區汽車及機車使用,降低交通阻塞、噪音、空污並提倡能源政策,應於都市地區設置運輸自行車道,與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共有公路(道路)使用路權,並得享有優先路權之車道。
主要作為交通運輸使用目的之自行車道。
特性 :
此種自行車道主要作為交通運輸用途,其特性為行進車速較高,應視同機慢車輛,並依各街道機慢車道分別限制速率...
說明 :
以都會區交通運輸為主要目的設置之自行車優先道,將自行車視同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之一,劃分出有優先行駛或專用路權之車道,以期能達到減少短程都會區汽車及機車使用之目的。




目前,各縣市都各有自行車道規劃,但是都還只是標榜 路線、總里程數,並沒有針對自行車使用用途作區別規劃、宣導,以致於一般騎士們也無從依循,這對騎乘環境的安全是一個很大的隱藏危機..

幾年前,幾萬的重機人口,就能爭取到路權....而上百萬單車騎士的安全環境至今仍付之厥如..
單車友善環境,已不是一個文化層次問題,這應該是各縣市政府在交通建設發展上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了

在這邊呼籲車友們 ~
在相關單位尚未對單車路權作一妥善規劃前,車友們在使用各種路徑時更應該相互尊重、禮讓
大家慢慢形成一個共識、認同,讓單車的使用環境現況更安全、更美好
期待各地的賢能先進車友們,能向相關單位發聲,讓政府能積極的為單車環境有所作為 ..





2009-03-09 12:13 發佈
樓主你好,你的建議是不錯啦,不過要考慮一下現況,那就是不是每台單車都有裝碼表咧,怎知騎多少咧?運輸車道?可能送外賣的可以用吧!
前鬼王 wrote:
樓主你好,你的建議是...(恕刪)

有沒有裝馬錶不是重點,重點是觀念是否清楚..

休閒、購物、逛街、代步...有個安全的自行車道使用不也是很好嗎 ?

車隊出遊、上班趕時間、運動或是其他必須較快速騎乘時..例如..送外賣... 那就自己騎到有優先路權的正常的道路系統吧

哥本哈根人口50萬,擁有300多公里自行車道
都市區所有道路都有3線道..人行道、自行車道以及汽車道,自行車道2米寬而且都有清楚的標線劃分路權

台灣雖然環境不同
但,政府沒有規劃一個安全的交通運輸使用的自行車車道,是政府的責任
應該要積極督促政府積極行政,對現在、未來的交通環境作一個適當的調整與宣導才是








首先,該對樓主的苦心致意,也為樓主的構想拍拍手,只是似乎有些部份並未完全考慮周全,略感可惜
1、單車交通安全教育
政府的單車交通安全教育宣導要加強,這點相信大家都贊同,畢竟單車風也是這一年才較為興起,以政府顢頇的效率,我們只能期望車友們互相惕厲,以身作則,期待無能的政府能夠完成心願,嗯...等我百年之後再說吧!
2、休閒車道要單獨設立?
休閒的界定?以時速似乎有點籠統,記得電影"曼X頓奇緣"王子突然自橋上跳下唱歌,害後面車隊撞一團的場景,車隊耶!在公園裡耶!整團在公園出遊,他們也是狂飆也是在休閒啊! 我記得以前出遊加拿大時,在史丹利公園也是遇到整坨的車隊在園裡練騎,也沒聽到跑步、溜冰、散步的人在罵XX啊!
我反而覺得是國外的車友們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很注重其他人的安全,這個心態才是我們該學習的,而不是一味的叫人開路給我們專用
3、運輸系通單車道
這項小弟深有同感,畢竟在都市裡,既無法與汽機車爭道,又不能上人行道騎車,加開一條自行車道實有必要,只是以台灣現行法條而言,道路拓寬牽連甚廣,道路設計工程浩大,單徵收土地就曠日費時了(我們又不是能像對岸一樣高興徵就徵),甚至牽連整各都市更新計畫(搞這攤,貪官跟包商會賺死)。
 再說台北或其他城市好了,哪各面積能跟哥本哈根比的?台北頂多270平方公里,哥本哈根是450幾,面積大一倍,可利用土地也大一倍,台北得拆掉多少房屋跟行人道,才能弄出一條像樣的都市單車道?

 拿重機騎士做比較根本不通,他們爭的是現有路線的行駛權,我們要的新道路耶!她們並沒有要求政府再開條重機休閒車道或重機運輸專用道吧?  

 我不是為政府說話找藉口(我度爛九流他馬的政府很久了),只是希望我們要體認現實,從各地開始設置自行車道,就該為各地方政府加以鼓勵支持,並要求各地方民意代表多加監督以期改善(雖然民代沒幾個好貨),畢竟台灣地小人稠,能用的路真的很少了。

我比較建議的是,各地車隊似乎都有各自的安全公約,何不做個大串聯,將騎車該注意的安全事項做個統整搭配政府交通守則,或是配合各地方政府做宣導,如果所有車隊能做到,那推而下之各車友也能做到,既然各車友能做到這些安全公約,那就到處都能自在的騎車啦!

  最後,我騎了快十年,這兩年大家突然這麼瘋單車,我只有一個感覺:跟團騎車很丟臉,不遵守交通規則,不知禮讓他人,霸佔休息地方隨意停置車輛,跟飆車族有啥兩樣?做孤鳥還比較快樂多,相信樓主應該也是孤鳥群的吧!
要人尊重單車族,是不是該先反省己身才對呢?大家都被濫民代爛政府教壞,"哭鬧的小孩有糖吃",我們應該開始做個"讓人尊重的小孩,自有人送糖吃"啦!共勉之!!
oldyuan wrote:
首先,該對樓主的苦心致意,也為樓主的構想拍拍手,只是似乎有些部份並未完全考慮周全,略感可惜...(恕刪)

沒錯喔,oldyuan大設想的也是很周到
對於..單車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應該是屬於宣導、教育層面的事項
這方面..後學也曾有深慮過,只是...輕重緩急...後學認為這必須一步一步來

至於,休閒車道部分..
人車共用 : 這是因地制宜,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在就都會區無法拓寬人行步道情況下,現實中可能會出現許多與人行步道共用之情形
既是共用情形,當然使用者之間安全,就必須要平等相當、互相禮讓
在同一個狹小的行進使用空間裡,如果行人跟單車間的速率相差過大,很容易會有安全上的顧慮
另外,在專用部分,當然就沒有速度差的問題,放寬速率是可行的,至於多少才是安全合理範圍..我覺得數字只是一個參考,要如何調整 ... 應該可以因地制宜

就一般通勤用或運輸使用車道方面 : 很多國家的做法是先限縮其他車道面積,來規劃出自行車道
在台灣要這樣做..可能會是一個胡同... 但是以長期目標來看,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是目前許多城市、國家重要的長期交通政策
至於實際規劃程序及路權的調整策略應該也不難,就看政府要不要用心


另外,oldyuan大提的各地車隊大串聯是很好的想法,車友們先形成一個正確的安全觀念
但是,要所有車隊真的以身作則..要先有共識,那得需要有口碑的前輩先進,肯跳出來領導才行

這幾年單車人口激增,騎士與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間,因意外事故而受傷、身亡人數也不少
在現實上,交通肇事責任歸屬的釐清就變成很重要的一環,有優先路權...至少可以給車友們多一層保障
同時,也給每天必須騎單車上課的學童們一個更安全的上下學路徑
在有法源依據以後,地方政府交通相關局處才能因應各都會區實際交通狀況,作妥善的規劃、調整路權
這也是我們希望政府能正視、規劃單車路權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希望車友們在使用人車共用的自行車道時,能夠多禮讓速度較慢的其他使用者..例如行人、小孩或老人

速度差比例的值越高,所需要的應變時間會越長,這是防護自己避免意外碰撞而受傷的安全觀念...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