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的市區腳踏車道,沒看到台北市政府的腳踏車道政策(比如說要蓋在人行道還是汽車道上)、目的(通勤用轉移現有汽機車人口等),與市政府在市區腳踏車道的願景(台北市政府的施政願景的腳踏車道只有河濱腳踏車道,沒有市區腳踏車道),標榜特色等(如高雄市亞洲最友善單車的城市,與捷運搭配,長程搭捷運短程騎單車的市區交通政策)
台北市中華路兩側人行道有寬1.5公尺腳踏車道。造價不便宜的,平均每公尺平方約七萬元左右,鋪設花崗岩板,當年路面用每片花崗岩板市價約100元。台北縣正在興建的石門-金山濱海腳踏車道每公尺造價一萬元,小巫見大巫。
完工八年的中華路目前的樹木長得很濃綠。當年號稱標準施工的道路,路樹、路面花崗岩雕刻等,號稱量身訂作的。美中不足的是腳踏車道用的是加裝上去的分隔道反光板。看得出來這條香榭大道原來設計沒有腳踏車道,腳踏車道怎麼冒出來的只有當年做決策的人知道。
記然有腳踏車道了,也是台北市政府在中華路完工之後從來沒有消失的古董級腳踏車道,大家來看看全台最豪華的腳踏車道現況。
一碗阿宗麵線站著吃勝過金莎巧克力,情侶你一口我一口用塑膠湯匙擾動麵線糊飄著熱騰騰的水氣,如面線勾芡柴魚大腸濃辣,又如水氣飄散消散,真是經典都會愛情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