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北市政府回復景美舊橋-景美溪橋河濱腳踏車道建議案

去年11-12月巡巡台北縣市腳踏車道,歸納一些問題,台北市部分投給台北市長信箱。台北縣部分因我不是台北縣民,只在板上摸摸。

台北市長信箱大都回復我提的問題。本來想彙整一個帖子貼。但考慮到相同議題其他車友也有意見。因此採用議題模式貼文。方便車友查閱、觀察問題點的後續發展與提供意見等。

事先聲明我只是台北市民,跟台北市政府無關。若有意見請直接跟台北市政府反映。
(個資問題,發文字號就省略囉)



案件主旨:
(Case Subject)景美舊橋-景美溪橋(世新大學前)改造成景美親水廣場
案件內容:
(Case Content)景美街沿景美溪被市政府劃設腳踏車,該處車水馬龍且位處台北市、新店市交接,因縣市政府本位主義讓這裡成為交通瓶頸,如果縣市政府合作把這段景美溪加蓋成為景美溪親水廣場,重新調配該處水路、腳踏車道與公路車道與增加景美溪河口親水空間(?尾港口意象)以等,可以改善當地景觀與統合周邊(碧潭、動物園、景美夜市、公館親水空間)(都在5KM內)觀光資源,可以構成南台北市區觀光系統。
景美街旁因為馬路擴充拆了一半的古建築也可以恢復完整的美麗建築模樣。(誰拆的房子,破壞美麗的古建築耶!!)
受理機關:
(Handled by)工務局水利工程處、交通管制工程處、文化局
回復機關:
(Response from)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回復日期:
(Response Date)2009/1/10
發文字號:
(Issued Number)98.01.10.北市工水河字第1234567890abc號
處理情形:
(Case Status)親愛的市民您好:
  關於您所問的問題回復如下:
親愛的網路朋友您好:
您向市長信箱反映事項,市長非常重視,已交由本處彙辦,案內各項建議事項說明如下:
一、有關您建議將景美舊橋至景美溪橋區段之景美溪加蓋以成為親水廣場部分,考量河川之沖淤特性與堤岸結構之安全性及維修性,故將其加蓋並不適當。另自行車道部分,世新大學前未串連區段,本處已於98年至100年度籌編預算進行規劃設計及工程施工,後續亦將召開地區說明會,以彙整各方意見。
感謝您對市政建設的關心與支持,如有未盡之處歡迎您來電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2659向本處承辦人,廖卉琳小姐洽詢,讓我們為您做更完善的服務。(水利工程處)
二、針對您來函涉及交通改善部分:
您反映木柵路1段(景美舊橋至景美溪橋間)設置自行車道後造成交通瓶頸1事,經查前開路段因堤外便道尚未設置,故無法增置連接景美舊橋至景美溪橋間之自行車專用道,惟在未設置自行車專用道前,為指引自行車騎士往返兩處堤外自行車專用道,本處乃配合於地面繪設自行車標誌及指向箭頭,故本案仍俟水利處設置堤外便道後,將儘速於堤外規劃自行車專用道,以維周全。若對我們的答覆還有疑義或您仍有其他建議,歡迎來電(02)27599741轉7105或市民當家熱線1999,承辦人:張博文。(交通管制工程處)
三、針對您來函涉及景美街旁古建築部分:
有關景美街旁因為馬路擴充拆了一半的古建築一事,經查係因該建築位於都市計畫規劃之開闢計畫道路上,故為擴充馬路才拆除一半的建築,另俟本府各局處評估 台端構想及規劃該區可行時,本局當與建物所有人協商修復事宜。感謝您對古建築之關心,若對我們的答覆還有疑義或您仍有其他建議,歡迎電洽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3613蔡先生。(文化局)
敬祝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處長 陳毓賢 敬啟
2009-01-12 9:30 發佈
那個古建築物是什麼,我每次去學校都會經過看到~只有一半的房子挺奇怪的
gary0408 wrote:
那個古建築物是什麼,...(恕刪)


景美,古地名[木見尾],是個平底船河港口。淡水河系漲潮線可以到達世新大學前。因此可以在漲潮時行船。

這棟房子與景美老街是河運貨物裝卸的地方。

汐止、大稻埕等地都有這樣的痕跡。

在日本人進入台灣經營之前,漢人沒有汽車觀念。大都由水運負責運輸。跟日本引進汽車開闢汽車公路取代水路紋理不同。

在台北,1905年是日本人公告新台北都市計畫的公聽會開始。也是台灣開啟現代化的開始。
那個地方河道狹窄,雨量一大就會淹沒目前腳踏車道的位置,投入大筆資源建設似乎不太合算?

只要能趕快將"遺失的那段"腳踏車道補上,可以直接從動物園騎到淡水,我就很滿意了
chin11072002 wrote:
景美,古地名[木見尾]...(恕刪)

應該是「梘尾」才對,「梘」音同「見」.......
ysc_kyy wrote:
應該是「梘尾」才對,...(恕刪)


某些車友看不到這些[木見]台文,用毛體漢字[枧],不符合台灣風土特色。因此用了台文大五碼的習慣[有邊讀邊的[組字]貼上來。

改為[景美]是威權時代的[賜名]帝王恩惠的孔固力時代的產品。台灣不少可以見證歷史的地名都被偉人孔固力的恩惠改名了。

喜歡香港的銅鑼灣、沙尖咀等地名。

台北市應該改回原來的漢名:加蚋堡。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這麼有昆蟲味道的地名是台北市的清帝國時期地名吧?
chin11072002 wrote:
景美,古地名[木見尾...(恕刪)


原來那一棟建築物有這段歷史背景啊!我一直以為怎麼只有一半的建築物挺怪的,有礙觀瞻~

沒想到迫害的人才是最不對的


不過那邊那一棟真的已經像是廢墟一樣了
景美溪不就蓋了二座大型橋樑,為何不干脆點把那小小的景美舊橋給拆了
chin11072002 wrote:
某些車友看不到這些[...(恕刪)

對喔!有些不常用的古字在某些系統經常顯示不出來.......
米米與東東 wrote:
景美舊橋...(恕刪)


也是古蹟。

勘查過那邊,我才會提[景美親水廣場]用[木見尾]意象塑造廣場與串結新店中興路-木柵路等動線。

台北市政府與台北縣政府要合作。還有重要單位也要放開胸襟啦。

看看後續發展囉,說不定會變成下屆台北市長或台北都或台北廳(北北基合併名稱)某候選人的政見之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