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恢復能力受到許多因素影響,研究證據顯示,運動恢復能力主要與 肌肉損傷程度、肌肉肝醣回補能力、肌肉蛋白質再合成能力、肌肉代謝廢物排除能力 運動疲勞有關。
1• 肌肉損傷程度:運動造成的「遲發性肌肉酸痛(delay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主因為運動引起骨骼肌的微小損傷( microtrauma )所造成,而這種肌肉酸痛感對運動恢復有極為不利的影響(Clarkson 等,1992; Friden 等,1983 )。
2• 肌肉肝醣回補能力:肌肉損傷發生後,受損肌細胞的肝醣儲存能力自然顯著下降,由於肌肉肝醣存量是影響耐力型運動最重要的因素,故下一回合的運動表現便不易維持水準(Asp 等,1998 ; Bergstrom 等,1967 )。
3• 肌肉蛋白質再合成能力:肌肉損傷使得肌肉組織自我修復能力受損,會導致蛋白質再合成能力降低。
4• 肌肉代謝廢物排除能力:爆發力強的運動常屬於無氧運動,易造成肌肉中乳酸堆積並產生自由基,若無法及時清除,會造成肌肉僵硬、疲勞,甚至肌肉損傷。
5• 運動疲勞:中樞疲勞為耐力運動之限制因素,中樞疲勞的發生可由兩種已知的周邊效應所造成的。★肌肉中支鏈胺基酸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的利用率增加。★脂肪組織的脂解作用增加。 耐力運動 期間血中 BCAA 濃度下降,導致腦中 5- 羥基 - 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5-HT)增加,進一步誘使中樞疲勞的發生。研究顯示,運動前和運動期間給予 BCAA 補充,可避免此一現象,並可改善耐力運動 之運動表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