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不知道其他報紙有沒有,我今早買的蘋果日報報導有婦人第一次騎單車下坡摔車,帽子撞裂了,
但是婦人也沒因此獲救。我看一旁的照片,跟我家那一頂藍色的VR-1是一模一樣的。

婦人老公覺得雖然有檢驗標章,但是他還是不信任要提告。

我個人是覺得...

如果衝擊力道很大的話,再高級的安全帽應該都會裂掉吧!這部分報紙沒有寫清楚,所以也不知道
實際意外的情形。新手第一次上路,下坡要抓速度不是那麼容易,連車況都不是很熟悉,還是減速
慢行的好。


==============================================================
以下內文,經車友w27788同意後轉貼。原文章撰寫於本篇第4頁,小第覺得有寫到一些跟安全帽安檢相關的
資訊,覺得很不錯。請教車友w27788同意後轉貼到最前頭來。


利用這個版說明一下囉!
(最後一段說明有附測試後的自行車帽照片跟測試數據)


在報紙報導後,

經濟部標準局在幾天內前往基隆的自行車店
買到同一批製造日期,批號的VR-1自行車帽,

送回標準局台南分局做測試(國內自行車帽國家標售的測試都在台南分局進行測試),
其結果跟當初這一批號的合格數據是一樣通過國家標準的.

個人認為這一件事件有兩個影響:

一是為該版上自行車車友的意外而感到難過與不捨,
發生這樣的事,個人也感同身受.
本有意請媒體根據經濟部標準局的多次檢驗合格報告再做一篇報導,
但是死者為大,已不願再勾起傷痛,
只有祈福意外者能在另一的地方安詳和樂.




二是目前根據店家傳來的訊息,蠻多消費者在店家中說:
VR-1的安全帽新聞有報,會破裂而不安全,有騎士死亡.
關於這一點,廠商也很無奈.
在任何價格300到8000塊錢的自行車帽其在國家標準的撞擊測試後,
都是呈現嚴重破裂的,歐美日的測試標準亦不例外.
(也沒有一家廠商跟任何國家標準能背書安全帽在頭部撞擊後,
都能達到零死亡率,
台灣的國家標準也參考了歐美國際的標準作業,
規定安全帽廠商的布標或貼紙必須說明:
沒有一頂安全帽能夠擋得住所有預先可預知撞擊,
它只能給您最高標準的保護.


↑紅色的字在消費者的機車以及自行車帽內的布標或貼紙都有說明,
這並不是廠商推卸責任,而是經濟部標準局規定廠商必須說明的事項之一.(國外也是如此)


小弟目前就職在VR-1安全帽公司,
如果有其他想聯絡安全帽廠商,或有任何問題都歡迎PM給我,
也歡迎版上有興趣的版友到公司實驗室參觀測試過程
(該實驗室有跟國外SNELL,ECE同樣儀器設備,為國內唯一獲得"歐盟認證"之實驗室)

南部地區有興趣看到您所戴的自行車帽的安全測試過程,(公司在台南縣)
皆可聯絡我,由我安排您參觀跟接待.

非常感謝版友耐心看完小弟的回覆文,感恩!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您以私人訊息聯絡我.
(還麻煩有需要聯絡我服務的以私人訊息PM,小弟因為廠商色彩,所以不能打擾到版上的討論區空間)


=============(分隔)========(以下為個人想法,主觀)
當初看到安全帽帽殼破裂的地方,
破裂在左下最邊緣的位置,
撞擊點應該在腦部的左後方最強烈,

一般來說,自行車帽在經過人體很強烈的撞擊後,
理論上應該破裂更多,很多是四分五裂,
這一頂的破裂卻不算多,

如果撞擊的位置在前面,(一般來說"後腦"的傷較嚴重)
嚴重性可能較不強,
而如果撞擊的點往上提昇,
帽子勢必有四分五裂的毀損,(因為受衝擊力的面積是從整個面360度都含括)
但是帽子有四分五裂的毀損,正是卸掉腦部衝擊力量的最佳效果.(在歐美認證機構已經有研究過)

該照片就我看法是受衝擊力的面積只達180度去卸除力道,(撞擊點蠻下面的)
只剩半個圓的擴散抵抗面積,
也就是一頂安全帽的包覆性很重要,跟戴的方法也是一大關鍵.
包覆面積如果越大,安全性就越高,
所以在機車人身安全部品版上可以看到很多版友不建議戴瓜皮機車安全帽,其來有因.
(安全性:全罩>四分之三帽>輕便瓜皮帽)

比較上次在台中看到另一位版友也是下坡摔車,
撞擊點在帽子的前上方,
整頂VR-1安全帽四分五裂的毀損得非常嚴重,
據該車友描述,下坡時看到一部機車駛過來,
來不及煞車,整個人飛出去,頭部第一瞬間著地,
但是臉小擦傷,無礙,
而頭部完全無任何傷害跟頭痛現象,
唯一不舒服的是左肩膀有點舉不起來的感覺,
疼痛了幾天,休息過後就痊癒.

所以一樣的撞擊,
不同的結果,
這些.....都不能由人,
蠻遺憾的.


==============(分隔)====(以下為個人淺見心得,純參考)
自行車帽一般來說,
包覆在頭部的面積遠比機車全罩帽少很多,
而個人一直認為選擇合適頭型的自行車帽很重要.

基本上無論機車或自行車帽的製作上都有分東方頭型(亞洲)與西方頭型(歐美),
沒有一家製造商能夠只將一種頭型做出歐美跟亞洲同時適用的.
東方頭型(亞洲)為頭部兩側較寬大,前後略扁.
西方頭型(歐美)為頭部兩側略扁,前後則較長.
(頭型為取最大平均標準,不完全100%適用)

基本上純西方頭型的帽子如果內部兩側空間較窄,
如果遇到標準的亞洲頭型使用者會在兩側太陽穴或頭的三角點頂到,
以至於產生頭頂面積跟自行車帽的帽心無法伏貼而留有空隙,
這樣的話,當帽體受到撞擊時,頭部的受力有可能會太集中於兩側(兩點),
而這樣的安全帽配戴方式也容易產生帽體戴的時候高度過高,
(目前頭巾加上布帽後搭配安全帽,也有機會讓帽體受力後無法平均釋放能量)

當然並不是否定歐美品牌,
因為歐美銷售量大的品牌在亞洲市場還是有推出東方頭型的產品,
而東方人採用西方頭型的帽子也並非不可(有些人的頭型也跟西方頭型有類似到),
所以個人認為安全帽的購買前的試戴,真的很重要,

沒有一個合格品牌的安全帽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我主觀認為...只有選擇到合適自己頭型跟配戴方式正確才是安全性的最高標準.

以上為個人一些小小的看法,有意見分歧都歡迎大家討論.


====================(分隔)
(以下有附圖片)

目前的國家標準檢驗做業大致上跟歐美一致,
日本的標準則較嚴格,
台灣的國家標準檢驗撞擊高度為一公尺,(共兩次平砧撞擊)
日本為平砧一公尺五十公分以及球砧一公尺又五公分.(共四次撞擊)

以下小弟剛好找到兩頂不同標準下的測試產品,
T-16款式:測試日本的標準
MV-21款式:測試台灣的標準


當然,MV-21款式也可以通過日本的標準測試
(預計本星期剛好有客戶要參觀MV-21款式跟T-16款式的日本標準測試,到時候我再補圖片跟數據)




台灣的標準在MV-21款式是以
平砧撞擊兩次,安全數據在300以下為安全標準.

台灣的測試標準下的破裂痕跡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日本的標準在T-16款式是以平砧兩次,球砧兩次,(任意點)
安全數據在300以下為安全標準.

日本的測試標準下的破裂痕跡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在圖片中的安全帽照片是安全帽受撞擊測試後的圖片,
很明顯在較高標準下的破裂痕跡較明顯.

平砧,球砧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在T-16的日本的標準數據都還蠻不錯的(附圖)
安全數據在300以下為安全標準

測驗值分別為122,163,243,222(低溫)
120,195,246,215(浸水)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自己做了一張圖,希望版友行車平安,新的一年,牛年行大運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分隔)
類似問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5&t=473188

跟大家分享一下小惡魔01在半年多前的一篇文章,
那一天晚上有一位版友貼出一張機車全罩帽撞破的照片,(車禍事主已經安詳...)
我看到該安全帽的品牌沒有遮著,
怕引起版友對該品牌的恐慌與指責,(雖然該品牌與我公司是競爭對手)
於是我pm給該樓主,請他能否將品牌遮住,文章修改一下.
而該主題後面發表回覆文的一位版友"小阿耿"
我也pm請他將描述的品牌編輯去掉,
以及將這牌子安全帽的不安全說法刪除.

(其實我還算蠻雞婆的,那一主題不是我公司的產品,
但是還是要講一下,
因為安全帽的破裂跟使用者意外身亡,
都不是判別安全帽安不安全,合不格的因素.)

機車全罩帽嚴重破裂,並不代表安全帽有問題,通常也視撞擊能量的多寡.
今天的報紙...那是VR-1安全帽吧
2008-12-30 9:3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報紙 安全帽
LOGO斗大的字體這還~~~
不需要問了~

小心為上~
bIkE: eddy merckx MX Leader + Madfiber III
Arai之類機車用的安全帽都有人把他撞爆了,何況是單車帽
一分錢一分貨
仔細看高價位安全帽的密度有比較細.

環法大賽使用的安全帽會比較安全吧!

不熟車況/路況/騎乘技術的人 慢慢騎就好.


建議商檢局依 耐用限速標示等級
時速 20, 30, 40, 50, 60, 70
基本上~這是機率的問題吧~~

有戴安全帽跟沒戴的差別是摔車後受傷的程度差別吧~

戴了安全帽並不表示摔不死啊~

無論如何~下坡請小心!!!

我也是VR-1的愛用者~
剛剛上水果日報網站
標題:女騎單車自摔 安全帽破裂送命//具檢驗合格標示 丈夫質疑黑心貨 //2008年12月30日爽報

看來我要改戴有通風孔的機車安全帽了......生命第一

請問各位大大:哪裡有賣全罩式單車帽?
1.煞車習慣不好。
2.帽子壓縮比有差,有人會說:「同樣是安全帽,買便宜的就好了」。
但重點來了,壓縮比是有差的。

3.有人要買全罩,那就買越野用的吧!(但是~我是認為看騎乘路段來選擇帽體,煞車技巧還有過灣技巧都很重要)
space123 wrote:
剛剛上水果日報網站標...(恕刪)


全罩式單車安全帽...
我記得我在"城市X洲"有看到過...
不過平常騎車戴那種安全帽感覺有點怪怪的...

不過這則新聞嚇到我了...
因為我12/28才買了一頂一模一樣的安全帽...
現在不敢戴了...(全新還未拆封哩)...殘念...
單車安全帽價錢貴聳聳, 但看起來卻又都很虛

有作一些安全測試嗎?
不信任要提告????
馬上就找上蘋果???
心態部份有待商確吧????

實際的狀況呢?帶大牌子的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嗎?

買賓士開快車就不會出事嗎?

事在人為吧!
出了狀況~沒有人願意!
但是~沒有說清楚狀況就質疑黑心貨!!!!還找媒體報導???

那先看看自己騎機車是否帶西瓜皮吧!!!!



騎車,對我而言是件很單純,快樂的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