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不落地與適度休息間的取捨?

今天第一次去騎風櫃嘴.. 途中有停下稍微休息喝一下水
沒有完成不落地...
突然想到..
之前在電視看到訪問 KHS 的校長, 他說騎單車要不完全累時就該休息
不能等到真的很累才休息...

假設我硬撐不落地上風櫃嘴..會很累..所以這樣是對身體比較不好嗎?

如果姑且不論榮譽感或意志力的.. 是否覺得稍累就休息比不落地好呢?


2008-10-11 20:48 發佈
不落地只是一種挑戰
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覺得量力而為比較好
還有再請問一下不落地是包含不能停下喝水嗎?
有些路段也有十幾公里耶..感覺需要喝水補充一下水分

還有上次去騎烏來遇到紅綠燈..這種被迫停下的也算落地嗎?
hatchet wrote:
還有再請問一下不落地...(恕刪)

喝水應該不需要下來吧
一邊騎一邊喝的,我還邊騎一邊吃早餐的
不過下坡最好不要邊騎邊喝,上次下坡55km左右
邊喝邊下坡,突然地面不平,因為單手的關係
整個龍頭都在甩,嚇死人了
沒抓好就危險了,還好啊

紅燈當然就要停了,這是沒辦法的
紅燈要不落地, 要先練好定杆哦, 這樣子就可以全程不落地!
騎得自在,騎得輕鬆
hatchet wrote:
還有再請問一下不落地...(恕刪)


強調不落地,會害到很多人,萬一來不及呼吸,一個不好會出人命的呀
計算時間會比較好的方法
我曾經遇到一個不落地直上的朋友,用的時間跟我下來看風景再上,所花的時間是一樣的!
自己曾試過,其實直上與停下來再上,所用的時間差不多。
對呀...那為什麼大家都要強調不落地呢?..

其實我是覺得稍微累就休息比較好耶..

可是大家都強調不落地..落地休息好像變的很遜

所以才想問問大家... 是否不落地很累會對身體不好呢?

而且我發現..稍微落地休息會比全程落地快達到目地.. 而且會快不少

因為是以訓練為前提
有固定的訓練,落地的次數勢必慢慢減少
最終當然以不落地為目標

如果只是每個禮拜騎車看風景
就沒差吧!!
當然這樣做對體能的加強有限
這邊又再一次突顯心跳錶的重要性。

以我自己為例,星期五去跑了一次日月潭 150KM,當中最難的一段應該是從暨南大學上到日月潭的這段路。

10KM 的上坡混合一點點的下坡。


如果沒有心跳錶,我大概在前4KM就會因為爆心跳,而導致後面 6KM 要下來牽車。


好在有心跳錶,加上我有在測量我自己的 LT HR ,因此我告訴自己,上限不要超過 168 ,只要沒有超過 LT HR ,大腿的乳酸就不會堆積,我就不會撞牆、定竿、下車。

而也因為心跳錶,在我看到前方還有一個坡的時候,我會提醒我自己現在要想辦法放低心跳,讓身體休息,等下才有足夠的能量爬上去!

因此整段長10KM的坡,我沒有落地,即使我已經掉到 8KM 的時速,還是可以撐下去。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150KM 的騎乘,你一定會把體內的糖耗盡,心跳錶可以計算消耗的卡路里(雖然不是很精準),你可以看這個數字,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補給。


例如昨天,我在經過草屯後大約 12KM ,進入第一條雙福隧道,按了一下熱量表,上面顯示 1985 卡,我算了一下我的早餐只有 250 卡,運動飲料補充的大約 100 ,表示我已經超支 1600 卡左右,以我的體重內存放的肝醣加上 ATP 的使用,我的肝糖所剩應該不多,所以趁這時候我一邊騎一邊吃掉一條巧克力,補充了 471 卡。


這 471 卡讓我順利的從雙福隧道一路殺到埔里鎮,而與我同行的隊友,由於沒有帶心跳錶,雙雙都在途中因為肝糖耗盡,一個下來牽車,另外一個是直接攤在路邊,我在埔里鎮前足足等了 45 分鐘。


所以心跳錶絕對是騎單車的重要工具!





www.cycliving.com
6年前因過勞患氣喘,後天內因性氣喘,肺功能剩70%。看醫生吃藥,前3年服用類固醇,月亮臉、水牛肩、青蛙肚我都有,後來用中藥控制疾患,氣喘改善,變外因性。今年初開始騎單車,月亮臉、水牛肩沒了(青蛙肚難消),中藥控制葯量減少,身體變好,但是必須小心注意呼吸與心律,呼吸急促心跳過快就停車休息,等呼吸心跳緩至一般時再上路,大崗山從南天宮經蓮峰寺、超峰寺、自然園區步道到三角公園,要休息3次,但只要非休息時都能用一定的步率爬完陡坡,我無法不落地,既使如此,我還是騎過阿里山風景區至祝山林道最高點、新中橫到志忠、台北土城到滿月圓,能騎就有健康,不落地如何細細觀賞風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