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思考「 重新設置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颱風過後)

颱風過後,台北縣市自行車道恐怕又多數淪陷了!
當人們還在猜:
到底有多少自行車道淪陷了呢?到底要多久才可以清理完畢呢?
此時此刻,我卻想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是否設置位置錯誤了?」
在多颱風的台灣,我們卻把自行車道設在很容易被水淹沒的位置。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我們清了又淹,淹了又清…
請看看這些相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770184&r=2&last=8092879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770648&last=8098901

其實我們可以考慮把它做好一些
位置還是在河邊,只是高度把它設高一點
示意圖如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Lco9CMybRUCZL9bWI5HQ/
在原混礙土堤防,靠行水區的一側加一土堤(就用清理的土填吧!)
土堤上再設寬三米(或更寬?)的自行車道
(當然安全設施要做好,以防車友掉下去)

可行嗎?
--------------------------------------------------------------------
9/15 am3:30 回

提出一個新的想法,會引來如此多人的批評,著實有些讓我意外
我自我反省一下,問題是出在那裏?
是因為這個想法錯誤百出嗎?
或是因為這個想法不可實行呢?
是它不切實際嗎?(根本不必想這個問題)
或真的如很多人所批評的,
我的心態是有問題的
(不知惜福,不能忍耐清理等等…)
在這麼多回文的車友中,wmchou大大有關「成本」的提醒,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容許我把我的想法說的更細緻一些
其實我並不是要我們政府,花很多預算去蓋這個土堤自行車道
我們只須在每次颱風或大雨淹沒自行車道後
將這些清理的土,集中清運到河堤邊,這樣可能不用十年,這個士堤就會自然形成。
到時再將這土堤施工成自行車道即可。
各位親愛的車友,如果我們不引導我們的政府去往這方面思考,規劃
你能想像十年後我們的河濱自行車道會是什麼一個情景嗎?
在我的想法,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每次颱風泥土淹沒後,挖土機就會把自行車道上的泥土挖置兩側堆放(這就是我們政府目前的清理方式)
不用幾年兩側的土可能就會高過我們的頭
到時你會發現在河濱自行車道裏騎車「就像在水溝裏騎車沒有兩樣」
各位!這就是我們要的河濱自行車道嗎?


2008-09-14 23:02 發佈
抱歉~有點離文了! 最近看到相當多起的車禍

不知道是因為天雨路滑 還是 車道太小?!

連騎機車停紅燈都會被車子撞 & 騎腳踏車被小黃撞?!!

以現在的情形 不知道何時才會有良好的行車(腳踏車.摩托車)環境?!


輕鬆 幽默 理財 學習 成長 自由 就是最好的一塊 四大目標: 保費低、保障高、有需要、能負擔 最低保費最高保障 剩餘的錢,參予投資、儲蓄。。。等等規劃 才是正
依樓主的示意圖
看起來成本會比現有自行車道高非常多哦
你知道嗎 台北縣管自行車道的主管單位是 "河川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http://www.rhbd.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大家看他的網頁 首頁就是自行車道
大家都沒有感覺怪怪的嗎? 自行車不應該是交通工具嗎? 不是交通局歐!
我寫信去縣長信箱 反應自行車通勤在中興橋上的安全問題 信件就是轉到高灘處去回覆
這是什麼道理呀 我一個區區小老百姓 實在看不出 其中學問!!!!!
然後就說是 自行車引道規劃中 看! 我是要通勤安全 不是要騎車去休閒
官員大人們 請你們以老百姓的角度去想一想.... 好像以前一個歷史故事 沒飯吃可以先吃肉呀....
Industrial Designer & Bike rider http://tw.myblog.yahoo.com/kuo-biker 自從我騎車之後
河堤邊自行車道本來就是附加功能,因為河堤邊做了堤防、擋水牆,就順便做個公園、自行車道給民眾使用,
最大目的當然是擋水、疏濬,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做個自行車道給你騎車休閒運動就順便搞吧~
自行車道的設置沒有什麼根本問題,淹掉了、待清理就忍耐一陣子,騎車就騎車,不要把頭騎大了............
..........這麼說,樓主有沒有考慮沒有自行車道的縣市?
什麼設計錯誤,只是剛好在河岸邊做給大家方便(很多人方便當隨便甚至大頭起來)
住台北縣市的自行車玩家真的要惜福的..
天災所帶來的損失是無可避免...
但請記住這不是政府一定要給的"必要公共設施"
別在那不滿足
忍一兩天辛苦的清潔員弄乾淨後不就可以繼續騎嗎?
真是的..
提出一個新的想法,會引來如此多人的批評,著實有些讓我意外
我自我反省一下,問題是出在那裏?

是因為這個想法錯誤百出嗎?
或是因為這個想法不可實行呢?
是它不切實際嗎?(根本不必想這個問題)
或真的如很多人所批評的,
我的心態是有問題的
(不知惜福,不能忍耐清理等等…)

在這麼多回文的車友中,wmchou大大有關「成本」的提醒,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容許我把我的想法說的更細緻一些

其實我並不是要我們政府,花很多預算去蓋這個土堤自行車道
我們只須在每次颱風或大雨淹沒自行車道後
將這些清理的土,集中清運到河堤邊,這樣可能不用十年,這個士堤就會自然形成。

到時再將這土堤施工成自行車道即可。

各位親愛的車友,如果我們不引導我們的政府去往這方面思考,規劃

你能想像十年後我們的河濱自行車道會是什麼一個情景嗎?

在我的想法,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每次颱風泥土淹沒後,挖土機就會把自行車道上的泥土挖置兩側堆放(這就是我們政府目前的清理方式)

不用幾年兩側的土可能就會高過我們的頭

到時你會發現在河濱自行車道裏騎車「就像在水溝裏騎車沒有兩樣」

各位!這會是我們要的河濱自行車道嗎?



bluemzn wrote:
提出一個新的想法,會.......
其實我並不是要我們政府,花很多預算去蓋這個土堤自行車道
我們只須在每次颱風或大雨淹沒自行車道後
將這些清理的土,集中清運到河堤邊,可能只須五到十年,這個士堤就會自然形成......(恕刪)

淤積的泥土(泥沙)基本上是毫無用處的,
根據您的示意圖,這些泥沙要堆積到近乎堤防等高,再等幾十個颱風過境,我想也做不到,
再者淤積泥土在實務上的應用性(能否堆高、旱季如何保存、風飛沙?)也是有疑慮的,
有建議是好事,土木結構並非我的專長,個人只是覺得這種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並非刻意批評喔~
bluemzn wrote:
各位親愛的車友,如果我們不引導我們的政府去往這方面思考,規劃.......(恕刪)......不用幾年兩側的土可能就會高過我們的頭
到時你會發現在河濱自行車道裏騎車「就像在水溝裏騎車沒有兩樣」)


對不起,這裡真的沒辦法不出來回應一下。

我想請樓主大大與各位朋友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河川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不是提供景觀、不是供人們休閒,而是「防洪導水」。--->這是主

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河濱休憩設施,其實是對於河岸新生地的再利用---這是客

河岸的種種設施,必然面對到因為水文循環帶來的改變與破壞,這是不可避免的,也因此通常河岸設施是以最低成本做最低限度建設的方式來利用(事實上目前的河岸休閒設施,在我看來已經是昂貴的了)。如果因為景觀、休閒設施(而非防洪)等附加目的,而對河岸以人為方式介入,多做工程,其實是反客為主,甚至如果如樓主大大所言,為了自行車道在行水區(行水區,顧名思義,是水走的路)填土加高(加高河岸,縮減河道?),那麼結果很可能是:

1.照樣還是無法抵擋大自然的力量(徒增公共經費成本)

2.萬一要是擋住了大自然的力量,那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相對來說,那形同限制了河川的排洪功能。屆時,要承受這反撲的後果,可能就不只是自行車族而已了。

在公民社會中,人人都有權利思考政策,針對需求提出建言。只是思考的角度,似乎應該更全面些,也會少些爭議。

以上,也供諸君參酌
原PO說的建議有幾個缺點

1.會縮減河道,改變颱風大水的河道容水量,這個後果.....大家還記得以前的捷運淹水嗎?
就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加上汐止山坡地開發搞出來的。

2.施工費用非常龐大,而且很多地方根本沒有可以蓋土堤的空間。

3.這個單車道,既危險,又無聊。環河濱單車到就是要可以親近河邊水岸,隨時可以停下
來看看河濱公園的風景活動。這樣高架起來,等於其在環河快速道路的高度,這樣騎單
車,旁邊又有汽車廢氣,我寧願在健身房踩......。

4.清理河濱公園其實沒有花多少錢,跟颱風過去要清理馬路公園是一樣的,而且還少了馬
路上的危險玻璃、招牌鐵件........。

其實再沒有單車道的過去幾十年,颱風過去一樣要清理河岸,無論有沒有單車道有沒有公
園,都要清理的。

否則放任河水暴漲帶來大量泥沙會淤積,骯髒垃圾甚至魚屍都滋生傳惹病媒,這種大水過
後要清理河岸,是基於河川水利工程跟公共衛生考量,已經有千年以上的經驗,可不是什
麼單車道多重要要清乾淨。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