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置電機的未來展望與發展?

中置電機的普及率,目前是否受限於開發成本相對來說較高,在國內市場造成推動上的困難,而迫使業者紛紛轉向外銷與放棄內銷通路市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看見全民電輔車路上啪啪造~~
天地之大,四海為家
2022-09-16 10:13 發佈
中置電機的成本有比較高嗎?個人認為中置電機還需靠其它傳動機構才能驅動輪框,而輪轂馬達就直接與輪框結合了,為何還要去發展中置電機,多了傳動機構就多了一分風險,還有現在法規問題,電輔車應該也是要掛牌,成本又要提高不少
placid

我自己只有中置電機一台與騎過車友輪殼電機但不知道車友是何種輪殼在都通電情況下阻力真的差很多輪殼阻力大很多,我只騎過一台輪殼驅動的或許只是他那台阻力大。

2022-09-16 13:33
SENDOH0420

爬長陡坡就知道中置電機好 => +1

2022-09-20 17:00
通勤車等級的親子車與登山車都用中置電機了(如捷安特MIYA E+、DOSUN CT150等 )
應該會慢慢普及吧!
中置電機+1
民國78年我在做電動單車
選的就是中置電機
但是被輪穀電機打敗了
原因只有一個
輪穀可以流用現成品
中置要改車架,可是比較符合應用!
什麼電機都不是問題.電輔車一直以來問題都是出在法規.限速跟電池上
攝影愛好者

沒錯!國外速限25英里,國內25公里,25公里是三小朋友...

2022-09-20 18:15
irware

土地跟人口比例,用車環境不同的關係吧?!如在德州戶外閉著眼睛騎三分鐘車應該也不會撞到東西吧!

2022-09-22 8:18
許多產品在推廣之初都會經過各據山頭的過程,
市場征戰中,
攻下的山頭越多,資源也越容易分配.
中置電機展望應該很好啊, 因為動力經由踩踏助力, 鏈條變速也會同時幫助.

只是未來中置電機的單車, 尤其是eBike公路車的部分未來還有需要改進的: (eBike登山車我不熟, 所以不在此討論)

1. 輕量化: 中置單車一向都比較重. 接近或超過20公斤的比比皆是. 最輕的是把馬達縮小化後置入下管內的, 比如說Trek Domane+ LT, 仍然約14公斤 (包含電池). 閃電牌不是下管內馬達,但電池不可換, 最輕的也差不多是14公斤. 而後輪轂馬達目前最輕的有Scott, Cannondale或Orbea等,可以壓到11公斤.

2. 隱藏化: 這個意思是讓人看不太出來這是一台eBike. 這方面Giant做得很差, 下管和五通處很粗大, 一看就知道是eBike, 而且也不美觀. 閃電牌和Trek比較好, 看起來比較像是一台漂亮帥氣的一般公路車, 不過下管還是比一般的車看起來粗大. 這方面後輪轂馬達的仍然有優勢, 細細的電池放在下管裏, 不容易看出來. 當你去刷卡別人時, 除非對方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很仔細去瞪你的後輪軸, 否則不容易看出來.
看這照片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Giant 中置:

Scott 後輪轂:


3. 廉價化: 以Giant的Road E+ 1 Pro為例, 定價13.8萬台幣. 如果它沒有馬達, 那等級也不過只是像Defy的鋁車版, 前幾年大約只有三萬多元. 所以eBike與普通Bike價差達10萬. 至於Trek或閃電牌價格更是驚人, 在美國至少是6千美元起跳, 有些稍高檔的都將近1萬美元. 所以想要有一台質輕但又廉價的公路eBike車, 恐怕還要好幾年的時間.

4. 電池最佳化: 又要充電快, 又要電池輕小, 又要里程長, 這方面恐怕不簡單. 以後輕巧的趨勢恐怕是電池不能換,像iPhone一樣. 要加長行程只能外加額外電池.

另外, 這幾年貨物鏈的問題, 導致缺貨嚴重. 我今天才跟我們美國這邊的店家經理談, 他說要買Trek Domane+ eBike, 要先預訂, 繳訂金, 然後等待期是半年至一年, 也不會有任何折扣. 6000~9000美金一台貴森森的eBike他店裡已經有超過30位車主預定了. 樓主說業者紛紛轉向外銷與放棄內銷通路市場, 這是事實. 因為國外鋪貨都來不及了, 當然要把重心放在利潤較高的外銷市場上. 另外, 台灣法規電輔最高到25km/h, 跟美國Class I的32km/h, 或Class III的45km/h都差很多, 自然台灣消費者的興趣就低了.
最近特別找了幾間知名車店詢問電輔車,有聽說現行巨大的中置電機系統目前與yamaha合作而量產的無刷電機?不知有沒有版大可以證實這個消息是否正確?另外美利達算是很早走進電動車市場的品牌,但內銷能力的無心戀戰與一堆年紀頗高的老員工似乎連一般車種都沒有用心在耕耘台灣內銷市場...倒是歐洲市場訂單滿滿?
天地之大,四海為家
kenloveyou wrote:
最近特別找了幾間知名(恕刪)

Giant早就跟Yamaha配合很多年了
  國內中置電機我想真的很有限吧,我認為國內消費族群需要電機功能的話就是親子車了,而親子車最重要的是,有油門功能,如果沒有油門功能,那就不是很適合,畢竟不少消費者買這種是把產品想像成電動機車那樣操作,不少輪鼓電機可以有油門功能,那就很適合這類市場,而且價格還便宜,至於磁阻的話,輪鼓電機大概沒電對於體能必較不佳的騎行者來說,是沒有辦法騎的,而中置電機,整台車有二十公斤,就算可以騎,可能也騎沒個幾百公尺就要放棄,打電話救援或是搭車回家充電還比較實際。
  
  國外的話,有流行一堆車型,我認為對我最有吸引力的電機車型是Cargobike,畢竟車有一定的重量,若沒有適當的電機助力的話,很有機會生灰,但國內環境不大流行Cargobike,或是說要多功能車種有機車就好了,誰還沒有一台機車,功能重複了。
  
  就我看隔壁的騎行市場,對於騎行這件事情來說就兩種,一種就是代步工具,另外一種就是騎行運動,能夠把自行車當作生活態度還文化的方式還是有不少的差異的,如果要做代步工具的話,一台中置電機車型要台幣五萬,那就太貴了,要做運動工具的話,大概一般人會認為目的是運動,還要電機?而老年運動的話,我看也還是選傳統公路車型比較多,隔壁老大爺會做自行車運動的話,很多都是社交功能性,比如啥梅花自行車,而且還要老款的,那是老大爺的最愛,目前看來還沒有流行比電動自行車的行頭。
  
  
CONA24

對阿,我早騎GIANT的淑女車還有移工牌的過;我本要購買新款的電動中置自行車給家母,但是我試乘之後發現到車種偏重,當然對我來說沒啥問題,但會買電助力通常是體力較不足的,擔心家母拋錨在路上又不好意思求援

2022-09-18 18:33
CONA24

而且通常沒電是騎出去一段時間,體力已經消耗掉部分了,要再騎沒電力的重型車輛是很難的,當心家母會硬騎造成傷害。且中置電機的啟動轉矩滿大的,我不確定家母踏得動。

2022-09-18 18:3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