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台灣的自行車道,有時實在覺得很感冒:
也許當初建設是著眼在騎單車的休閒性,刻意不鋪成很平整的柏油路面,而是東一塊石頭磚路面,西一塊水泥磚路面,一定要你騎的癲癲震震,不讓你騎快車(有時還來個路擋,或過個90度直角彎),好讓大家一起在自行車道上"慢慢地"休閒....~_~
但隨著騎車通勤的人口增加,很多人為趕時間,車子本身又沒避震系統,又不想騎在大馬路上與汽機車共道,不但危險,還要一邊吸收汽油廢氣....
何不讓自行車道能為騎車通勤人口的增加帶來加分效果,讓騎車通勤的人有條平整好騎的柏油路面,與另外休閒用途的單車道有所區隔。
若是真是考量到安全性,不願事故頻仍,試問:騎單車,最快能夠騎多快?30km?40km?...能夠真的常發生什麼重大危急性命的事故嗎?
再說柏油路面相較之下應該也是比較經濟的建設方式。
單車使用的柏油路也沒有一般道路路面常常因為超重車輛重壓而得經常去維修路面的問題。
kevin90199kevin wrote:
恩 的確
就台北縣市的自行車道來看就知道了
大部分還是在城市跟城市的邊緣地帶(比如二重環狀自行車道)
屬於休閒性質的
現在要增加自行車道的話,不應該還只是做這種地方而已
應該要往都市內增加,可惜的是台灣地小人又多,連機車都不一定有機車道了
先從環河的自行車道開始吧!
大台北絕大多數的自行車道也是在河濱。
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沿途經過許多鄉鎮市,跨鄉鎮市的通勤族,不想行經市區,想要騎單車運動,順道欣賞河岸美景,那何不給條好騎又兼顧時效的柏油單車專用道?
單車的專用道一般寬度不寬,不會需要多大土地面積來建設,以現今河濱腹地的遼闊,其實要另闢一條單車道也並非難事。何況鋪設柏油的成本又較低。
再說進入市區的單車道,如要建設其實也可匯聚各方創意,只要有心相信也不難做到。
例如可採用高架方式:單車道不寬,也不須荷重,高架是滿不錯的方式,只要重要交叉路口設置上下階梯或引道即可...。
有朝一日,單車數量也許會多過汽機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