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車身 藍色前叉 感覺有點漸層的幻覺
所以我們繼續逛彰化火車站附近的車子吧。最後一次分享啦!! 占用大家時間了。

加裝日式雨傘架零件的車子
卡多利Cardoly這個自行車品牌在網路上已經沒有資料,車鎖的金牛座TAURUS品牌也沒有任何資料。還有待有心人解答。
車上的零件因為長久放在室外的緣故,鐵件即使再細心照料,也很難不淡淡的浮現出生鏽的痕跡。車上有一個台灣少見的遮陽傘機構,依照上面的貼紙可以知道是在日本銷售的物品。這樣的遮陽傘在日本相當流行,如果以值觀需求來說的確是相當合理的設計,不過如果車速較快或者風雨較大,車身容易不穩而摔倒。不過像是這樣平整路面的彰化市區,使用這樣的產品來滿足婦女的遮陽需求是再適合不過了。







黃色的腳踏車
JUN CHENG這個品牌在網路上有看到有些自行車店的官網有在銷售,但是網路平台並沒有人在賣這個品牌。想要知道是誰做的,也僅僅聯想到STEP DRAGON的老闆叫做相似發音的名字。沒有真的去親自打聽也沒辦法證實真的就是這樣。車身上大大的永順二字,我想應該是有公司行號將這款車數台當作公司用途吧。也許是公務車? 應該和路邊海尼根的行銷用贈品腳踏車不同才是。
前籃很刻意的像是包垃圾桶一樣用塑膠袋包好,照理說這樣並沒有好處,特別是如果遇到下雨,可是會滿滿的都是積水。也許是主人常常用這個前籃裝載著特殊的物品吧? 才特別用這樣的方式來改善使用。
前後也用了現在已經很少人使用的光碟片來提供反光用途,不知道這兩張片子拿去讀取會出現怎樣的資料。當年光碟片真的是所有交通工具的通用反光片,當然也和當年燒錄機容易燒壞有關。

下半身為標準車型但卻有著誇張的改裝
遠看應該會無法判斷這是什麼車子。近看才會知道原來除了龍頭和把手之外就是一台經典的古早捷安特的車子,僅僅在頭管以上的的部份被特殊又徹底的改造。應該是找了專業加工零件廠設計客製。
傳統的立管分成有牙和無牙兩種。有牙的立管在下方是插在前叉立管內側,並在龍頭位置用螺絲鎖緊車把手。無牙的立管則是用橫向的方式後方鎖前叉立管,前方鎖車把手的方式連接前叉和車把手的轉向需求。
但是這台車非但用鋁合金(其他捷安特的車架和配件都是鐵製品),下方是用對鎖的方式固定前叉立管,型態上類似無牙立管有一段長長的脖子,但在和車把手卻是用焊接無法調整的連結。車把手的角度反而是較為常見的角度。
這樣的設計方式在台灣自行車零件廠的外銷標準規格及其少見,有立管和車把手一體的設計,但是下方的鎖付方式卻不盡相同。


躲在暗處的稀有信用牌老車
此台為標準的日本進口老車,在民國初年自行車皆為進口整車和零件的年代,在彰化的蔡淇茂先生,成立清秀車行於1947年。當時自行車業出現五大批發商雄霸台灣自行車進口零件的批發市場,號稱「五虎將」,他們是五位結拜兄弟。而蔡在五虎將中排老二,銷售清秀牌、信用牌、月光牌等品牌自行車。而這台車應為其中的信用牌。
車上的零配件除了後貨架上的塑膠籃子外,應皆為原廠,但坐墊位置用塑膠袋等包材層層包覆,不知道是為了因為坐墊已經損毀想要繼續騎乘,還是僅為保護坐墊的用途。這台車原來的主人即使在棄置這台車的時候也是很寶貝她,用了一條很長的鏈條緊緊的鎖了起來,固定在路邊變電箱的隱蔽角落。
在那個時代,剎車線尚未發明,所以剎車系統僅能用鐵條來完成作動。這樣的設計在中國仍有生產,方便維修不容易壞的特性,主要為銷售至非洲。
因為當年的自行車如同機車的價值,要乘載所有移動的需求,所以後貨架和駐車架都用後鐵片凹折來達成堅固載重的目標。
車架利用沖壓成形的LUG接頭而非現在復古車常見的脫蠟製程製造的車架零件。且金屬土除的凹折也是一個美麗的重點,充滿細節的商標銘版應該是這台車最棒的部分,除了美麗的分色,完美的服貼在車架和土除的形狀上,完全沒有一點妥協。







結論?
我也不知道有什麼結論其實。
就當作替台灣這塊土地做一點紀錄吧。
我們有建立一個巷口車網站和巷口車粉絲團,還有IG,來持續和幾個朋友有個累積這些資料的平台,取名巷口車,是希望大家身邊的平民腳踏車和騎普通腳踏車的人們都可以多一點被大家留意到。之後應該會開個社團給大家一起參與,畢竟自己一組人弄還是比不上同好一起來玩。
謝謝大家,如果照片有影響到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也歡迎跟我提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