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想加入單車這個運動的文章,大家最大的困擾就是怕買太便宜的車被車店老闆瞧不起,不可否認的,有些人買車是為了滿足自己在路上被人稱贊車很高檔的面子。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買十幾萬車,會買的只是少數。
我不相信車店一年可以賣上幾十部數十萬的車就可以不用做生意了。如果這樣,是不是請在店門口掛個招牌,本店只服務高檔單車車主,搞個豪宅式的販賣店面,提供最頂級的服務吧。
我想會去精品店買東西的人主要也是想享受被服務的感覺,在掏錢時自然爽快。如果店裡擺了一些高檔車,但大多是一般單車的話,就請善待這些未來可能會買高級單車的車主吧!
現在的主力車種大多是5千至兩萬左右的車種,我想真正能讓車店賺錢的應該是這個範圍的車。買這些車的人才是車店的衣食父母吧。車店能賺錢也是要靠消費者願意消費才行。俗話說的好,嫌貨才是買貨人。那些口中的澳客也是想買到好東西才會挑三撿四的。但他們付的錢也不會比較少吧!是不是建議那些單車製造商成立服務評審制度,派一些人假裝是顧客去考核那些車行,建立評鑑等級,定期公布,以召公信,讓好的車店可以突顯。
重點是買車是為了運動,但買車這項消費行為,也是要看個人能力,每一分錢都是大家努力賺來的,有餘暇自然要對自己好一點。有錢自然會買好一些的車子。如果車店不願提供較好的服務給想買車的未來車主,就拒買。讓市場去淘汰這些車店。不要再受這些只想撈一筆的車店的氣。消費者的權益也要伸張。
個人的運氣不錯,大多是碰到服務很不錯的店家,也要為這些車店加油。希望大家都能買到符合自己預算的車,並且能快樂的騎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