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跟台灣的車店租車環島,
因體型龐大,加上找不到適合的車子,因此小弟雞婆於社團購入了一台57大尺寸的7005鋁合金車架,組了一台車。
環島的計畫不是整個一個環島,而是騎到某特定點後,車子寄回我這邊
借車的條件很簡單,如果車子有摔車等狀況,英國友人會先買單,然後看後續怎麼處理
所幸這次旅程順暢,沒有發生什麼突發狀況,旅行期間約5-6天。
而車子歸還前,車子必須清洗乾淨
英國友人也很豪氣的找了間大廠牌的店家
請求大保養+拆車寄送到小弟家裡。
由於當日為禮拜天,車行並未營業,於是同行的車友(台灣人)打電話給店家詢問是否接單
店家接到電話後表示願意接單,「據說」先檢查了車子,沒什麼問題後,接了單,大保養後寄送小弟府上。
為什麼說是「據說」因為這就是紛爭的起點。
五天後,禮拜五,貨運送達小弟住所的警衛室,當日我就將整箱物品取回家裡。
禮拜天,發現兩個狀況
1. 下管龜裂,左邊有一條14公分的裂痕,右邊有一條16公分的裂痕
2. 頭碗培林裝反,硬逼,造成培林轉動不順暢。
於是我寫訊息給該車行,先詢問保養過程中,有沒有發現車子有異常的情形。
-------------------------------------------------------------------
我:「請問您保養這台車的時候,這台車有無什麼狀況?」
店:「您好,我記得沒有什麼大問題」
以上一字不改,包含標點符號。
店家先詢問紙箱是否有破損
我提供了幾張照片,表示實在看不出紙箱是否有破損,其實紙箱狀況還不錯
店家後來表示
「你好:
送過來洗車的時候,整台車很髒,現在回想不起來是否有刮傷,貨運若是有碰撞,紙箱應該有破損。
是否請您詢問您朋友,使用車子過程是否有擦傷?」
我表示這台車是庫存新品,組裝完畢就交給英國人,英國人騎乘約5-6天,便交付車行保養寄送。
如果有摔傷,把帶或是後變等等一定會有擦傷的痕跡,但這台車並沒有這些痕跡。
把帶是我交車前新纏的那一台,灰銀色卡蹦紋,如果要換一時之間要找到同色或一樣的還不容易
我再次詢問店家,是否要提供其他資訊,車子是否可以繼續拆(我只拆了一點點,發現裂痕我就沒拆了,並拍照)
店家表示可以拆車,並注意是否有其他損傷
檢查了一下,發現上頭碗處的培林裝反,卡住,手指非常的用力才能轉動。
馬上拿了一個同款全新的培林,錄影,並告知培林裝反。
這點他表示培林若是損毀,會再寄一組給我
這時候妙了,車行表示:
「車架的部份,我有點印象,應該保養前就有的,請您在跟國外朋友確認看看」
以上一字不改,包含標點符號以及錯字
我請他提供相關資訊以及佐證
店:「我沒有拍照,所以也沒有佐證」
我:「車架大保養應該可以發現並即時告知,至少有收件人的聯絡電話」
店:「車架我不知道是新的裂痕,保養我會上一點蠟,要看裂縫有沒有蠟」
我提供相關照片
我:「理性討論一下好了」
我:「我開宗明義就詢問,保養的時候是否有問題,您回覆沒有,因為左右兩邊超大裂痕,不可能保養沒有看到,萬一車子有問題,店家應該會想辦法自保,比如說先拍照」
店:「外國朋友怎麼說」
我:「剛剛已經回覆,是沒有摔車的,我也檢查車子的狀況,也沒有摔車的痕跡」
店:「那您覺得是我弄的嗎?」
我:「另外,外國友人已經前往東京了」
我:「我不知是誰弄的,但是保養時沒有發現,貨運送達我這邊後發現,以上的敘述應該都沒錯」
店:「保養時就發現了」
我:「我沒有要凹你,但是你覺得我可以認同嗎?」
我:「希望您思考一下,有沒有比較簡單的處理方式,卸責應該不是很容易」(我開始不爽了)
中間雞同鴨講了一段各自立場的表述
我:「我沒有說是您撞擊的」
我:「我只是確認時間軸」
我:「而這段時間軸所發生的問題,希望您可以處理」
我:「今日討論暫時到這邊,雙方沈澱一下,明日晚上若是有其他想法,或是貨運公司有什麼想法,請您再告知,謝謝」
店:「好的,請您再跟朋友確認是否有正面撞擊(不是摔車)」
我:「好的,我會再次確認」
-------------------------------------------------------------------
附上照片

以上的情形,各位車友有什麼建議?
該從哪個角度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