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點瘋狂,短短一年內買了六台鋼管車,依序是Barco / Eddy merckx mx leader / colnago master 30週年/pegoretti/bianchi x4/bianchi mega pro xl boron.除了第一台Barco是量身定制之外,其他都是依照過往的經驗選購制式尺寸.也許是因為小弟常常在網站上曬恩愛(車架),結交了不少好友(已經不算是車友,有些還會給予小弟生活上的建議),當然更大多數的臉書朋友也會透過私訊,詢問小弟一些鋼管車購買與零件相關的問題,也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我這些車騎起來的調性與重量,以下我將大多數鋼管車友會面臨到的問題做以下整理:
1) 鋼管車有多重?
2) 尺寸選擇跟現代車一樣嗎?
3) 這個管材會不會很軟?
4) 鋼管車爬坡會不會很累?
我分別就這四大問題,藉由小弟這段時間小小獲得知識與經驗,跟大家分享,也希望拋磚引玉,引出更厲害的前輩,給予更正確的答案.
1) 鋼管車有多重?
Ans:一般來說現今TIG鋼管車不含前叉的重量大概落在1.5~1.8公斤,如果是LUG的車架則會再增加300克左右,全碳前差大約350克~450克,鋼叉大概是600克上下,正常來說現代鋼管車架+前叉大概會落在2公斤上下(colnago master 30週年不算現代車架因為是LUG)再加上變速輪組把手座墊等零件,相同設定之下,大概會比一級鋁車(例如:CAAD12)重500克,比一級碳車重一公斤左右。(例如:車架不含前叉在800克上下的一級碳車),所以正常一台現代的戰鬥鋼管的重量,會在7.5公斤左右.
2) 尺寸選擇跟現代車一樣嗎?
Ans:理論上由於大部分的鋼管車還是水平上管,其中又有分為古典設定(有牙)與現代設定(無牙)以我的經驗來說,會有點小小的差異,因為鋼管車頭管的長度除非訂製,不然相較於現代車來說都偏短,如果只看上管長度,忽略立管的高度,又想組“現代無牙龍頭”的車子,未來的高低差會很恐怖,不然就會淪為長頸鹿.(鵝頸式龍頭比較沒有這困擾),再者以前鋼管車的設定都會偏大(因為把型也不同)龍頭與坐墊的高低差大概為6公分甚至更少(這是小弟的經驗)所以以我的經驗,如果現代車騎54左右的車子,鋼管車我會選大一號55~56的車.
3) 這個管材會不會很軟?
Ans:這是我最近最常遇到的問題,之前也困擾我很久,撇除掉TIG與LUG的差距(TIG強度通常比較好),簡單的來說管材的高級與否不會決定車架的軟硬,只會決定重量(好的管材可以抽更薄),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拿出數據(例如:Spirit的抗拉強度到達1050 MPa,接近雷諾853,兩者都是要求輕量化和高剛性的競賽級車架的最佳選擇。)在這裡先解釋一下,MPa的單位是每平方公分所承受的大氣壓力不是“抗拉”而是“表面承力” 簡化一點來說,不同的強度材質,可以造就不同的厚度,去支撐車架的強度,這就是車廠會不斷的強度材質的原因,不同的厚度就會造成後續的車架重量,所以好的管材跟爛的管材基本上正常人是騎不出軟硬,是重量上的差別.(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有人還有疑問請繼續看第四點)
4) 鋼管車爬坡會不會很累?
Ans:其實這是第三個問題的延續,首先必須要說明一點就算是同樣的管材,在不同的廠牌也會做不同的處理,例如:材料成分也會有各大廠牌的比例與加工,所以同樣是Spirit管材就有可能不一樣,更何況是“車架幾何”與“管徑變形,”這兩點才是影響車架軟硬與適合騎乘路線的重要關鍵,就以我手頭上兩台LUG車架來說(Eddy merckx mx leader / colnago master 30週年),撇除掉車架重量的差距(Eddy merckx mx leader是重裝坦克)以五通的發力直接來說,Eddy merckx的五通扎實度確實比較高,原因就是五通的設計不同(有做變形),當然也不一定客觀,因為曲柄的材質也不同,所回饋的力度一定也不同.
看了小弟這亂七八糟一大堆的文字之後,小弟只想說:其鋼管車不需要那麼複雜,開心高興就好,真正要拼生死,就去買台“二級的TCR“(不用一級,二級就夠)隨便也比鋼管車好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