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著一股”騎到哪裡算哪裡”的信念,週日午後我來到了楓林橋頭。要不要上山呢? 有點痠的大腿無言的抗議,到這裡為止已經騎了47公里了>”<。結果拍著小紅到此一遊照時,G1又當機了。無可奈何只好開啟”檢查相機”的功能,讓記憶體內的檔案重新整理才能再次使用。

等待相機起死回生的時間,謹記校長教誨的愛咪青蛙蹲著讓大腿的肌肉拉開以舒緩痠痛。五分鐘後相機恢復正常,腿也不太痠了,那就上吧! 反正騎多遠算多遠,沒人知道我來騎,撐不住落地了或者提前折返都無所謂,這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自我心理建設一番後,拍了當下的馬錶畫面再出發。
過了楓林橋正式往風櫃嘴前進,不想逞強,一開始的變速就停留在中盤+五速的位置。爬上兩三個小坡後是一段較為緩和的路,出發後不到一公里,追上一個比我早出發的車友,繼續前進。
後來發現一開始衝太猛是不明智的,因為風櫃嘴的上坡路是好戲在後頭,第一個髮夾彎上坡不過暖身,後面還有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在等你,爬到我都昏頭算不清了。
因為是第一次騎,對於前方路況沒有概念的我也只能靠著毅力跟耐力完成每一個踩踏。一個人騎車無聊嗎? 一點也不,這時候腦袋能想的東西可多了,想著校長課堂裡教過的騎乘姿勢跟爬坡訣竅,想著生活裡頭有的沒的雜事。一個人騎在安靜涼爽的山路上,雖然偶有汽車、重機擾亂心思,但大多數的時間是輕鬆自在而思緒清晰的。
騎到3/5路段時,後方一位穿著黑紅車衣的歐吉桑車友來勢洶洶,果然沒多久就把我巴過,以他穩健而有規律的步伐遙遙領先。被追過後,其實還蠻開心的,因為前方多了一個目標,雖然跟不上他的踩踏節奏,但也讓人激起不放棄的鬥志。
艱困的陡坡、髮夾彎在最後的2/5路段不斷出現,第三盤加一速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好幾次都騎到快定竿,猶豫著要不要落地休息時,就有搖下車窗的路人對我說加油、或者剛完成攻頂的車友對我點頭微笑。
看到寫著”風櫃嘴”的公車站牌出現,所剩路途不遠了吧?咬緊牙關撐下去…

終於,看到一個車友聚集的涼亭,不過沒有路標寫著風櫃嘴到達沒? 我真的騎到了嗎?右手邊的漢妮咖啡似曾相識,是同事老公上回帶著國一兒子攻頂時也入鏡了。剛才巴過我的歐吉桑車友正在裡頭喝咖啡,就把小紅騎到他的停靠在門口的單車旁才落地。

拍照存證先,留下碼表畫面回來再來慢慢算。結果從楓林橋頭到風櫃嘴的漢妮咖啡門口,騎乘距離6.47公里,騎乘時間43分03秒,我盡力了

UNQUOTE----------------------
上面的騎乘記事節錄自網誌文章,除了過程外,還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畢竟騎車以來受惠於M01的車友太多,說說我的自身經驗,應該會讓更多肉腳騎士或女車友們更有信心。
我沒有纖瘦的身材,也沒有長年累月的運動習慣,今年八月的健康檢查報告上體脂肪標示為27.3(成人BMI指數大於27.0時定義為肥胖

期間上了KHS校長教授的飛輪班跟曲道練習,之後樂於上坡挑戰、平路兜風,爬了七八次的中社也完成烏來、三芝來回後,週日下午花了43分多第一次爬上風櫃嘴,實戰心得如下:
**從楓林橋出發前充分休息及補充水分。
很多人都是遠道而來,上到楓林橋就耗費了不少力氣。想挑戰不落地攻頂的話,勢必在這裡充分休息,可採青蛙蹲:兩腳開開蹲下,手自然下垂,雖然不好看卻是很有用的休息姿勢,可拉開股四頭肌肉減緩酸痛。我就在橋邊斷斷續續蹲了五六分鐘。
**調整變速不踩重,力求迴轉數
以我的T3來說,一開始就用了前變中盤+後變五速,要讓肌肉沒有負擔的踩踏才能持久,也比較不容易抽筋。過了2/3路段實在受不了就切到最小盤,盯著碼表上的回轉數,陡坡之外都要騎到70上下。時速在10以下也無所謂。
肉腳遇上陡坡不建議抽車,貿然改變施力肌肉反而容易抽筋。

**過彎角度越大越往外側騎
這次參考車友經驗所得,尤其是在過髮夾彎的時候,盡量繞遠路,因為越外側的斜度越小,爬起來也較不費力。這時候不用急著變速,繞過去要出彎時騎不動了再變速。
**快吸慢吐,調整呼吸
這是我個人的習慣,不過覺得還挺有效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時,我會大口吸氣然後用吸氣兩倍以上的時間吐掉。騎經我身邊的人應該會聽到我的吐納聲,雖然很吵,但不會騎到喘不過氣來。缺點是嘴巴開開很口渴:P 不然山上的空氣新鮮,大口大口的把空氣吃進去很舒服呢!
**喝水的時機跟份量
校長在飛輪課上提到補充水分的重要性,挑戰不落地也得在緩坡上邊騎邊喝。首先要挑坡度平緩視線良好的路段,接著就是快速喝一口,水壺拿斜的不要正著喝,那樣會擋住視線。可用手擠水壺補助出水。一次一口不貪心,不要急著吞下去,含在嘴裡慢慢吞,這時候你會發現嘴裡的水很甘甜。太喘的時候也不要喝,會嗆到。

**禦寒衣物搭配法
我本身比較怕冷,出門時前車袋跟蛋蛋包裡頭各裝了風衣跟SOFT SHELL材質的保暖外套一件。出門穿長袖排汗衣+七分車褲,防曬、保暖都兼顧到了。七分車褲沒遮蓋到的小腿部分就靠體脂肪:P
爬上坡時怕冷可套風衣(我穿MONTANE的超薄風衣),透氣又防風,爬到高處也不怕冷。下山時再把SOFT SHELL外套穿在排汗衣跟風衣中間,風大的時候不會直接吹到身上帶走水氣,多一個中層還是有差的。溜下山時,可以用BUFF頭巾兩條分別裹住頭頂雙耳跟鼻口脖子,讓體熱散失的面積越小越好。
下次爬風櫃嘴我想帶騎機車用的防風手套去,因為半指單車手套還是讓指頭受凍,太冷不聽使喚也會影響操控跟安全性。真的凍到麻麻的,循環不良時可以甩手,雙手往前用力的比剪刀、石頭、布,把血液甩到肢端去
**越累越要把注意力放在路況跟龍頭上
騎到最後1/3的路段時,一連串的髮夾彎會讓人騎到很想罵髒話,這時候身體累積的疲憊也會到達一個極限,注意力開始渙散時,很容易就會出意外。我自己也騎到S型都出現,差點都要滑到水溝裡了,還是硬拉回來提醒自己注意注意。
**不行就”步行”,自我調整不逞強
真的很累就下車”步行”,不能立刻坐下來休息喔!校長說雙腳是馬達,要一直動才能把血液打回心臟,坐著不動反而容易心臟缺氧。真的走不動要坐下來的話,兩隻腳的腳板也要上下拍打。
目前能想到的就這些了,野人獻曝來分享。
一起在騎單車的路上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