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yahoo.com/%E5%96%AE%E8%BB%8A%E8%B3%BD%E5%96%AA%E5%91%BD-%E5%AE%B6%E5%B1%AC%E8%B3%AA%E7%96%91%E6%9C%AA%E5%8F%8A%E6%99%82%E9%80%81%E9%86%AB-190200799.html
單車賽喪命 家屬質疑未及時送醫
工程師于志瑋16日參加第6屆武嶺盃「鐵馬高峰會」自行車賽,下山時卻倒地昏迷死亡,于男親人無法接受,昨天也質疑主辦單位救護設備缺乏,未及時送醫,導致于志瑋死亡。
南投縣自行車委員會總幹事張世義說,大會在清境、翠峰、鳶峰和武嶺四個點配有救護車,並在帽上提供緊急電話,但當天上午十點半過後,抱怨電話不斷才導致電話線路堵塞,第一時間未聯絡上,才發生這起憾事,將全力協助家屬善後。
于志瑋(33歲)16日參加武嶺盃「鐵馬高峰會」自行車賽,疑因身體不適自行折返下山,行經台14甲線清境路段時,突然倒地昏迷,送醫後不治。
「今天是他的生日,但人卻不在了。」今天是于志瑋34歲生日,于媽媽無法相信兒子在生日前夕,命喪在他最愛的自行車運動,望著兒子騎車的帥氣身影,她難過地說,前兩年參加武嶺賽都順利完賽,真的想不透為什麼?
于志瑋為了準備這次的單車賽還努力訓練體能,除了騎車、跑步增強心肺能力和肌耐力,他的表姐魯韻文說,他的體力不是問題,或許真的是當天狀態不佳,才會中途折返下山。
黃姓目擊者說,于志瑋提早下山卻意外跌進路旁水溝,他馬上掉頭把人拉上來並報案,圍觀民眾撥打大會緊急電話卻打不通,也未見大會配置救護人員,引發家屬質疑。
張世義說,大會規定十點半前須抵達翠峰,若超過時間,即判定為體能狀況不佳放棄比賽,所以十點半過後,湧進大量要求繼續參賽的抱怨電話,造成電話佔線,錯過搶救電話,讓人始料未及。
仁愛消防分隊表示,他們抵達時于志瑋已無呼吸心跳,施以心肺復甦術及AED,並送醫搶救,仍回天乏術。消防人員估算,從仁愛分隊抵達事發地點約10公里,因當天假日車況壅塞,耗費約20分鐘;但若從大會配置的救護車點距離約5公里,初估10分鐘內就能抵達。
--------
R.I.P
武嶺每次辦比賽也一堆問題,現在就連人命都搞出來了
台14本來就不是多大條的路,一堆人擠過去自找麻煩,還給當地人帶來困擾
想朝聖的車友隨便什麼日子也可以上去,真的不用非得花錢去人擠人
希望不要再有單位在這個地方辦比賽了
怨念聚合體 wrote:
R.I.P
武嶺每次辦比賽也一堆問題,現在就連人命都搞出來了
台14本來就不是多大條的路,一堆人擠過去自找麻煩,還給當地人帶來困擾
想朝聖的車友隨便什麼日子也可以上去,真的不用非得花錢去人擠人
希望不要再有單位在這個地方辦比賽了
比賽路線全長57km,難不成要大會人員5步一哨10步1崗?
武嶺盃是有難度的賽事,自我評估不可馬虎,
再說,大會的救護車也不可能隨時待在每個選手身邊,即便接到
救護通知,也需花時間抵達現場,這個是每個選手都得體認的事實,
況且,當天明明被關門卻要求大會放行的選手,心態也是莫名其妙,
高山氣候多變,設定關門時間有絕對的理由是因為安全,要求放行的
選手之後若發生事故,是否也要大會負責?而且,抱怨電話塞爆線路,
這些選手是否也是此次事件的間接兇手?
題外話
參加過一些活動(包含武嶺盃),體認到一個事實,就是目前參賽
的車友多數質劣,亂丟垃圾事小,橫衝直撞造成安全事故頻傳事大,
也因此除了武嶺盃這種純上坡的賽事,其他大多不報名,頂多參加不
計時的休閒騎活動(ex:中央山脈挑戰)
很可惜這樣年輕就走了,我有位朋友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心臟方面問題,但很幸運的即時就醫(他家過馬路就是台安醫院),醫生說像這樣完全不知道自己情況的病人很多,而這樣全然不知 沒準備 卻能即時像我朋友這樣幸運被救回的應該不到1/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