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各位前輩關於台灣的單車從1980年代的發展史

因為小弟從今年開始在騎單車,參與了幾場百K級的賽事,周末也會自行騎50KM以上來練習,越騎越有興趣,也開始對單車的車種,零件差異會留心注意,另外也對我們台灣單車的發展史也產生了好奇,因為以前沒有認真接觸研究過單車,對單車的價位及車種一直停留在家樂福的賣場車或是以前國中讀書時騎的腳煞單速車(價位3000內),對台灣的品牌也只知道捷安特跟美利達,後來了解後發現還有HASA,卜赫馬,亞塔騎...等,也好奇現在的登山車,公路車,小折是從以前就是這樣的價位嗎??還是有調整過??盼知悉的網友們能提供點訊息讓我長點知識
謝謝
2014-08-19 22:21 發佈
1997年家裡買第一台Giant ATX-860就要一萬多了

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論文(台灣自行車發展史)

要考慮的還有通貨膨脹(跨過三十年的幣值是會改變的)

40年代末期一台日本進口自行車要價1700多
國產的要價900多
當時理髮一次價格是7元 大約是128倍

換算現在百元理髮
國產自行車價格價位約會在12800
引用資料中這種自行車是一般民眾當交通工具用的
若是進口自行車 換算現代價格約會是在38000以上
進口自行車在當時仍是權貴階級的象徵
主要應該是以休閒為主
也就是說休閒運動用的自行車會在38000以上

跟現在入門的運動用國產/進口自行車比
這價位都遠高過目前的自行車

SOURCE: 臺灣自行車發展歷史之初探, 余俊德 陳志揚 許亞茹 黃美華,(2010)

自行車後來會被視為是廉價交通工具
其實是有歷史緣由的
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有找到你所提的文章,感謝^^

cdreko wrote:
因為小弟從今年開始在...(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