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5350 wrote:有人用過Spinne...(恕刪) 平路使用尚可,爬坡時不是激烈抽車的話,沒有感覺到前叉會上下震動。不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不要期望太高囉。優點:輕、入手價合宜、初步的智慧鎖定。缺點:不適合激烈Off-road,智慧鎖定功能應屬有限。不過,它也陪我完成過大屯山登山賽、東眼山登山賽、探索新中橫;雖然都只是時限內完賽而已。
brojoe.tw wrote:平路使用尚可,爬坡時...(恕刪) 這一隻前叉 我跟幾個車友用起的效果超讚的,我們車友間都稱為智障型前叉連智障都說贊,這之前叉本身是設定給XC等級的車子用,因為行程及重量還有強度的設定上就差了些,所以在越野能力的部份本來就是會比較不好,但是足以應付一般的路況了,以他的價位跟表現我認為是物超所值了,很值得推薦的一隻前叉
kai507tw wrote:這一隻前叉 我跟...(恕刪) 這支前叉除了輕之外跟硬叉沒什麼差別用過的感覺是連我這快90公斤的胖子幾乎都不為所動SPUL閥的設計類似M牌的SPV只是,全部可調整的部分都被定死,工廠出來就是那個設定沒得改,基本上是個很遲鈍的前叉為了要維護所謂的踩踏平台跟「smart lockout」,在SPUL閥的壓力我猜不小同時這支前叉的氣壓部分也是定死的不過這部份是我在今年車展得知的我還蠻相信這說詞,我自己使用上的確如此,比skareb還糟糕,輕了150g的重量我寧可不要另外在platform的部分台灣老是喜歡搞「智慧型鎖死」這「smart lockout」跟platform天差地遠一個是踩踏平台,一個是鎖死踩踏平台意味著在踩踏的時候就像在一個平台上,車子沒有明顯的bobing,前叉不會明顯的抽插鎖死的話前叉根本不會動而且platform在重踩、抽車的時候就會被破壞了除非把SPV這種鬼東西的氣壓打高,不過一打高就會跟SPUL閥一樣,爆高的壓力讓整之前叉麻痺既然這樣乾脆改成硬叉好了
jeff5350 wrote:有人用過Spinne...(恕刪) 如果要輕量的話效果要好,可以找M牌的Skareb或者R7不過要冒著爆油封噴油的高風險,台灣代工的品質還是有差這兩者我比較推薦TPC lockout的部分我本身用過SPV跟TPC前叉,SPV的好處在於可以自己設定踩踏平台的壓力,在不是抽車的狀態下,稍重踩前叉都還不至於明顯的作動而遇到坑洞的時候又有效率的達到他身為前「避震器」的責任不過就是調整不好抓,踩踏平台某些時候不怎麼實用,TPC的話就是手動鎖死,有線控的會比較好TPC同時也可以調整compression的大小,壓縮阻尼的大小操作上比較簡單skareb重量大約在1.6-1.45公斤間,依型號功能不同有所差異價位也比R7便宜了大約2張小朋友看地球左右至於skareb跟R7的最大差異我想應該就是強度的部分skareb的內管還是28mm的,但是R7是30mm,提升不少不過這兩支都是在XC race的等級,可以說是前後代的差異不然就是考慮RS的pilot SL,這也是支不錯的氣壓前叉一樣有烏龜兔子跟鎖死功能,重量大約落在1.6公斤強度的話,恩,XC等級,不要輕度越野都能剩任
wagamamafju wrote:可以調整compression的大小,壓縮阻尼的大小 請問 compression 跟 preload 有什麼不同、或關係呢?And,照您說 compression 是壓縮阻尼,那他是否就是牽制彈簧或氣室的壓縮速度的東西呢?但是彈簧要壓縮,卻弄個 compression 來阻止 (減慢) 他,有什麼用意呢?如果我對 compression 的想像沒錯的話,那他跟 rebound 應該是相對的東西對吧?前者是決定彈簧壓縮的快慢,後者是決定彈簧回彈的快慢,對吧...
Spinner Aeris智慧型前叉這支用在平路上.個人覺得...讚依建議的氣壓值打入後.平時騎在淡水河沿岸的自行車道上.QQ的.尤其是八里岸邊的木棧道.或淡水營區前鵝卵石路.吸震效果不錯表現相當稱職.回彈的速度可調整.騎公路上下坡 登陽明山也很nice參考
C/P值超高的選擇!!不過原廠建議值壓力個人覺得不太夠(我屬於重量級的)~我都會稍微再打高一點!小小OFF ROAD的話~以柴山跟沙溪林道而言~我覺得很夠用了!!但要稱上"智慧型"的話....老話一句~小弟智慧不高~無法有直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