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AOI cycle 簡單開箱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台美麗的車,發現他就出生在南台灣
找了一天跟同事們騎到田寮吃土雞的途中繞過去他們公司看看
不看還好,一看就中毒了!這車除了美,騎起來也很輕鬆好騎。





"我們看過許多不同的自行車設計,除了功能差異之外,造型是人們對於這項產品喜好的關鍵;如何改變人們對於自行車只是一般代步工具的想法, 我們用打造工藝品的態度來製作AOI.CYCLE,希望帶給大眾新的視覺與觸覺感受, 還有全新的騎乘體驗。"
AOI.CYCLE 由工業設計師謝青葑/ Ken Aoi 所設計

這是謝先生在他們網站留下的一段話,從這裡可以看到他的設計理念
每台車都是用採用SUS304不鏽鋼管,以焊接飛機零件的技術焊接,再拋光打磨,不烤漆,除了有金屬的美以外,也更環保。每年最多生產一百台,行銷到全世界。

為了美的東西,也因為他的理念,當天就下了訂單,還好還有幾輛保留車,在一個月後,終於拿到車啦!




有專利的一體成形龍頭




無立管結構,但是剛性依然足夠,也通過歐盟安全測試,車架騎起來很軟Q




台灣製造,整車除了座墊及輪胎以外,所有的零組件都是台灣生產的!


選配的金色煞車線


TRP煞車,2014年份開始為標準配備


前C夾


後C夾,採內走線


我選5速內變,有2,3,5,8速四種選擇


Brook座墊




日本的Panaracer外胎


快拆踏板


鈴鐺,皮製手把


快拆花鼓


特製的名牌



也有提供個人專屬銅牌,會貼在車身上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騎乘,結合單車與生活, We like cycling, and you?


車價及購買方式請大家自行去他們官網看,誠品松菸有展示,他們是台灣區代理。
AOI cycle
AOI facebook
2014-01-29 12:3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AOI cycle 開箱
好特殊好漂亮的車
不過如果在田寮試車,應該會起肖吧
註冊日期:2003-08-14 15:57

hujewang wrote: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恕刪)

謝老闆讚啦~高中同學樂推!!

等我回台灣也要衝去殺一台來給我家老豆騎~
小弟很好奇這一體式的龍頭是如何和前叉頭管結合的? 還有這種接近直角轉彎的走線孔不會讓煞車線被迫′走小彎′而造成摩擦力變大嗎? 一般車架的design都會讓走線孔拉長(無傷美感),如此方便裝配維修,也減少煞車線′拗′到得機會,還是裡面原設計者讓它藏了一個pulley?:-P

另外,前dropout的'壓扁'式加工可能也要考慮改版一下了,過去這種工法只會出現在低價的學生車上,似乎和這車想要凸顯的調性不太合...

BTW,水壺架裝在大盤旁邊,這樣不會干涉嗎?
對不起 借圖一說 看到後面好像是用(水平式勾爪) 那騎一段時間後鍊條鬆了 要調緊 那C型煞有調整的空間嗎?

在下不懂 請問有哪位高手 可以解說一下

wingsfab wrote:
小弟很好奇這一體式的...(恕刪)


龍頭跟前叉是用專利的齒輪卡榫連接,方便國外顧客配送後自行安裝,據說安裝很簡單

至於內走線的出口轉小彎我有問過設計者,因為我也想到是否會有摩擦增加的問題
答案是"為了美觀"沒錯,但是至少煞車是沒有問題的,目前使用良好

前叉dropout的問題我就不懂了
hujewang wrote:
龍頭跟前叉是用專利的...(恕刪)

dropout抓幾張淘寶網車架照
可以看到圖中前叉都是另外裝上勾爪的
我的不鏽鋼931單速車


也可以看到前叉勾爪是另外接上的
這種打扁的方式實在不應該出現在一台超過五萬的車子
特別是還強調設計感,這點要好好建議AOI
另外,我不知為何他選擇SUS304,這個不是專為自行車設計的管材
自行車的不銹鋼管材也有953,931,XCr等等的選擇
這點可能就要詢問ken本人了
個人猜測是這些管材廠只出直管,AOI本身沒有抽管的能力
又要做造型,只好選擇低價位的SUS304了
不過,這種車基本上是賣設計啦
比較像賣藝術品,認為值得的就會買,不值得的就不會買
造型是有對我的胃口,但我認為管材跟細部還值得加強
如果我是ken的話,我不會用SA的後變,跟shimano比,SA實在好不到那
我會把後變換成SRAM automatix,把前後煞都拿掉,也省掉煞車線
這輛車會更簡潔
hujewang wrote:
龍頭跟前叉是用專利的...(恕刪)


感謝樓上alecto兄代小弟回答有關前dropout的問題,的確一般中階以上的車,前叉都會採用焊接式的dropout,一般只有學生車為了省成本,直接把前叉管壓扁,再挖個溝來充當dropout,這種作法放在一台中價位以上的車款,而且連後dropout也是用類似工法,難免讓人感覺有偷工之嫌.

其實這車使用非單車用的不鏽鋼管,依小弟猜想,除了省成本之外,應該也是因為使用那些貴蔘蔘的專用鋼管似乎沒啥point,一般抽鋼管不外乎是為了偷輕,所以會把承受應力相對較低的中段抽薄,但這種常見的應力分布僅止於直管,這類彎管車架如果也使用一樣的抽管,恐怕中間抽薄的部份會率先陣亡,反正是城市車的設定,重量顯然不是最大的考量,就用厚一點的市售不鏽鋼管去做,強度也一樣經得起考驗..:-)

其實嚴格說來,這車有好幾個地方,是不合單車設計原理的,如龍頭固定機構(數十年來只出現過兩種可靠的龍頭固定機構,而這是第三種..),如煞車走線,如煞車caliper,水壺架與車架的結合處. 如果沒看錯,同樣的車架前叉似乎還能用在不同的輪徑,只有改了鎖煞車夾器的′橫桿′位置,殊不知這是會讓車架的Geometry走樣的.

是說如同前面車友提的,喜歡它的設計的,就會覺得值得.能擁有心目中的愛車,無價.

alecto39 wrote:
dropout抓幾張...(恕刪)


′濕的美′現在是′台商′了,可能比較有成本優勢吧?而且它好歹也是歐陸老牌,和曾經是一家親的′不如客濕′剛好配一對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