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條編織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08/01/123922_99102702.shtml#
1.直拉式有兩件事需要注意我看了還是不太懂,為甚麼螺紋部不能塗油?那半切線式需要塗油嗎?塗油會有甚麼效果?
2.直拉式前輪為什麼不能使用碟煞呢?會有什麼影響?
3.半邊直拉式飛輪在哪裡?飛輪級數又是什麼?碟型深度是甚麼?他在這部分說明的我不是很了解,請各位專業人士可以跟我說明一下嗎? 謝謝你們
2013-11-16 23: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輻條編織

Bin8410 wrote:
http://www...(恕刪)


關於輻條的編法,不交叉的編法稱做放射狀(radial lacing)比較好,"直拉"的說法會和"直拉式輻條"(straight-pull spoke,也就是直頭式的輻條)混淆。

1.有一派編輪者認為,和交叉編法的輻條相比,放射狀編法的輻條較容易因路面震動而鬆掉,所以銅頭不要上油以達到防鬆的目的。但持相反看法的人也很多。我就是屬於這一派。我自己編輪的經驗顯示,只要張力夠高,並且輪圈剛性和輻條數量能應付使用者的體重和使用方式,那麼用放射狀編法並不會有輻條易鬆的問題。我自己編的輪組,都會用張力計確認張力足夠且平均,自己在用的輪組無論是前幾次上路或是長期使用下,都完全不用再調整偏擺(我的體重在62~65kg間,只有騎一般公路),所以我覺得編法和輻條是否會鬆沒有關係。

銅頭不上油還勉強可接受,但鋁頭無論如何一定要用油(黃油或防卡劑更好)潤滑,否則鋁頭和鋼絲間的阻力會很大,輪組難以調到足夠的張力,而且沒上油的話鋁和鋼會產生冷焊咬死的問題。

我的編輪原則是,銅頭/鋁頭、輻條螺牙、銅頭和輪圈的接觸面,都是要上油潤滑的地方,不宜省略上油的步驟。Sheldon Brown的編輪文章已經年代久遠,其實有些觀念是不適用於現在的零件的,例如以前的輪圈不能承受太高的張力,所以銅頭不上油其實也還轉得動,現在的輪組輻條少、但要配合高張力(100~130kgf)才能編出耐用的輪組,不管用那種編法,銅頭還是應該要上油。

2.碟煞會產生扭力,放射狀編法不能用在有扭力的場合,所以碟煞前輪必定是交叉編法,後輪也不太可能用碟盤側放射狀的編法,否則飛輪側的鋼絲又要負擔傳動扭力、也要承受煞車的扭力,鋼絲的壽命會變短。

3."半邊直拉式"? 是說一側交叉另一側放射狀吧! 碟型深度是指左右輻條的傾角差異,從輪組的正前或正後方看,飛輪側的輻條比較接近垂直,另一側的輻條比較傾斜,這個角度上的差異就是碟型深度。
1.我也認為鋼絲頭要抹油甚至是防卡劑,我有一輪用revolution鋼絲配鋁頭後來真的卡死,想轉鬆轉到鋼絲斷掉,在廠輪也有遇到類似的問題(ksyrium SL)。
2.如樓上前輩所述,花鼓跟輪圈是有相對旋轉的,若用「放射」編法無法應付這樣的轉動變化。但用C夾的公路車就無這顧慮。可是!請留意所選用的花鼓是否支援放射編法。
3.若是後輪,我個人不太喜歡以一邊交叉一邊放射去平衡左右張力,傳動效率損失一半。花鼓不用選設計太差的,左右張力也不會差到不能接受。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