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下,如果用高階鋼材,但是不抽管來做鋼管車架,騎乘感覺會是如何?

騎過幾種鋼管車架,確實有感覺發力時車架有軟。但是一台用4130,1.3mm等壁管的車架感覺卻是相反,沒有鋁車架那麼震,但是加速的時候非常快,力道很直接。朋友騎過之後也是如此感覺,甚至說比他的鋁車還要快。

試想如果是用853這種鋼材,做成1.2以上的厚壁管,會不會有超強剛性?

1.3的等壁管,車架+前叉不過也只有4050克,0.9-0.6-0.9的管材大約是3100克但是卻明顯感覺剛度不好。
2013-08-13 19:45 發佈
用好的鋼材 售價可能不低 重量又重達3,4公斤 依現代輕量化當道的時代 有多少人會買單 有商業價值才會賺錢呀 如果手工訂做的話 當我沒講
比較好奇樓主朋友的鋁車架是哪台?
兩者比較一定要先問清楚,
搞清楚比較情況與基準,
這樣往有才能有租夠資訊討論。

另外影響車架剛性的因素很多,
管材形狀,管壁厚薄,焊接方式......
這些都要列入考量。

另外剛性高,通常代表傳動高效率。
而高剛性帶的負面效果,有可能會造成車架的吸震性不好。
目前各廠車架設計,除了剛性外,
在輕量化與舒適度也十分重視。
當然還有目前最夯的空氣力學。

剛性,
只是一支車架眾多性能裡的一項,絕對不是全部。
硬梆梆的車,只有車主在精力充沛的狀況下才能發揮。
這種短時間試一下,通常高剛性的車架都會感受比較強烈。
其他性能比較需要時間細細感受。

以目前車架廠真對五通剛性的加強來說,
要踩到變形真的已經很難了。
剛性,足夠就好,
沒人能總是油門全開的騎。

請參考
高級鋼管是一回事, 但是實際上焊接與角度的工, 可能才是真的影響到最後成品優缺點.
真正好的工廠可以做出你想要的車.
個人覺得這種想法會不會已經有點走火入魔
3公斤車架嫌太輕,還要搞到4公斤= =

實務上
除非參加UCI賽事有規定車架
要不然大可用特殊的車架設計提升剛性
而不是一昧提升厚度來提升剛性

除非
提升厚度的動機之一是...防撞防摔防壓....
武車沒在抽管的
有興趣你可以去敗一台騎看看夠不夠硬

怨念聚合體 wrote:
武車沒在抽管的有興趣...(恕刪)

手裡有4台,包括英國產的raleigh。不過碳鋼的不如1.3的鉻鉬鋼等壁管的剛度好,畢竟材料不一樣。

ddar白馬 wrote:
比較好奇樓主朋友的鋁...(恕刪)

鋁車架是對岸產的GIANT trooper3500車架。大約是boulder到youkon之間的等級
我有一支4130普通鋼材的無抽管車架由台中所長燒的, 騎乘感覺普普, 反應絕對不會比853的抽管敏銳, 這是用同一輪組同樣變速器跟坐墊的感覺, 不過這無抽管的4130反而軟度十分舒服, 騎個兩百公里也都還好.

meatfeet wrote:
我有一支4130普通鋼材的無抽管車架由台中所長燒的, 騎乘感覺普普, 反應絕對不會比853的抽管敏銳, 這是用同一輪組同樣變速器跟坐墊的感覺, 不過這無抽管的4130反而軟度十分舒服, 騎個兩百公里也都還好.


可能還有幾何問題吧
用4130無抽管的材質
不太會是競技車架
往往鍊支長
頭管角度小
自然舒適

這和樓主問得不一樣
他想問高階點的管材現在再做厚管來造車架的效果

但是我覺得樓主還有一個盲點
這些材質可以做那麼厚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