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我老爸跟我說,他的腳踏車代工已經是黃昏工業了!在電話另一端的我~眼淚不自覺的流下來!我家是間小型腳踏車代工廠~員工從5人減至2人~這也透露出由盛轉衰!我的想法是,轉型為腳踏車改裝並打上自己的LOGO但老爸說模子太貴了成本過高!但我也有太多顧慮~畢業後我想去日本讀書學管理,順便看一下日本的市場,我家欠缺管理和行銷人才!~怎麼了!會這樣?我需要有騎腳踏車的各位給意見!找出口而不是找退路
p.s.我爸說美利達和GIANT都在我故鄉彰化這有代工廠。
遺傳與繼承
2007 4/18~
跟你討論了代工路的將來
你說是黃昏工業~
那是你一手打造出來的成就~
你為什麼要這樣玷汙它
它是帶領我們走向最光榮的~
我不準你這樣說~
它是你的驕傲~
你忘了嗎?
遺傳~
跟你一樣~
遺傳你所有的一切~
對事情的堅持~
對事業的狂熱~
對家人的寵愛~
這都是因為身上流著你的血!
驕傲是你賦予我的~
繼承~
你的一切~
是我新的起點~
不是汰舊~而是改革!
最美麗的時光會重現
站上讓自己最驕傲的舞台!
不管路途有多辛苦!
這一切~
都是為了要超越你的成就!
你給的~
讓我感到驕傲~
我給的~
要讓你感到光榮~
流著同樣的血~
做著同樣的事~
不同的世代~
遺傳與繼承
好還要再更好~
-------我是分格線--------
6/2
首先很感謝各位板有抽空觀看我的文章
並且有兩三位板友私下PM給我並說願意給我機會
真的很感謝各位板友的意見
目前小弟是大三生準備研究所中
而最近幾天心情很複雜
念研究所?去日本?直接接班?
我遲疑了!
我家最主要是沖床機具,除了腳踏車零件外都是做些類五金加工
不好意思一開始沒說清楚
我們家不是家庭代工
廠商給的單,我們可以到達他們自產2倍以上的產能
這是我爸所自豪的
但這一切就等端午我回彰化在和我爸好好談談
我希望不要再把我當小朋友看了
他不了解的很多,而我不懂得更多!
p.s.我們家人的感情很好,我跟我爸感覺就像兄弟般,所以我在這都直接稱呼'他'。
是製作煞車把上其中的零組件
還是整個煞車系統
所以想幫忙, 就要先了解你家的機器能做些什麼
了解了之後, 你就多少有個底, 該怎麼作
自行車界不太稱"改裝市場", 大部分都稱為補修市場
這個市場很不好玩的, 東西如果不是便宜好用又有名氣, 就要有獨特性
你能掌握到這些關鍵嗎?
現實跟漫畫差異就是
你的熱情就算燒光了, 不見得能成事
而字裡行間你完全的透露出你對自行車業的一無所知
在目前的情勢與狀況, 貿然的投入會有讓人不想得到的結果
還有, 好的老闆一定也是好的業務
迫在眉梢的, 不是什麼管理或是啥之類的屁
建議你畢業就是到業界的其他廠商學業務, 到第一線去
你就能看到廠商怎麼開疆擴土, 或怎麼困死自己
兩三年後, 帶著各種資源再回到家裡幫忙
路不但更清楚, 每一步也能穩健而踏實
抓緊握把, 剩下就交給地心引力去處理!
甚至是車架 也比較容易見到 由台灣代工廠商流出來的無印良品
可是現在 代工廠聽說越來越少了
移到哪裡去 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或許 樓主應該想想 為何 令堂會說您的家業為黃昏工業......再考慮是否要力挽狂瀾
^^^(我寫錯了 令尊才對 感謝大大指正 罰寫五萬遍中 )
當初 台灣的大車廠 剛打自有品牌的時候 不但被同業笑
更走了一段艱辛的過程
到了現在才有自己的路
走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再在顯示 品牌是長久累積下來的形象 才有今天的成果!!!
現在經營品牌 來得及嗎?
義大利當年也是單車的王國
後來也有不少車給台灣代工
不知道當年 他們怎麼走過來的......
另外 齒輪腳踏車 是啥米東西???小弟不太了解勒????
您們家作煞車把手代工 該不會是塑膠成型的技術為主
那要跳入金屬加工的齒輪類 會不會有點技術上的困難????
以上為小弟的想法
小弟才識淺薄 多所謬誤 還請各方諒解.....
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特色,差異化行銷.
交期,品質,功能,耐用度,製程,
當然如果加入能代客研發也是一種.
建立多一些的不可取代性,而不是只拼價格,
那種超級大量生產的代工價格,有些低到台灣代工廠眼珠子都會掉下來的低.
像簡單製程的塑膠射出,沖壓,高人工的.這類的是整個供需圈全移走了.
含模具製造業南台灣也已出走很多,都往便宜工資國家發展了.
大量使用的零組件,從大陸生產完,裝櫃海運回來台灣或又出口,價格都還比台灣代工單價低.
那種傻傻做苦幹實幹就有錢賺的時代已過去.
大家都想週休二日,每個勞工要養家活口,薪資太低也不願作,所以便宜的代工品已經不容易做了.
不改變就成黃昏工業,
台灣代工要便宜過大陸真的不容易
拼價格除非對生產效率及生產流程及製造方法有獨到能力,
否則拼價格的市場,依舊於落後地區有便宜工資的國家較有優勢.
先找出自己的特色加以發揮.
雖然一開始會有陣痛,成不成功也是未知.
不過與其等死,不如再試試新的東西.
學生都比功課好,但有些人體育好,出社會也可以成為台灣之光呀.
當然一樣是運動員,有人變台灣之光,有人最後變成賣便當的運動員.同樣的路不同人走起來,一切都不相同.
功課好學歷好的出社會也一樣有不同命運,要看其做事方法,
找自己的路真的很重要,這點台灣老一輩的人想法很難改過來.
我也幹過腳踏車零件的OEM廠商的幹部!
都麻移去大陸了! 台灣都麻只剩一些高階的組裝車!
低階的? 都麻在大陸處理了
我也去過彰化的美利達! 了不起! 零件滿坑滿谷的! 裡面的生產線 都麻是高階的了!
大賣場等級的車? 壓根沒看過!
大多都是回台MIT的 出口價比較高! 但是也是為台灣的OEM廠商抱不平!
一台公路跑車 美國賣個四五千美金! 歐洲大概也是那差不多這個數字的歐元
結果CARBON車架 (02年時) ,不到300美金. 最貴的卻是SHIMANO 的變速設備 跟 一堆好雞絲!
當然萬物藤貴的年代, 現在一個CARBON FOB的價格也漲到快四百!
不過我想, SHIMANO的好機絲,也是水漲船高了!
可以建議多參加一些腳踏車展覽! 國外的越好! 台灣的好像變成年度廟會了! 看看市場在哪裡!
小廠的好處就是看看可否接一點客製化的產品! 貴? 沒關係! 搞個網頁, 就可以上網訂購了,不是嗎?
阿淇毛 wrote:
一個月前,我老爸跟我...(恕刪)
我想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
產業外移也不是這一天兩天的事
只會越來越快 越來越多
呆不住的就是以成本計算的製造業
永遠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地方生產
如果要能生存有競爭力
就像其他大大所說的要知道自己公司的能力在哪裡
我自己也是從事產品行銷相關的產業
建議你先去弄清楚整的產業鍊
哪裡的附加價值最大
哪裡是你們有能力去做的
或是哪裡是你們需要的技術
才知道從哪裡切入 去哪裡移轉技術
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上頭有人說的很好
去相關產業練功一陣子
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成功在哪 那裡還有利基
哪裡的需求還沒被滿足
這些都是需要你對產業有更身的認識才能知道的
去唸書固然不錯
不過那都是念個概念
人家郭先生不也是從做中學 也不過專科畢業
書跟學歷都不是萬能
參考看看...

20D, 7D, 24-70 F2.8 L, 580EXII, G9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