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買車後,店家幫我簡單的做了Fitting(包括量身長、跨高 / 建議騎乘尺寸、調整坐墊位置高度),
牽車回家時,技師還一再強調先騎一兩天後要再回來『微調』;
:
『微調』?一路上回家中途,心想不就這樣騎,Fitting也做了,還要微調什麼 ?
12公里回家的路程中,就發覺問題來了~~
1.右後背與腰部酸 2.會陰部受到擠壓 3. 左腳膝蓋後筋緊繃,按壓會痛;
隔天就騎到都會公園(往返40公里)再試騎看看,不適的狀況還是一樣...
心想是自己強度不夠,第一次接觸公路車難免的狀況還無法適應吧!
:
隔了兩天,打電話給技師(也是賣我單車的銷售員)告訴他我遇到的狀況,
技師要我先不要再騎,怕會受傷,今天沒下雨快回來做『微調』...
車回到店家後,技師知道我的狀況後,立即再做更細微的Fitting工作~
1.最高點(提膝)踏板中心點與前膝蓋在同一直線上
2.最低點(踩下)踏板中心點與膝蓋的角度
3.踩踏時後背的角度
...等等。
依據個人的身長、跨高...等 輸入電腦,Fitting微調會給一個最佳、舒適的數據(相對位置、高度)
依電腦給的建議數據,再到Fitting校正台上調整位置、高度,
人再到Fitting校正台上試著踩踏5-10分鐘,覺得舒適有改善,再回來調整單車的相對位置、高度;
就這樣反反覆覆的微調動作,前後花了將近快一個多小時...終於調到最佳舒適騎乘狀態。
發現是我的~
坐墊位置太後面了,拇指球無法完全踩在踏板中心點上
坐墊前傾角度太小、高度過高,擠壓到會陰部、膝蓋後筋緊繃
:
同樣12公里回家的路程中,也改善了不少之前騎乘不適狀況;才發現Fitting『微調』太重要了。
在做Fitting時跟技師問了一下,得知做簡單Fitting要花0.8K,Fitting微調要花3K;
個人覺得這錢花得很值得,對一個公路新手而言,真的是受益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