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程就從深坑走阿柔洋經貓空回木柵,應該是花季末期的阿柔坑櫻花,美的讓人驚豔。明年一定還要再來。



在道路的最高點,依照慣例會有很多「××愛××」、「××到此一遊」、「××車隊」…..等的署名,阿柔洋當然也不例外。




其實「愛署名」是中華民族的通病;文人喜歡在別人的水墨畫中題詩、政客喜歡在碑匾上面簽字,市井小民則習於在風景名勝的牆壁、石塊、樹皮……留下記號,用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途中經過一間不知名的茶莊,古樸簡約的建築風格,更添一份悠閒的氣息。


因為是第一次騎這條路,事先不知道下坡竟然會如此的陡,所以一路壓緊煞車,可能是因為長煞車造成的胎溫上升,就在到達草湳橋之前,100PSI的內胎居然就這樣爆了。

除了人車在地上翻滾了好幾圈之外,其他的大致還OK。不過,想到兩腳受傷還要牽著車走下山,心裡面不禁浮現「55688」這個數字;經過人體實驗證明,不會有計程車會想要空車上貓空去載一個受傷的人跟一台摔壞的車。
牽車回家途中,經過一家腳踏車店,入內一問,換新胎連工帶料要250大洋(???………..要那麼貴嗎?),想著家裡還有一條全新的備用內胎,決定還是牽9公里的路程回家好了。
回家拆輪胎的時候才發現,爆胎時,輪框、外胎跟路面的劇烈磨擦,造成輪框跟外胎唇受損,所以用銼刀先將輪框磨平一點,免得刺刺的鐵屑對外胎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壞。

(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對不對?只是覺得如果因為這樣就要換一個新輪框,會不會太慎重了點…..)
內胎拆下來後,看到這幾個凸點,

一開始還不知道為什麼,對照輪框內側才發現,我的襯帶居然被胎壓擠凹到鋼絲槽裡面(難道是因為我打了100PSI的胎壓的關係嗎?)再看內胎爆掉的地方,就是這個鋼絲槽造成的。

所以我如果換新的內胎,胎壓再打到100PSI,會不會又爆了呢?去買一條襯帶來加裝,在高壓時就不會再凹下去了嗎?
看到工具箱裡的熱熔膠條,忽然有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念頭─「把鋼絲槽這個凹洞填起來不就好了嗎?」JUST DO IT!
1.先將熱熔膠條裁成約1.5mm(配合鋼絲槽的深度)厚的小圓片。

2.在鋼絲槽底部先注入少許的熱熔膠,在熱熔膠未乾前,將熱熔膠圓片塞進去,然後壓平。

3.一個20吋的輪框有32個洞,前後輪加起來有64個洞,慢慢弄……..。

弄好之後,把胎壓打到100PSI,星期日再用相同的路程做測試,發現很OK,好像我的方法是行的通的。
這次爆胎的罪魁禍首是這支新買的打氣筒,胎壓隨便打就超過100PSI,,之前用腳踩的那種,踩到腳快斷掉,也只能打到70PSI而已。

如果各位車友很有耐性的看到最後,是否可以解惑一下:
外胎標示胎壓可以打到100PSI,是不是就表示不管是什麼內胎都適用?還是內胎也必需標示有「100PSI」字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