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您今年和去年(冬天)的訓練規劃有何不同?

姆,冬天到了,勇腳還是出門衝,有練習臺的開始整理 dvd,有滾筒的開始複習馬戲團動作。小弟單子上的最後一項:單腳在滾筒上抽車,一直沒做,大概除了給女王看猴戲外也不會做了。

弟今年和去年的最大不同是來自今年夏天越野長跑練習的體會:將低強度(<125 bpm)的熱身時間延長至二十分鐘以上,原因是無意中(和女王一起做無聊健康操)發現這樣做可減少我在一般周訓:三或四天(含間歇)約1-1.5hrs (65-85 % HR max),及 LSD 的心跳偏移 (cardiac drift),代價是後段時間(約一小時後)的無厘頭衝刺練習會有心跳上不上去(很難過 92% max)的感覺。搜尋 pubmed 半天沒得到什麼解釋。打算試一個冬天,看看明年春天身體怎麼說。

談談您今年和去年的訓練規劃有何不同?
2010-12-23 3: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訓練 訓練規劃
今年是第一年開始冬訓。

去年的冬天只練基本的回轉而已,其他的時間都在玩。


今年 LSD 當然是佔了大多數時間,不過在肌力提昇方面現在還有練法的問題要琢磨。

比較現實的因素當然是因為我不是練武的奇才,恢復的速度並不是很快。

所以在做 MT 的時候,變成要控制"破壞的程度",以免嘴角又起泡。

現在都稍微的破壞,然後得以支撐後續的LSD,把重點放在更精確的調整圓及上半身的配合。


不過今年冬天可能短暫不少,一月份就要開始T了吧。
www.cycliving.com

單純只看心跳上不上得去好像不是很有意義

..................

今年訓練最大不同就是沒時間想太多
只能趁空閑來靈異打嘴砲

今年冬天大多時候傷停,膝蓋痛
訂購的新CT大盤明天大概會到,打算把齒比改輕一些


jobinobi wrote:
姆,冬天到了,勇腳還...(恕刪)


去年喔..風太大不騎.太冷不騎.下雨不騎..

所以呢..減掉的體重回升8公斤..

今年.保暖衣準備好了..只要不下雨..都要抽時間騎車.

怨念聚合體 wrote:
今年冬天大多時候傷停...(恕刪)


多花點時間調整設定跟踩踏,膝蓋痛跟 CT 盤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原本標準盤配 12/25 飛輪,爬8%的坡你39/25,齒比1:1.56 轉速60,這樣騎膝蓋受不了。

那換成CT盤,爬8%的坡改用 34/25 ,齒比變成 1.36,輕了約12%,轉速也不過來到75。

好,如果這樣不痛了。


那等要爬10%坡的時候,負擔增加20%,轉速也相對來到 60 以下,還不是一樣受不了?

8% 跟10% 的坡,差20%耶...只輕12%的齒比哪夠呢?

或是看到坡度10%就乾脆下車?



重踩傷膝,對一半,重齒傷膝,全錯。

好好想想,玻璃膝也是可以爬武嶺的....
www.cycliving.com
姆,練習台上的 LSD 其實很折騰,老實說,我常常 50-60 km 就收工(囧)。有小試在滾筒上玩馬力歐賽車(wii)來消磨時間,可是實在太危險。冬天玩耍的確居多,只求過完冬天不要變形得像 Ulle 一樣,然後可以順利的在來年讓身體複習踩踏的動作就好。

有沒有用 SRM 或 Cinqo 的車友願意分享迴轉施力,與您依狀態不同做調整的方式?

Lanxlot5475 wrote:
不過今年冬天可能短暫不少,一月份就要開始T了吧。

您是練春季高峰的?

raphaie wrote:
單純只看心跳上不上得去好像不是很有意義

弟有時會做最終無厘頭狂奔(跑步)其實喜歡爆掉後那種「幹幹幹」的感覺,也是因為要回家了,爆了也無所謂。不過 91% max 是小弟用來控制 10km run 的界線,上不去,感覺不暢快。

另一方面,心臟輸出 (cardiac output)= 心跳率 (heart rate) x 容積 (stroke volume),如果訓練有效,容積有增加,固定輸出時可以有較低心率。又因最大心跳相當固定,若容積增加 vo2 max 也增加(也許有人會想抓著最後一句 vo2max 開砲,哈哈)。 ~60% HRR (not HRmax)強度和最大強度皆能讓心臟變「大顆一點」,道理和練肌肉相近。

Lanxlot5475 wrote:
好好想想,玻璃膝也是可以爬武嶺的

閒扯一下,小弟沒有「我的大盤要比你大」或「加不了速所以不停紅燈」或「機車太慢所以我得走車道」情結。老實說,登山車大盤配公路車飛輪(或反之)其實是方便很多的。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jobinobi wrote:
閒扯一下,小弟沒有「我的大盤要比你大」或「加不了速所以不停紅燈」或「機車太慢所以我得走車道」情結。老實說,登山車大盤配公路車飛輪(或反之)其實是方便很多的。


針對這點回應(題外話)
弟的GIANT IGUANA
原本配的是44大盤配11-32飛輪

後來覺得可用齒比組合太少
改成48T的DEORE大盤
好用很多

又覺得11-32常常碰到進一檔太輕退一檔太重
改!
改成11-28飛輪

後來在路上撿到一顆ULTEGRA長腿後變以及一顆頂級古董 DA-7700飛輪12-25(九速)

改!

所以小瓜變成了前48T大盤、後12-25飛輪
整個齒比就是相當~相當~相當的好用啊

那有人會問?
你這樣改跟三盤公路車有什麼差

因為三盤公路車是50/39/30
而我的登山車是48/36/26




DA飛輪增加虛榮心(雖然很髒)
挖地瓜後變使得手感意外的很好(配DEORE變把)
整體的平地巡航性能舒適的很呢
Lanxlot5475 wrote:
多花點時間調整設定跟踩踏,膝蓋痛跟 CT 盤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原本標準盤配 12/25 飛輪,爬8%的坡你39/25,齒比1:1.56 轉速60,這樣騎膝蓋受不了。
那換成CT盤,爬8%的坡改用 34/25 ,齒比變成 1.36,輕了約12%,轉速也不過來到75。
好,如果這樣不痛了。
那等要爬10%坡的時候,負擔增加20%,轉速也相對來到 60 以下,還不是一樣受不了?
8% 跟10% 的坡,差20%耶...只輕12%的齒比哪夠呢?
或是看到坡度10%就乾脆下車?
重踩傷膝,對一半,重齒傷膝,全錯。
好好想想,玻璃膝也是可以爬武嶺的....


可惜你還是猜錯了
我的大盤不是53/39或52/39的標準盤,是舊式的52/42標準盤
我配到32T飛輪最輕齒比1.3125
大多數坡包含烘爐地、風櫃嘴都可以不落地,我甚至用這齒比上過武嶺
可以不落地攻坡就代表這個齒比OK嗎?
或許啦 (其實我還用1.5不落地上過風櫃嘴一次...)
而我只是想讓負擔再輕一點,這樣有錯嗎?

東西下午提早寄到,我現在已經換好了
用28T飛輪配34/28的齒比是1.2142,爬起來會輕鬆得多
我是想清楚認為有必要之後才換的
太斜的坡我也是會用牽的,這點不用替我擔心
總之還是謝謝大俠的指教m(_ _)m
jobinobi wrote:
您今年和去年(冬天)的訓練規劃有何不同?
我今年冬天有騎車,以前都冬眠
這樣的改變夠不夠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