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最早的野貓賽可以追溯到八零年代末的加拿大多倫多,一連五年,多倫多的信差們選在萬聖節(10/31)至隔年情人節(2/14)冬天舉辦。透過世界信差大賽(Cycle Messenger World Championships),這個地下運動也和單車臨界一樣傳開,並且按地裡在世界各大城市舉辦。
對抗全球暖化野貓賽的海報(Props Razor Apple)

競賽方式

出發!(Props Mike Downey)
野貓賽大部分由都市信差發起,競賽內容相當彈性,有時候休閒有時激烈。獎品有時候會頒給最後一名,頭銜為”死最後一名”(Dead Fucking Last, DFL)。
幾種常見的競賽方式包括關卡(Checkpoints)、任務式關卡(Task Checkpoints)、預告關卡(Checkpoint Up Front),以及集點(Point Collection)
1. 關卡 – 出發前僅提供第一個關卡的地點,抵達之後才會告知第二個關卡的地點。這種比賽方式相當類似信差們每天寄包裹的工作模式,可以考驗每個參賽者對於都市路線的熟悉度。
2. 任務式關卡 – 大致類似關卡模式,差別是抵達關卡之後參賽者得按照指示進行考驗,內容可以是體能上的扛腳踏車上下樓梯、定竿(track stand)等,或者是和信差工作內容有關的問答題。任務沒達成可能會被扣分或者滯留一段時間。
3. 預告關卡 – 所有的關卡地點會在開賽之前幾分鐘內頒佈,路線可以任由參賽者自己安排。
4. 集點 – 利用集點計分的方式,抵達特定關卡可以加分。參賽者不一定要通過所有的關卡。

野貓賽海報以及競賽內容說明 (Props Alleycat Scrumble)
所有參賽者單車後輪的輪幅會夾一張輪幅車卡(Spoke Card),同時上面寫著號碼。參賽過後車卡可以留著當作紀念品,也就是說看車子就知道這個人參加過多少次野貓賽,當過幾次野貓。

野貓賽的車卡(Props Mike Downey)
次文化

日本視覺系野貓(Props Facal Face)
雖然野貓賽算是地下活動,不過在單車世界裡倒是相當普遍。幾個比較有名的賽事包括紐約7/4國慶野貓賽,紐約4/20反毒野貓賽,以及多倫多、舊金山、墨西哥、柏林與紐約3/22同時舉辦的對抗全球暖化野貓賽。其中每年二月第一個週末於明尼亞波利市(Minneapolis, Minnesota)舉辦的昏迷盃(Stupor Bowl,和超級杯Super Bowl諧音),平均最高溫攝氏負19度氣候下舉辦的賽事,或者紐約市以固定齒輪車為主的MonsterTrack,更是吸引了各地的野貓前來朝聖。
自野貓賽延伸而來的流行文化也是四處可見,從固定齒輪車的裝飾(輪幅車卡)、DIY自己動手搞單車等,簡單的說時下固定齒輪車的風靡和這場比賽的關係相當深遠。
爭議
雖然說在都市裡騎單車完全合法,不過由於競賽過程參賽者往往會使出一些神祕的騎法,包括逆向、人行道、以及附身魚(一手抓路過的汽車搭順風車)等。同時由於都市路況通常不會太理想,在車陣裡鑽常常會被車撞到受傷,因此像是倫敦等城市市政府會要求野貓賽申請許可。當然和城市裡面開改裝車飆車比起來,野貓賽顯得和平又和樂許多。

附身魚順風車絕技(Props Lucas Brunelle Productions)
最後叮嚀一下,野貓賽又酷又刺激,許多人一定是躍躍欲試,不過競賽規則務必制定一些競賽安全守則,例如一定要戴安全帽、不可以闖紅燈等等。賺到。
轉載 http://beardude.com/1135 Fixed Gear達人 "beardude" 貝哥哥
2009 CMWC 世界信差大賽 名車與背景篇
2009年的CMWC世界信差大賽於東京舉行,這是自1993年於柏林舉辦後,首次於亞洲舉辦此國際賽事,主賽事一共於9月22(星期二)與23日(星期三)共舉行2天,週邊還有很多的週邊表演活動,賽事主體為MAIN RACE主賽事、共分為2天比賽,第一天為預賽,第二天少是決賽,選手多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差,但也不只有單車信差可以參賽,所以台灣也有約十五名的選手參賽,以下是參賽選手的大合照,大會是由日本TKBMA(東京信差協會)主辦~



決賽前滿地的單車,現場充滿緊張氣氛,擺在地上的單車還劃有框框與號碼,預賽的成積決定了先後順序

努力奪牌的信差
轉載http://cyclepal.blogspot.com/2009/09/2009-cmwc.html單車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