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出事了...』
現在人正在觀察室陪他,已經照過片子骨頭都沒事只有多處擦傷挫傷(頭頂有一點小傷所以要留院觀察)。理論上應該鬆一口氣才對。但看他皺著眉頭睡著,心中就是有股萬一失去他的情緒難以平復...

洗完澡後趕回醫院換班讓媽媽可以回家休息,中間弟弟醒來時有簡單問了一下當時狀況。地點是在風櫃嘴,其實風櫃嘴對住附近的我們來說並不那麼陌生。在一個大迴轉彎處可遠眺台北的彎道附近,弟弟說當時下坡速度有點快,改了彎把的 T3 除了姿勢改變外、小車的靈活特性 (我真的不得不說當劇烈左右晃動後時,那就叫做不穩定而不是靈活了) 又是下坡,車速過快後撞上水泥護欄,連人帶車摔下好幾米深的山谷。直到天黑後醒過來,爬到車附近找了手機跟燈,勉強自己爬樹拉樹根上到平面道路,躺在路邊直到機車騎士經過趕緊找車將弟弟送醫... 現在真的不敢想像,萬一沒醒來呢?沒有人會知道他在哪裡...
騎車是個會讓人上癮又健康的好運動,但今天的事件差點釀成我們家的悲劇,歸納出幾個點與大家分享,希望車友們一定要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1) 下坡車速過快:這點真是沒話說,下坡除了慢還是要慢,很多溺斃的都是會游泳的,太有自信真的會忽略風險
(2) 路線選擇錯誤:這點我實在納悶。弟弟是個年輕體力好又有經驗的騎士 (雖然沒辦法跟專業騎士比,但他也能中社路輕鬆騎進20分內,騎單車前也是穿護具騎 YAMAHA BW 跳土坡的),風櫃嘴路線也不至於生疏到誤判彎道,怎會出現車速過快加上從內線過右彎造成吃到對向又撞上懸崖水泥護欄的狀況呢?! 但無論如何,入彎前就是要先慢,然後走正確的外→內路線過彎,雖然這有點違反直覺(怕突然遇到對向車子),但這樣路線反而是最快看清彎道及對向狀況的路線,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慢~ 慢~ 慢~
(3) 卡踏:我想先說,絕對不是要抹黑卡踏,我們都很清楚他的效果,所以卡踏愛用車友千萬不要鞭小弟。下坡、狀況不明時脫卡先也是常識。但我想說的是,有時候人會懶,有時候會遇到緊急狀況,即使平常再怎麼訓練上下卡,當遇到突發狀況時,脫卡不及的下場應該就是連人帶車在地上滾帶骨折了吧?(我猜測的,看 Youtube 影片是這樣)。卡踏提升了踩踏效率,但付出的代價及風險,如果不是參加比賽,是否真的值得呢?當那一秒可以讓你跳車逃生時,如何取捨...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今天小弟只是想用這個真實發生的故事,留給車友們自己寫下答案
真的謝謝老天,沒把弟弟帶走,沒讓昨天才從公司退休的老爸,白髮人送黑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