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國小女兒生日時擁有了自己的單車,小弟為幫她慶生就到書局挑了本單車相關的書籍送她,正為了琳瑯滿目的專業維修書籍而躊躇不定時,眼光餘光去喵到"單車校長的騎車筆記本",概略翻了一下,恩,相當適合給國小學童閱覽,就當成禮物送了出去。 沒想到小妮子在數日後,指著某一頁關於內部阻力的地方要我說明,書中敘述:「內部阻力,就是只出現在轉動與驅動部位的損耗,也稱為動能消耗量。」這部份簡單明瞭,舉例加解說很快的就讓小妮子理解了,可是書中旁邊又附帶說明:「為了輕量化而將鏈條與曲柄設計成中空的款式,可以降低內部阻力」(旁邊的圖片的確是中空鏈條跟中空曲柄),小弟學識不足頓時當場被石化,完全掰不出輕量化與內部阻力的關連。 據小弟不專業的理解,輕量化應該是降低地心引力的影響吧,若是要減少轉動與驅動的損耗,應該是BB或是花鼓的潤滑之類的吧,有大大能幫忙釋疑嗎?PS:這本書是中華民國單車安全協會指定教科書,有人有看過這本書嗎?
sitiplayer wrote: 好友的國小女兒生...(恕刪) 應該是有那麼一點關西我的理論是這樣要推動物品的力道與物品的重量有關重的曲柄與鏈條要以較大力道踩踏造成的力道的不均 使琣林或滾珠受損地心引力 引地都一樣重的東西與輕的東西磨耗率也不同
我想樓主已經解釋過了吧,小弟未讀過機械力學,但是中文的意思已經能略知一二.既然是內部阻力那麼就是來自於機械本身的阻力,也就是外部無法影響的阻力.所以最容易理解的解釋應該是從輕量化做切入,可以用不同材質的輕重感覺來體會所輸出的力量差距.既然摩擦力都能理解難道輕重的差異無法明瞭,如此一來連小弟也不明白了.
抱歉抱歉,是我說明的不夠清楚,書中對於騎單車的阻力,概分為:地面阻力、爬坡阻力、內部阻力、加速阻力及空氣阻力此五種。令小弟疑惑難解的是輕量化應該屬於直接降低重力的影響,意即減少該書所謂的爬坡阻力吧 但是該書卻將輕量化歸類在減少內部阻力上,而內部阻力在書中的定義是「內部阻力,就是只出現在轉動與驅動部位的損耗,也稱為動能消耗量。」並於旁邊又附帶說明:「為了輕量化而將鏈條與曲柄設計成中空的款式,可以降低內部阻力」,如此說來,豈不是會導出一個很奇怪的結論,比如BB乾澀缺黃油時(內部阻力大),只需換成更輕量化的曲柄即可減少內部阻力,這部分與我的認知不同。 當然重量對於培林或滾珠的損耗是一定有影響的,但是對於BB或花鼓而言,腿部或是鏈條施予其上之力量所造成的影響,應遠大於重量之影響,也就是曲柄重量不會大過腿部踩踏的力量。 因此小弟認為"輕量化"對應的是"爬坡阻力",至於"內部阻力"應該是取決於機械結構之潤滑(如:BB、花鼓等),所以書中內容應該是還有修正空間的,這是小弟私自認為,有錯還請大大不吝指正。
樓主搬出如此多的專有名詞讓本人一時差點昏了不知如何回答,此時就要誇一下我中華民族祖先所開創的文字,不管你的學歷到哪,經歷如何,只要能看懂字,就能猜中五六成.樓主疑惑為何輕量化就能直接降低因為缺乏黃油潤滑的BB和大盤的內部阻力,本人倒是認為也許書中的文字交待不清或遺漏,或者在前段文字敘述中有提到而樓主未發現,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名詞的解釋絕非處理的方法或順序,好比工具一樣,可以解決問題,也可以造成別處破壞.所以樓主也不須在文章上找疏漏之處,除非有獎勵報酬.既然知道大略的意思也解決了疑問,就算大功告成.真正要計較的是數字的差距而非文字的敘述,例如有些數據相差1公分還能接受,但是細微的地方若是相差1公厘,恐怕會有問題.另外零件也許因價位或廠牌買到不同級數,卻能更換使用,但是買錯尺寸只能乾瞪眼.
jog兄所言甚是,深究於書中內容不如走出戶外享受馳騁樂趣,這等作為才能盡享單車迷人的原味,弟不才,擬照本宣科將此等理念訴與友人之女知悉,古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能出書不見得會校對嚴謹,書中所載亦不見得就完全正確,不如親身實行驗證書中所寫,手腦並用知行合一並發覺前人之不足,才是長進的方式,總之.....受教了。 此外,除所提疑問外,將全本書冊詳覽過後,實發現不少與其他書籍解說不同之處,不欲認定其論述有誤,寧可想成此書屬於作者個人心得發表,無關對錯故毋需多所著墨,惟單車初學者,劣者推薦善用孤狗或多上01,見招拆招、即學即用,應能得到更多啟發與正確觀念。(這不是置入性行銷,請勿扣我大帽)
sitiplayer wrote: jog兄所言甚是...(恕刪) 本人似乎有些言重,還望樓主海涵.其實參考書中的內容並非錯誤,必竟有些習慣也許當初就是錯的,剛開始轉變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好比靠右側走變成靠左側走.因此樓主沒錯,本人也不一定對,端看在何種角度和立場.現代的小學生已經很聰明了,和過去的我們相比早已是國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