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是參考歐洲國家巴黎、荷蘭、或德國的經驗
因為這些國家都沒有這麼蠢的設計
果然最近在閱讀友站的文章時,突然豁然開朗
原來台灣是模仿也是很擁擠的紐約時代廣場的經驗(全文附於本文下半,資料來源為此)
其實,現在這種網路時代了,老實說,不需要出國考察,就可以用google找到這一個紐約的政策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從這一個google連結,可以找到一大堆
關於紐約bike lane之討論
不過即使紐約這一個比台北市寬闊許多的城市,腳踏車道的常見問題就是:被車子霸佔
紐約有一個blog就是專門在拍這一種違規現象 http://nyc.mybikelane.com/
看這一位葉狀師版主的文章,覺得很好笑
就以他信誓旦旦推銷的『紐約經驗』
似乎也是失敗的
連他自己引用照片,想要推銷的紐約腳踏車專用道
就跟台灣的腳踏車專用道一樣
有其他的行人或車輛,但沒有腳踏車

以下是他的文章全文,有興趣請點此連結(http://blog.yam.com/philipy/article/23021830)留言反應給台北市的決策高層,也許他講的話,愛台灣的郝(好?)市長比較聽的進去
看完他的文章,我的感想就是:mobile01的車友們(包括我)都非常的不愛台灣,才會對這一條腳踏車道這麼有意見囉!
-----------------------------
July 28, 2009
敦北自行車步道初體驗
今天下午下班尖峰時間,葉狀師陪著交通局的同事去試騎敦化北路自行車專用道(一行七騎,避免造成交通負擔)。今天測試的路段,是從敦北南京路口往北騎至敦北民權路口,然後再折返至復興中小學(接近仁愛圓環),雖說部分路段還沒有建設完成,不過整體的騎乘經驗還算蠻舒適的。
敦化北路自行車專用道(交通局照片)
也許有人要問,市府設置自行車專用道是吃飽太閒,嫌台北市交通不夠壅塞嗎?其實,從U-Bike微笑單車到自行車專用道,市府的目標就是在於鼓勵環保的綠色運輸工具,從而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此外,目前自行車與行人爭道的情況其實也引發相當的民怨,除非逐步建構自行車專用道,否則行人的行路安全恐怕難以確保。坦白說,要推動自行車專用道政策必須要有相當大的勇氣,畢竟要改變目前市民的交通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且勢必會引發相當程度的民怨乃至於媒體的負面報導。但是為了節能減碳,為了創造更乾淨的台北市,葉狀師深信這是正確的方向。
敦化北路自行車專用道(二)
其實,自行車專用道並不是市府所獨創。這次葉狀師回紐約訪友,就注意到紐約市也同樣以縮減小客車車道的方式來建構自行車專用道。尤有甚者,紐約市甚至還在鬧區的百老匯街擺起咖啡座,逼迫駕駛將道路還給市民!
上:時代廣場街道咖啡座/下:33街街道咖啡座以及自行車專用道
其實,去年葉狀師陪同郝市長去紐約市參訪時,就曾經針對紐約縮減車道作為咖啡座及自行車道的政策就教於紐約市交通局。當時葉狀師其實非常困惑不解,為何紐約市交通局(還不是環保局咧)會不以追求交通順暢為目標,反而縮減車道做為自行車專用道以及街道咖啡座。當時紐約市交通局的局長很有自信地說:
「交通的流暢度可分為五個等級:非常順暢、順暢、略微壅塞、壅塞、非常壅塞。我們的目標,是讓紐約的交通維持在略微壅塞的狀況,並不是追求『非常順暢』。須知,紐約的車輛以及人口愈來愈多,但是道路不可能再增加。我們必須更弦易轍,改變用路人的習慣,將道路還給紐約的居民以及更環保的交通運輸工具。」
經過一年的努力,雖然紐約客的反彈不小,紐約市長彭博還是堅持他的街道縮減政策。這次葉狀師去紐約,驚訝地發現—時代廣場上居然有鴿子在漫步!這對曾在紐約街頭忙碌穿梭的葉狀師而言,簡直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
在時代廣場百老匯街道路咖啡座悠閒漫步的鴿子
其實,用嘴巴說愛一個人很容易,但是用行動去展示則相對困難,「愛台灣」也是一樣。如果不能為了更環保、更乾淨的台灣犧牲一點用路的便利,那這樣的愛台灣是不是太廉價了呢?尤其,某些政治人物以及媒體口口聲聲愛台灣,卻不斷從交通影響的角度批判自行車專用道的政策,絲毫不顧慮台灣的環境,葉狀師只能感嘆—用嘴巴愛台灣,真是太廉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