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南北路上 部分完成的腳踏車車道 沒有障礙路擺放
代表可以使用了 但 摩特車遇到塞車時 就騎了進來
路口捷運站 計程車 直接停在腳踏車道上
腳踏車也無法通行 敦化跟忠孝東路路口腳踏車車道與行人一起 結果
中間分隔島 腳踏車車道 竟然沒斜坡上去而行人又多的狀況
最後就是走大馬路 敦化與市民大道上的腳踏車設在大馬路邊
但行人因為 行人專用分隔倒 起伏大 結果都來走腳踏車車道
許許多多的狀況 真的讓人懷疑 政府有沒有決心做事阿
在設置腳踏車道前 不是有去國外考察 到底是去旅遊還是考察
看著敦化的腳踏車道 做好一部份後 可能是有人反應 有在那改來改去一開始不就應該規劃好 討論好在去做 改來改去浪費錢 且講真的也沒有比較好 台灣的公車 是如此橫行霸道
結果要我們腳踏車族與公車共用同一塊區域 在台灣 駕駛都是為了自己方便
管他紅線不能臨停 照樣上下車 反正問題一堆 腳踏車族還是自己保重啊
可是在流程上有問題,大家都說要考慮本地特性,可是要怎麼考慮本地特性,就是公聽會或是像台北縣去年要整修河濱單車道一樣流程,去年北縣先從一段一段分段舉辦河濱單車友言路陪其單車一起討論,慢慢整理出共識,整個流程會漫長很多,北縣去年為了這個流程從準備到討論成共識多跑了半年時間,可是後來完工之後就很少有怨言。
如果車友有騎過二重疏洪道完工前後,會注意到二重疏洪道以往單車行人混雜曲線道路,是多條細長的人行磚道路,後來改成改成行人單車分道,行人是架高的紅磚人行道,而單車道是直線柏油路,如果注意到時速限制,會看到一般河邊單車道速限是30KM,可是二重疏洪道因為算是大公園,公園內的單車速限就是10KM。..........這些都需要多點時間來規劃來整合。
當然敦化南北路問題複雜很多,如果先辦幾個公聽會,可能就改成擴寬人行道,在人行道上畫條單車道,或是會直接放棄敦化南北路,改成在交通強度較弱馬路,隔壁的復興南北路或是建國來規劃。
還沒全線通車就能預見這條車道最後注定要失敗
拓寬人行道才是王道
不僅確保自行車騎士在騎乘時的安全不會受到汽機車的威脅
人行道變寬了同時也直接鼓勵市民大眾多走路
步行也是有益健康的無碳運動
只要有如同敦化南路, 仁愛路般寬敞的人行道
加強宣導一下單車不逆向, 時速別超過15-20
喜歡競速的自行車就請騎一般車道
同時教育行人有些路段同時有騎樓及人行道就請儘量走騎樓
把人行道空出來留給自行車
等紅綠燈時能夠往後站一點
別一堆人都站在路口的斜坡上影響往來單車通行
單車跟行人是可以安全並存的
市府只需要想辦法把各大幹道的人行道拓寬一點
自然就會變出許多條自行車道來了
連結成一個自行車道路網輕而易舉
簡單的基礎工程不思改善
老是喜歡唱高調耍花俏
以為這樣才能讓大家看到市府團隊有在做事
一點都不切實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