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全碳纖/鋁合金/鈦合金/鋼管 公路車您會選那一種

請問全碳纖/鋁合金/鈦合金/鋼管 公路車您會選那一種?

全碳纖/鋁合金 不是永久材料, 超過五年後開始會有斷裂的疑慮

鈦合金/鋼管 是永久材料, 但可選擇較少


難道要每五年換車一次嗎?


2009-07-02 16:26 發佈
bikemonk wrote:
請問全碳纖/鋁合金/...(恕刪)

鈦合金呀
bikemonk wrote:
請問全碳纖/鋁合金/...(恕刪)


很少聽過有人鋁合金車架騎到斷的吧...
bikemonk wrote:
難道要每五年換車一次嗎?
如果每個人都能騎到五年不換車或繼續騎 再來考慮這個問題吧!
小弟兩台鋁車 一台九年 一台十一年 還在使用中....

鋼不會斷嗎?NONONO.以一般強度的騎法 它是很難壞
但是暴力一點的騎法,什麼材質都要注意 只是好的鋼真的是比較耐用就是了!

如果沒有預算問題 當然就鈦合金,而且還要焊接工法不錯的
有預算問題,鋁合金是首選

至於年限問題....我想五年對金屬來說不是個很難熬的時間,端看使用頻率和強度
玩街道車的,可以在三個月內操掛一台鋁車架
順順騎的的,也可以用鋁車架用十幾年....
不是五年一到 鋁車就會自動分解或斷裂
看怎麼騎啦~~我還是比較喜歡碳纖維車架
我騎過鋁車和碳纖車

鋁車缺點就是比較重,爬坡比較累
還有吸震較差,騎長程比較累
騎起來相對死硬
優勢便宜,不過我騎的不是完全鋁車
至少前叉還是碳纖的

全碳纖車,我想就是輕,爬坡相對輕鬆
吸震佳,所以長程輕鬆
騎起來比較Q


有預算還是全碳纖的…反正這兩種材質
都有使用時間的,只是不知道多久
很難說

鈦合金/鋼管沒騎過…
一、鋼(Steel)
鋼分為:
碳鋼、鉬鉻鋼及雷諾斯853等三種規格的鋼材,相較三種金屬車架材質鋼有最大的
剛性(鋼:29000Ksi、鋁:10500Ksi、鈦:15250Ksi),鋼的金屬疲勞強度
是鋁的4倍、比鈦高63﹪,但鋼的種種優勢都敵不過一個自身的缺點---重量!鋼
在重量佔不到半點優勢,所以比賽用車很少有鋼製的!
騎乘感:
以個人而言,絕不會選擇碳鋼車架去騎土石路面,因為它實在太重也太硬了。相
較於碳鋼,鉬鉻鋼是一種比較輕的選擇。到現在還有許多比賽用車使用鉬鉻鋼車
架,而大部分的入門登山車使用的也是鉬鉻鋼。雷諾斯853可能是鋼製車架中最
好的鋼材,它比鉬鉻鋼輕和有彈性(較適中的硬度)。

加工難易度:
簡易(常被用於一般童車或交通車款)。
如何保養:
禁不起海水或帶有腐蝕性的海風侵蝕,盡量避免放置在空氣中有高濃度鹽分的地
方(鋼製車架的通性也是弱點)。

二、鋁(Aluminium)
如同鋼材一般,鋁也有其種類。通當鋁材是一種合金,被賦予一個編號例如:
6061、7005、7075……。車架製造商在鋁合金材料中加入其他金屬,以達到在
不損及鋼性下,重量更輕的目的,例如:Specialized 的Metal Matrix、
Giant的Cu92 和TREK的zirconium。鋁合金車架的鋼性比鋼製車架略低,可
能接近雷諾斯853。因為便宜與相對容易製造(和鈦及碳纖維相比較),目前大
部分的車架都是鋁某合金質料的。
騎乘感:
較易被入門騎士所掌握,且有著比鋼製車架更好的吸震性。如果有人喜歡長距離
的騎乘旅行,在鋼性的加權考量上,鋼及鋁合金車架將是首選。

加工難易度:
中等,其技術有液壓成型(Fluid Form)、超薄抽管(Aluxx SL),以上技術都是來自
於巨大機械(Giant);此鋁製車架常用於登山車(XC)、下坡車(DH)、特技
車(BMX)。
液壓成型:
在2003年裡,GIANT的液壓成型科技使用一種更新的”Fluid Form”技術,利用
高壓油注入管內成型我們的鋁合金管件。製造出來的車管比標準的圓形車管或鋁
板成形車架更具強度及美感!液壓成型科技是一種能以單一程序製出複雜外型
的全新生產技術;特殊的流線車架是傳統成型技術完全無法達到的。這個技術也
使得GIANT的設計師們能無限制地重新塑造自行車的車管設計。液壓成型的車
架同時也更具硬度。使用(GIANT的ALUXX 及ALUXX SL Super Light)鋁合金車
架已比一般標準的強度更高出18%,而液壓成型過程則更進一步地強化車架防止
車架龜裂及金屬疲勞的問題。成型過程中壓縮車管的強大壓力,使得鋁合金分子
更緊結成高密度的結構,更能防止裂痕的問題。

超薄抽管:
就是把管壁粗的鋁館利用機器抽成較細的鋁館,工程師長久以來遵守著一項定
律,那就是在受到彎 曲或扭力時,在達到完全的理論強度之前,如果管壁厚度
比它直徑的1/50 還小,會有崩潰的危險。基於上述的考量,為符合1/50 的標準,
鋁材乃憑其輕量的優點,成為超大直徑管材的唯一考慮。超大直徑鋁管的扭力效
率是鋼材的2.5 倍,也幾乎是鈦合金材料的1.5 倍。
如何保養:
基本上跟鋼製車架一樣也是要注意別接近海水或有鹽分的地方,淋到水一定要馬
上拭乾,但是鋁製車架較不容易像鋼製車架容易生鏽。

三、鈦(Titanium)
騎乘感:與鋼和鋁兩種材料相較之下,鈦比較輕也比較有彈性。使用鈦
製車架騎乘在粗糙不平的地域時,比較容易感受到車架的Q度而重量級的
騎乘者可以更有效的傳輸踩踏力量。鈦合金車架並不適合用在長途旅行,
因為它太有彈性了,誇張點形容,您會好像騎在一條蛇上,並且喪失很大
的操控性。

加工難易度:
因為鈦金屬必須在封閉的容器中銲接,使得它的加工成本比較高再加上鈦本身提
煉相當耗費資源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雖然如此鈦還是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地方
---絕不生鏽(再沒上漆的情況下),因此鈦合金車架別名稱為“Frame for life!”
如何保養:
一個銲接良好的鈦車架,可以使用個四五十年不會壞,又因為鈦合金車架
絕不生鏽所以幾乎不用保養,隨時保持車體乾淨就OK 了!


四、碳纖維(Carbon Fiber)
碳纖維是最新的材料,但不是最少被提及的材料,碳纖維車架總是比鋼或鋁車架
來得貴,主要是其加工成本高(雖然還是很貴,但價錢硬是差了鈦合金一大截,是
較好的選擇)。
騎乘感:
碳纖維和鈦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車架感覺也比較Q,但它的回彈沒鈦那麼快,
碳纖維車架非常適合在粗糙路面騎乘,而某些碳纖維車架的外觀經過特別設計,
在不放棄Q感下提供更好的力量傳導。

加工難易度:
碳纖維乃是石墨纖維(約65﹪)注入環氧又具黏性的模型(約35﹪)所製成的;
碳纖維對於縱向力的抵抗性很強,但容易受側向力影響,所以必須以不同的花樣、
曲度,或切成片狀來訂做材料。Giant 就研發出UD 壓條(UD layers)的設計
GIANT複合碳纖維產品使用單向疊層技術,讓最輕的重量能獲得最大的強度及硬
度。碳纖維在樹酯氧化物中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形成了單向疊層;這些壓層再依車
架的各部位造出不同的厚度,例如,在車頭管就比上管中間的使用更多壓層。
這些UD 壓層也可以不同的角度來排列,以提供車管各角度的強度,這都是依車
架上各部位不同而改變。Air Bladder One-Piece Monocoque Frame Production:
GIANT用於碳纖維車架上應用最新的氣囊球技術,生產出更具強度及更具造型的
單體設計。GCT壓層精確地依據車架設計的厚度與結構形成;車架被置於特
殊設計有氣囊球的模具內;這個氣囊球是於高溫製程中利用高壓充氣將複合材料
緊密附於模具上,生產出來的就是一體成型且緊密無氣囊的單體結構車架。減
少分子結合的需要有助於GCT單體構造車架的強度及外觀。

如何保養:
四五十年之久。通常碳纖維有它的耐用保固年限,這是買碳纖維車架時不能用不
了忽略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如阿拉斯加般酷寒的天氣下騎碳纖維車,必須小心
提防車架斷裂。碳纖維不會腐蝕,但表漆刮落將影響車架的強度。

[轉貼]http://www.issi.idv.tw/html/17/t-517.html
很少人騎五年還不會換車的(以一週至少會出去騎3次來說),可以做個民調(如果本來就擁有頂級車不算)
我覺得大部分人真的沒有實際上車架壽命考量的需求

不是根本騎不到5年就心癢想換車、不然就是騎乘強度並不高,金屬想累積都累積不了疲勞

(也就是不管哪根車架,這個人都騎不壞的意思)

但是

一般人還是喜歡在選車的時候會把車架壽命傳聞列入考量XD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bikemonk wrote:
超過五年後開始會有斷裂的疑慮...(恕刪)


這個數據不知道怎麼來的?

我有一台超過10年的鋁合金車架,還活著好好的.

另外不懂為什麼騎不到五年就要換車?

是"騎"車,還是騎"車"?

以美觀來說 鋼管最好看,(不好保養,保養不好會生鏽)

以材質來說當然選鈦合金(但可選擇的太少)

碳纖雖然不錯可是心理壓力會大些(怕撞到、敲到、摔到、還會擔心被人彈...)

所以以我自己又懶又粗心的個性,

我還是選擇鋁合金的.

就算碰到下大雨,回家也可以放個幾天再去清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