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都有人疑問,改陶瓷珠、換培林、換窄的公路胎、大輪徑、小輪徑...等等,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也有人有疑問,貴的車是不是就好?所謂好,是不是就是阻力小?那如果以滑行距離來測試腳踏車的阻力公不公平?
如果在一個無風的環境,在一個靜止的坡度,放開煞車,以同一個總重來滑例如80KG,測量出停止距離,這樣客不客觀?

如同F1 人+車600kg;輕的腳踏車本身滑行距離及加到80KG重的滑行距離,2個數據給消費者參考.或是以同一個功率驅動(例如40瓦馬達),測試尾速,這樣是不是就很公平?風阻、輪阻設計大的腳踏車也就會比較慢,就可知道好壞.
所以我覺得腳踏車一定要有風阻系數,例如0.26 ;滑動阻力或功能損耗30%(在大盤輸入100瓦,在輪胎得到70瓦)等等給消費者參考,畢竟,腳踏車的價格比微波爐還貴,微波爐都還知道最大火力是幾瓦,2萬的腳踏車什麼都不標,這樣對嗎?
腳踏車動輒數萬元,呼籲國內大廠雜誌社們,快來建立一個腳踏車標準實驗值給消費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