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為了您的膝蓋 趕快換卡踏吧~~

穿卡踏優點很多呀 要逛市場買菜選藍白托最方便
上了卡踏後會有4個可施力的點踩收提推,運用的好就像在劃圓

沒有卡踏只能踩,而且如果齒比太輕踩踏力量過猛,通下死點時會變頓點

效率差而且容易受傷,沒有卡踏迴轉速不宜太高

市區使用卡踏真的要小心,不上卡輕鬆騎就好,強度一拉高姿勢很容易跑掉



我大多會選左腳脫卡
然後停在右邊有柱子(紅綠燈 電線桿 電信箱........)
避免停車時往右邊倒去

如果紅燈的路口乾乾淨淨的話
反而更不會鐵齒
絕對兩腳都脫卡
因為路口隨時都會有人衝出來
到時候怕只能躺在地上脫了
這個要不要卡踏的問題,就不討論了。
大凡任何技術不熟練,一般情況就是不順,緊急情況就會更加危險。
pspcfl wrote:
請問上卡時「理論上」...(恕刪)

討論一下...
您想考慮總出力這個考量,是不是把整個單車加騎士當作一個質點來考量較為妥當?
而這個質點內,騎士輸出給單車的「能量轉換」,要取決於人。

另外請設想,一個人在單車上空踩,就當作鍊子取下,車體固定,踩下去沒有負載,不用考慮平衡
這個人也不用疾踩,請問這個人會不會累?做虛工?

人用諸般手段(甚至利用器具)輸出動能,輸出的結果,整體可以當質點這樣簡單的考慮,但對人本身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人有技術,熟練度,甚至天賦,這些因素都會減少白費生物能,甚至避免損耗(累積起來就是傷害)→就像持續不正確的踩踏會導致傷害。
我有一個同學游蛙式隨便一踢就跟踢在池壁一樣,班上游自由式的還游不過他,我腿力並不差,踢起來很有力,但踢水就是沒速度。
之前mobile01也有討論,利用高度距離剖面圖來換算自體消耗功率。算到後來,也只是代表,你這個質點的功率輸出→你很累不代表你功率大、有出力不代表做功。
我以前跟一個體育系的同學跑3000m,時間11'50"我只是純粹跟他,我跑到後面腳都不是自己的,跑完都快死掉了;那位同學雖然不致氣定神閒,至少不是像我癱掉。我跟他在跑步時外在看來(以質點看來)的物理性質、數據不一樣嗎?但由於我不是善跑者,硬來沒有練過只靠體能,個人體能的結果終究不比善才。

回過頭來,單單考慮卡不卡踏的情況,就用您所說的:
無卡→每(踩一)圈單腳踩1單位的力
有卡→每圈雙腳各提、踩0.5單位的力
那麼請再想想,拿1kg的啞鈴做曲臂上舉,和2kg的啞鈴,哪個做得久?
無卡→每圈一條肌肉對付1單位的力。
有卡→每圈各條肌肉對付0.5單位的力。
長期下來,單就肌肉耐力而言,有卡的會不會稍好點?

從虎子山到武嶺這段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有人可以三小時登頂,小市民七小時也可以完成。
這段路爬上去,做的功都一樣吧?選手級的功率大,逍遙級的功率小?
選手能練就了強力的肌肉,且心肺功能足以持續支持,加上訓練腦袋適當配速,技術純熟不做虛工......人對技藝個別的用心,都是能勝出的契機。單純用物理去衡量是看不來的。

光給我勇腳,我也沒法三小時登武嶺!(沿路上直嚷「怒氣不足」~XD)
我來自未知的領域 在虛無的空間,翱翔穿梭 在縹緲的國度,尋求指引...
去美國加拿大看過他們的路況
downtown除外
上卡應該很爽吧

但看看台灣
在台北市
跟一下靠站一下離站的一堆公車奮戰
離前面那幾台遠一點不就好了
但是速度一慢後頭公車計程車又貼上來了
如果有摔過車後方車頭逼近的經驗
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一但臨時跳車不成
不就.........

所以從加拿大坐飛機回到台灣
立刻認清現實
上卡沒什麼對錯
但卡踏畢竟不是為了台灣路況設計的
在台灣我個人是不想為了運動去賭那一次意外到底有沒有辦法脫身
DarthOsiris wrote:
回過頭來,單單考慮卡不卡踏的情況,就用您所說的:
無卡→每(踩一)圈單腳踩1單位的力
有卡→每圈雙腳各提、踩0.5單位的力
那麼請再想想,拿1kg的啞鈴做曲臂上舉,和2kg的啞鈴,哪個做得久?
無卡→每圈一條肌肉對付1單位的力。
有卡→每圈各條肌肉對付0.5單位的力。
長期下來,單就肌肉耐力而言,有卡的會不會稍好點?...(恕刪)




謝謝解釋,我可能沒說清楚。我是說,我在意的是「上卡踏如何保護膝蓋」,我需要的是如何保護的解釋,不是「做得久」(做得久跟保護膝蓋的關係是?),也不是「肌肉耐力」(耐力與保護膝蓋之間有何關係?)

拿你的例子來解釋,我提出我的看法。例如單手一次舉一公斤,一分鐘舉一次之後,再換另一手舉,每分鐘互換。另外一種情況是兩手各舉0.5公斤,每30秒一到兩手各舉一次。

上述兩種情況所消耗的功是一樣的。如果功一樣,換成耐力又會有何不同呢?應該也一樣吧。這是我想請教的地方。

例如某單一膝蓋以一分鐘用力踩60公斤60次好了,這跟一分鐘用雙膝蓋各踩30公斤,共計踩下及提起120次所需要的功不是相同嗎?都是3600。

我的問題是如果卡踏可以保護膝蓋,上述兩種情況應該有個差異上的合理解釋,我想學習的是這一點。

至於你用不同的人去比較所花時間不同,是不合理的。畢竟膝蓋不一樣,心肺功能不一樣,無法比較。我寧願鎖定在「同一雙膝蓋」接受或不接受卡踏的情況下的傷害差異來討論。

你提到做虛工,我同意不上卡踏會做虛工,但是那不是我在意的重點。我在意的是樓主所下的標題「上卡踏保護膝蓋」。我純粹想知道如何保護?會這樣問,因為我在乎保護自己的膝蓋,謝謝。
卡踏可以大幅提升騎車效率, 這是事實, 像我的車, 原廠就是附卡踏, 但是, 我把它拆了~~~我只想輕鬆騎啦
騎慢也沒關係, 9個多月已騎了3750公里,第5個月就已減重12KG 多半是跑山路, 我有穿護膝, 從來沒有膝蓋痛的問題...我38歲了!!

卡踏這東西....太專業了~~騎車到了一個美美的地方,想下車去走走, 如果穿卡踏鞋,顆顆顆的引人側目....唉~還是算了,還是穿輕登山鞋好了...如還有能力或機會去比賽, 再可考慮卡踏..

穿卡踏...是為了競速用..並不是可以保護膝蓋的..
http://tw.myblog.yahoo.com/abojes/ 很高興認識各位朋友^^部落格歡迎參觀!!

pspcfl wrote:
我在意的是「上卡踏如何保護膝蓋


如何保護膝蓋?說穿了就是固定踩踏的角度跟位置,很多用卡踏的人會花很多時間微調鞋底扣片,為的就是找一個最適合的角度。

用內八或外八字騎車,膝蓋的受力點是不一樣的,你可以試看看就知道了。

至於要不要用卡踏?這真的已經是月經文了,沒用過的車友建議您試過後再來決定要不要用!
卡不卡---沒什麼好計較吧!
上卡鞋會有較好的踩踏效率,相信大家都不會有意見!
上卡鞋會增加一些不方便性,相信大家也都不會有意見!
但是,上卡鞋跟膝蓋好像關係不大,因為騎車膝蓋的負擔本來就不大(跟跑步比),之所以你的膝蓋會不舒服通常是韌帶或肌肉強度不足所致,輕鬆一點騎不就好了!或是你應改增加重量訓練,來增強你的肌肉韌帶強度!
你是職業車手嗎?還是頂尖的高手?還是單純的單車運動愛好者?
認清自己的定位,確定自己所求, 輕鬆一點來面對,"卡不卡"沒什麼好計較!
歡迎來走走 http://tw.myblog.yahoo.com/jw!mXHC6hyFBRoGzPhhOgMXzw--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