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起老爸以前說過他跟老媽年輕的時候過年前騎著機車從北部回雲林上路前一定會帶著補胎工具因為當省道時路況都不是很好一路上一定都會遇到有人破胎~於是沿途就可以多少賺點外快^^半路爆胎的人也省去牽車的麻煩~呵呵
回應版主自己修理的各位大大版主都說補過了又破又帶一個小朋友是要怎樣的條件才能構成同情到老闆驚覺自己是腳踏車師傅還有那些已經騎在路上爆胎的人你真的都把補胎工具帶在身上嗎(不是換胎)我調查過我的車友真的 沒有多少人會帶補胎工具材料或是備胎打氣筒市區騎車才有機會找到車行幫忙市區騎車更難裝備齊全的出門不是嗎找個車行牽進去修理怎麼感覺是車主的錯呢我反問各位你們家女王在外騎車破胎遇到店家愛理不理的女王牽著車走過一家又一家的店你會數落你家女王笨 連補胎都不會嗎店家缺德就是缺德不想做生意 鐵門拉一拉如果補胎換胎不是生意請在店門口告示一下"本店不做補胎 打氣 調整等低利潤服務""因為本店以賣車為大宗""車友請勿自討沒趣"版主就不會進去 惹來一身不滿意 也不會開版老闆們景氣不是你拉起來的不要這樣禮貌很重要
是啊!應該說要玩單車.會自己排除問題是很重要的事, 要不然恐怕有麻煩等著你,所以無庸置疑這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技術.可是這跟版大內文所指的重點是無關的!即便是玩家級出遊也未必人人戴工具或會維修吧? 大家總看過會跟一亮備援貨車吧!難道我要教我家小妹妹先學補胎喔??
可是事實上,服務態度越不好的單車店,越是屹立不搖,生意依然很好,常常看到一大早在忙碌處理大量進貨,人家就是可以跩到不想幫客人修理小問題,且三十年始終如一。這樣惡劣無情的環境,怎叫車友不自立自強呢。有理想是很好,但現實還是很殘酷的。
看到這篇文,我心裏真的感覺到訝異而後沉重!我是蠻早跨入騎單車的這個興趣的(19年前當兵時第一次買5千多元的giant公路車,一年後退伍買了1萬元的登山車)我想說的是, 以前(至少到5~6年前都是,近幾年少逛車店了) , 到單車店真的很不一樣 , 那時單車店只有2種,一種是開店幾十年的老師傅開的傳統腳踏車店, 這種店老闆敬業精神很好,若牽車去補胎或 調整什的, 他就慢慢的專心的弄. 另一種就是喜歡騎車的年輕人開的, 這種店,通常你一進去,稍微聊一下, 也不急著介紹車款給你,他就急著告訴你哪個假日她們要到哪邊騎車,千方百計要你來騎(是真的,因為我習慣自己騎, 幾乎不曾跟車隊騎,所以每次去都要被邀)我那時對單車還有狂熱,常逛車店,只是去看那些自己捨不得買的高檔車,一家店常常逛個3, 5趟的也從沒買一樣東西 , 一樣熱情阿!最近看到抱怨單車店態度不佳的文章很多 , 看了實在五味雜陳阿!
【補胎這件事】我之所以學會,是因為我從國一就常常獨自騎著單車到處晃,基於方便性與成本考量(一盒補胎劑與膠水才一百元,足足可以補個幾十次,車店補一次就要收30~50,當然這是20~30年前的價錢),曾有個內胎被我補了六次才捨不得換掉⋯。後來還買了拆卸輪胎的塑膠勾勾,變得更方便了,以前都是用一字起子,哈哈!【剛於車店】:六七年前一次服務經驗讓我印象深刻⋯那次我與車友一人,從關西方向進入羅馬公路,剛過馬武督鍊條突然斷掉,我曾經騎單車爬阿里山,在沒有人煙的公路半山腰也斷過一次,就只是沒有工具修理,而放棄整個行程後來我學乖,買了一組附有拆卸鍊條的隨身修理工具,之後許多年卻都沒有派上用場⋯哈哈心裡想這次羅馬公路之行,豈能讓舊事重演呢?但是...車友卻慫恿我攔車下山修理,因為⋯我跟他說:這工具買來卻沒用過耶...(但是要我下山...萬萬不可!)突然,靈機一動,心想雖然是週日早上九點多,但是車店應該有營業吧?碰碰運氣起打給我常去交關的車店...(前前後後交關費也有個萬把塊,就是沒跟他買單車...嘿嘿)就這樣...年輕的老闆利用手機遙控教學,花了二十幾分鐘幫我把問題解決了!哈哈現在...這種事還有可能發生嗎?唉...今年六月,同樣一間車店,我那十年車齡的S牌FSR,發出怪怪的異音與「卡卡」的感覺老闆一研判...說應該是BB磨損嚴重,又說現在都很忙,還說要拆的比較久,且說也許要到半夜才有時間修...我說:好好好...幫我看看,麻煩你!結果哩...我的單車放在戶外兩天,還淋了兩個下午的雷陣雨...因為我工作是在跑外面的,所以都有給他經過注意看...有注意到店裡有人來補胎的、修些厘厘扣扣的...就我的單車孤零零斜靠在一旁...我看不下去了,跟老闆他爹打個招呼,就把單車牽走另尋名醫,我是打算不再去這間車店消費了,灌風也不會...但是我會記得他的電話救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