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刀‧伍基郎 wrote: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騎...(恕刪) 下坡很恐怖的除非猛剎車慢~~慢~~~下滑我才敢聊天否則一定是全神貫注的觀察路況因為全神貫注所以表情可能比較緊崩吧不過下坡千萬一定要專心啊不專心騎的話可能會騎到黃泉路哦不是開玩笑的
鈴刀‧伍基郎 wrote: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騎...(恕刪) 我跟車隊的車友出去都是嘻嘻哈哈的耶~但是不論是誰~騎啥車下坡沒人是笑的耶,大家都怕死,我也不例外,之前有一次下北宜又冷又霧,大家都是結屎面,過了9灣18拐後比較直的路段,大家安心了又開始嘻嘻哈哈,大家會炮妳的原因是你的標題太偏激了,這讓我想起來一種說法:根據統計以醫院為中心周圍半徑50M內的死亡率是其它地區平均的9倍以上!!因此!!住醫院附近有害人體!!............但是事實上是因為在醫院本身裡往生的人本來就多,跟住醫院近無關,跟你說"跟著車隊一起騎車,怎麼看起來都不快樂"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不是跟著車隊會不快樂,是因為跟著車隊會增加知識,知道下坡的危險性,我們車隊的在下坡前還會互相提醒"減速慢行~注意安全",版主要是看過下坡過彎失誤車撞爛人骨折的案例後,大概也無法笑嘻嘻的下坡了吧~
莊子和惠施 v.s 五十步與百步莊子與惠施有天於濠粱,看到河中有魚,莊子就對惠施說:「魚很快樂耶。」,惠施不解的問莊子:「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笑笑回問惠施:「那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後文略。在這則寓言中,惠施問莊子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時候,惠施認為人跟魚不同類,怎麼可能瞭解魚,又何況魚非人,能像人一樣會思考、有感情嗎?所以惠施對莊子說出這樣的無根據、無不合常理的話非常不以為然,故對莊子有此一問,想趁機難一難莊子;但惠施卻沒想到莊子居然不正面解釋自己為何有此說,反而是簡單地以惠施的話反問惠施,這樣的回答看起來似乎是種詭辯,但這其中著實有隱含一些可供另向思考的角度,因為:惠施聽到莊子說魚很快樂,他是以自己的認知與價值觀為中心,去評判莊子所言的是或非,當他認為莊子的話違背了自己的所知,所以莊子的話是荒誕、不合邏輯的,惠施會有這樣的想法,以致於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那是因為惠施只用自己的所知去解讀莊子的想法,而不是用一種更為寬廣,多元的面向去思考,去問莊子為何認為魚是快樂的,所以,莊子則用惠施所言去反詰惠施,目的在於暗示惠施,暗示他該去思考為什麼自己只會用本身的所知去直觀地解讀他人的話,而不能立足於他人的認知與價值觀去思考同一件事情。將這則寓言所隱含的意義放諸於人的溝通上,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事物的解讀,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自己的經驗去評斷,去決定這件事情的對錯,或對這個人的好惡,卻鮮少用更寬廣、多元的,不同於自己的經驗、直覺的面向去看同樣的事情,或者與人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覺得,我討厭這件事情,或者是這個人是壞的,卻不會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會討厭這件事情,為什麼我要認為這個人是壞的,當大家都以自己為中心直觀的去評斷人事物,而不願意換個角度,變個思維,或者是雙向溝通的時候,偏見和誤會便於是生焉;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當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去評斷人事物時,就會如惠施一樣, 忽略了自己用以衡量評斷的標準,其實可能也是主觀、也是帶有偏見、甚至是錯誤的。
鈴刀‧伍基郎 wrote: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騎...(恕刪) 法律有規定騎下坡一定要快樂嗎?還有啊,也大家也別錯怪版主了,因為他也沒說要騎下坡的人要跟他笑或打招呼啊......他是指跟車隊又騎高檔公路車的又下坡的人下的論點,如果只是跟著很多人騎(陌生的車友,或公司同事等等就不算是車隊囉),或騎個十幾萬公路車的(十幾萬不算高檔,因為還有二十幾或三十幾萬的車)就不在此論點內囉p.s我現在騎1000元左右的小摺,我無法體會騎3000元小摺的你下坡的感覺.....
車子貴 車隊人多 路窄 下坡速度快 台灣路況差 這幾點 我不知道有哪點能讓我在下坡的時候會想笑............就算我騎3千元的小折 也是一樣的 還是說 3千元小折因為便宜 可以常常來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