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敦化自行車道宣導影片

我的用路狀況: 我只要沒下雨,早上會騎著單車帶小兒上學(敦化單車道),然後回家換上自己的鐵馬使用敦化單車道,銜接仁愛路人行道,往西到公司上班,晚上也大致會利用仁愛路到延吉街或216巷有時會到西門町貨後火車站,永康街.....購物,再回到敦化單車線上回家,假日也會經常利用,對我個人來說單車已經取代我在台北市的機車或汽車的代步了。

所以的計畫都不會完美,而大家應該在最少的缺點中找出一個比較少缺陷的方案,有幾項是我看完宣導片後的感想,
1. 在訂定的路線來說,短片內提及的,我個人認為是有說服力的,因為我有用到,這應該算是加分吧!!(該路線的確有達到部分上班路線,休閒路線,上課路線,購物路線....,我個人幾乎都有用到。)
2. 設置的位置經過承辦人的回應我們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考慮過,或許還可已有其他考量,但是在目前沒有更完美的計畫,若是一定要完美才能做,那我想現在應該還沒有台北市區的自行車道專用道。
3. 本人經歷過一代的自行車道,設置在敦化及仁愛路的安全島內,那樣的自行車道完全沒有自行車願意上去,除了高低落差外,另一個大問題是路口的銜接(類似路口待轉,但是每個大或小路口單車都至少會經歷2~3個紅綠燈,從甲地到乙地,路人都會比自行車到來的快,距離短)。
4. 民眾的道德心(佔用自行車道的人),不應該要單車道的承辦人or或由這個計畫來扛吧!!是誰造成單車族的危險,是違規停車把單車趕上人行道,是部分不道德的公車把單車鱉上人行道,這應該與設計級計畫無關吧!!以這個來論計畫成敗應該有失公正。
5. 討厭單車上人行道的人, 別再批評單車道,至少已經有很多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騎上他的單車道,若有部份路段實在不是適合騎單車道,也請你們擔待一下,若大量的報怨下,最後因此廢除車道,你會看到更多的單車上你的人行道,這時你將更難去抱怨這先單車族騎上你的人行道。
6. 對於行人認為單車侵佔他的路權,不過也有不少行人也侵犯單車的路口專用穿越道,但這部分我認為相互禮讓就好了,一定要分的很清楚嗎?碰到了,沒人願意吧!!一定要把人扁一頓嗎?
7. 對於單車道,我個人最有意見單車道的品質,包含: 車道的雨後滑溜的材質,車道維護(目前已經有部分斑剝),近期有多出幾個人孔蓋。(這部份是屬於工程品質),
8. 不過也有褒賞的,近期對於路口行人穿越道,施工降低高低差,不錯這對單車的銜接也有一定的好處(也許不是位單車族改建的)。
9. 加油~~我還在等台北的第二條線。

k6668 wrote:
第一是讓汽機車無法進入自行車道,第二是自行車道上不要有水溝蓋。
這二個原因應該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了。看來台北市的自行車道應該是會愈來愈好,台中什麼時候才要開始讓市民能有這樣討論的機會呀,台中市區迷樣的自行車道不要說品質如何,安不安全的問題了,連在地人都有可能騎一騎就找不到自行車道了。台北市加油呀!!

jwpon wrote:
各位網路朋友大家好,...(恕刪)


說真的,我騎過這段,也開車開過。個人經驗是二者都不討好。如前所述,以及大多車友的經驗,這個專用道能專用的路段實在太少了吧,有沒有20%?
開車族其實更慘。開車要路邊臨時停車,讓人上下車,請問不靠到人行道會安心嗎?如果有些路段可以停車,不靠邊會安心嗎?開車門時,通常都是駕駛這邊要擔心後面有車過來,如果是自行車道在汽車的右邊,造成下車很困擾,難怪現在這個專用道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其實,要讓自行車可以安全的快速通行,只有設專用且汽車無法進入的方式才行;如果以目前自行車與行人共用紅磚人行道,也不是不好,這樣不要騎太快,免得影響行人。國外經驗也許無法移植,市區的專用道多半都認為在人行道最接近慢車道那的區域改為專用車道,車友與汽車族都比較能接受。
jwpon wrote:
各位網路朋友大家好,...



目前騎乘於自行車道與人行道之比率約為1:2,未來將透過各類宣導方式讓用路人改變與適應新的用路習慣,提昇自行車使用率。將透過各類宣導方式,加強宣傳『路權分享、各行其道』觀念,培養各運具用路人正確用路習慣,以提昇使用率。

(恕刪)



如果真的好騎,根本不用你們在這大力宣傳

大家騎到那自然會使用了

==============================

說了那麼多,還是希望你們可以真的從這條敦化自行車道了解該改進的地方
謝謝各位網友們分享親身騎乘的心得,
確實敦化自行車道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我們從事前規劃直到現在通車後仍持續在觀察、騎乘及辦理各類宣導與執法,
目的就在於希望各位用路人能夠重新適應新路型的用路習慣
也在於培養大家尊重禮讓,分享路權的觀念,
過去自行車與行人混流、與汽機車混流,
在這樣的用路思維下,在人行道上造成行人安全受威脅,
在道路上自行車易受到汽機車的壓迫,
進而對於弱勢的用路族群有莫大的安全威脅,
因此才會從原有的道路空間適度規劃一小部分空間,提供給自行車使用,
兩者之間的比例仍是有段差距的
只是現在仍是調整期,也確實造成大家對過去不管是否屬違規臨停的行為造成衝擊,
所以在大家還不適應的同時
也仍然存在著許多違規佔用的情形,
我們將持續努力宣導,
同時也有許多駕駛人已經培養了正確的臨停方式,
針對臨停需求,未來我們也將予以檢討改善。

至於自行車道鋪面施工品質問題,
針對破損的部分,我們也已經請新工處通知承商予以改善,
而水溝蓋的部分,因當初考量即時洩水的因素,
所以對整體騎乘的平整度而言,
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未來在推動自行車道
我們將會予以研議改善。
我們也努力對於自行車道穿越空間進行改善,
在於提供自行車一個平整的空間。

另外敦化自行車道原先採取分隔緣石區隔
但施工過程中,民眾主要反映分隔緣石影響身障人士或老人進出不便,其以分隔緣石當踏階上下車感覺並不習慣;而一般汽機車用路人於設有分隔緣石之黃線臨停路段臨時停車亦不太適應,遂於各街廓原有黃線臨停路段,適度縮減自行車道寬度,以類似於計程車之「臨停彎」型式供車輛臨停,將自行車道寬度縮減為1.2公尺,並拆除原有分隔緣石改採劃設禁停黃線、槽化線等標線方式設置臨停彎,作為車輛臨停空間,避免因前方車輛臨時停車而造成之追撞情形產生,以維行車安全。
未來我們會依實際使用狀況再評估採取設置分隔設施之可行性。

未來市區自行車道將會愈來愈健全,捷運信義線(信義路)、松山線(南京東西路)、新莊線(新生南路)的復舊路型,
將拓寬人行道規劃自行車道,屆時將可結合河濱自行車道與市區自行車道,提供一個完善又安全的騎乘環境,希望能有讓大家願意轉換交通工具的使用環境。

jwpon wrote:
謝謝各位網友們分享親...(恕刪)
說明的很清楚,不知道承辦人親自試騎過感覺如何?仍然自我感覺良好嗎?

聽起來敦化自行車道是沒有預算來大改善了,希望這些經驗可以讓以後的自行車道更好,辛苦了!
經過將近半年的單車通勤,個人認為,
1.如果於人行道上可以規劃單車專用道是最好的,畢竟單車和行人的速度都不快,不容易造成大的事故。
2.人行道過窄,則自行車與汽機車共用道路。
3.嚴格取締違規停車。

以單車通勤者而言,有無專用的自行車道並非必要,重要是良好的用路觀念及禮讓的心。
脫褲子放屁,對卡打車的騎士、行人、公車、計程車都造成不便!有啥意義?
這影片還是不要播出的好,裡面太多車子違規佔用的畫面,有些車道設計也有問題。
要成功的話,不要怕被罵,對違規車子,每天強力給他掃盪下去
做得好之後,還怕人不去騎嗎?
我覺得 南北是兩家公司施工的 品質卻差很多...3600多萬預算的品質..在加油吧...我以打過很多通1999...但是這裡總是停車多於單車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