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邀請]台北縣河濱自行道踏騎問診

大漢溪右岸的機車到即將從四汴頭抽水站延伸到大漢橋下,這個設計可以減少板橋環河路的機車事故,基本上我們單車族也尊重機車騎士的生命安全,對於這樣的設計基本上也可以接受。

然而,部分橋樑由於寬度不足,必須在狹小的橋面同時供單車與機車使用,其中僅以畫線方式做區分。由於機車道車速較快,遇到部份對路況不熟的機車騎士,難免對共用橋面的單車騎士與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目前靠近城林橋即有一座類似的共用橋樑,而不自然的彎道與突然竄出的單車、行人也易使機車發生事故。

建議在這些共用橋樑的旁邊,建設另一座平行的單車、行人專用橋樑。將機車與單車、行人完全隔離於不同車道,以避免類似事故一再發生。


車道路面縮減必然提高不同車種的衝突,

這個議題在第一次踏騎[板橋-土城段]時也是諸多車友提醒的課題,


我們已列入中期方案開始規劃(因對水門設施,另架橋樑,另設引道都需要一些方案設計時間)

這個問題一定會妥善處理,我們會隨時回報進度。




首先感謝squeez的熱心傾聽民意,足為公務員的表率。

小弟在這邊反應一下三重左岸自行車道的一些實際騎乘的問題。

1.台北橋段不通。
2.集賢路堤外自行車道,經過垃圾處理場,惡臭的狀況。
3.經過垃圾處理場後,往觀音坑溪橋方向,這一段的堤防,晚上完全沒有照明,有騎乘上的危險。
4.令人詬病的雕花彈跳路面。

三重左岸空有廣大的車道,卻因為有些不良的設計,導致許多人都往北市車道騎乘,實為資源浪費。希望政府官員能夠聽到民眾的心聲,早日改善囉!
你的仇人真多,30天真的不夠你進行處理。

可否請專業團隊評估,有水泥工法但增加磨增力的作法?或者有其他材質可以解決問題的也請專業團隊提供意見

感謝提供意見 ,將對列入合約乙方的工作要求中。

越堤設施跟引道是不同的設施嗎?假如只是打算利用越堤設施降低自行車通過水門時與車輛擦撞的機率,建議是暫緩實施,因為不比引道增設,將現有橋面上的車流分開來得實際。

越堤設施是處理現在堤防對行人與自行車的隔絕感,我們將視各個社區與路段與堤防的關係提出不同的方案,總的目的就是能創造方便友善的入堤方式,而不是要跟車子搏命才能到達河濱開放空間,下面這張圖是我們預定在二重疏洪道設置入堤方式,不過,不是每個地方都能這麼做,得看堤內側靠近社區這方有無可用公有土地。








橋的引道則功能更多,包含越堤,與機動車輛分流,以及藉由橋體聯結河兩岸等單一或總和的功能,華江橋引道大概是最高規格的引道,其他橋是否設置引道需視評估結果。


題路段營造,聽起來有點像是打算強化某些路段重點施政,然後縣府就可以在特定時間點慶工剪綵。假如是這樣,雖然是攸關績效,但應該做一次就好,不要把太多的錢花在包裝上,畢竟現在連路面、安全措施都還沒到達基本滿足水準。

主題路段的意思是想評估能否整合既有或即將到位的公共資源,讓每一路段各有特色,也看看能不能讓過於擁擠的熱門地點能有分流效果。


經過兩次實地踏騎,我們開始研提對北縣自行車營造的整體看法,
我们試擬了每一個路段的特殊主題策略 ,以作為每個路段長期經營的準備

這個部份 ,我們在後續的踏騎過程中也會扔出來請車友們廣泛提供意見,以作為規劃的參考,與政策靈感的來源。
這樣,在踏騎過程中,除了功能問題的指認外, 也可以讓大家的意見,成為促成更整體性方案 ,來營造各具主題性路段

如第三次踏騎問診,路線為 華江橋=>光復賞鳥河濱公園=>永和綠寶石河濱公園=>秀朗清溪公園=>新店碧潭橋下

我個人對這路段有個規劃想法,也會在7/5當天拋出,有興趣的車友也可以在後續對話中加入討論,

從周邊家戶與人口數(意思是直接加入的地理便利性) 周邊城市服務(如緊急救護時的資源到達時間) 從路段端點與資源特性(如有碧潭這種景觀與集客活動端點 沿堤有三個捷運站).....等因素,

這個路線似乎有[最適廣邀市民夜騎][最是女性車友夜騎]的潛力,主流客群包含兩種人

一是北縣南區中和 永和 板橋 新店一帶人口密集區的住民,

另一 就是以捷運載運自行車的車友(比如說,有人可以騎一騎,累了就搭捷運回家)

如果確實有這種潛力,那麼,台北縣對於這路段除了完整的路線 ,平整的路面 ,更須提供一段細緻且安全的夜騎服務路段 如照明,女性人身保護,夜間服務須求(如廁所的設置位置與安全管理)都會是重要的考察標的

當然,這種只認不是說其他路段就不應有夜騎的規劃,但如果公共資源有限,我們建議可指認最優先集中投資路段,
另外,先建立一個標準夜騎品質的示範路段 也有助其他路段的相同營造。


有了這路段,那麼像碧潭這樣的景點也會有不一樣的意義,不再只是過去瓊瑤小說裡人物常會去的場景,
而是台北地區夏夜最適合騎車前往的公共空間,
[夏夜不在家吹冷氣 ,去碧潭會車友] 也許可以成為台北人的新生活選項之一

當然 基本的路面功能,我們還是要務實的儘快一一解決。

但,營造一個更多可能性的自行車環境,我們也不妨放在好奇的項目之中,

這是我們關於主題路段的基本想法。







squeez wrote:
橋的引道則功能更多,包含越堤,與機動車輛分流,以及藉由橋體聯結河兩岸等單一或總和的功能,華江橋引道大概是最高規格的引道,其他橋是否設置引道需視評估結果。...(恕刪)


既然是功能更多,就不能理解為何捨引道而就越堤設施。雖然親水河岸都市是目前的重點政策,但光是圖上所示的土地使用,費用應該比最高規格的引道還要貴。馬英九當市長的時代拆除很多陸橋,原因之一是阻礙發展,相信同樣的阻礙考量,也適用台北縣。依照示意圖來看,堤內需使用不少的土地,對於堤岸邊的住家壓迫感更重。

而且要考量土地空間,那麼能增設的地方就很有限,最後很可能是為了落實政見而忽視實用性。進入堤岸內的坡度若因距離不夠而縮短,那麼往下衝的速度也可能造成其他問題,例如與進入圓環的其他車輛相撞。當然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搞不好對極限運動的車友來說,馬上變成現成的特殊場地。

squeez wrote:
主題路段的意思是想評估能否整合既有或即將到位的公共資源,讓每一路段各有特色,也看看能不能讓過於擁擠的熱門地點能有分流效果。...(恕刪)


很抱歉我想得太狹隘了,您這個想法非常讚。

滿足進階的體驗是很好,但考量經費可能還是建議設計一個主題即可。

廣設給女車友的如廁空間是相當好的,可能的話,不要只侷限在主題路段,畢竟是人身基本需求。
我覺得01是一個偉大的網站,它燃起了許多人勸敗的意志,也澆熄了許多無謂的勸敗狂想~
我只感覺...

"樹太少了"..

不然.

光是土城 城林橋 沿 環河路 到 板橋

這一段真的很不錯!!

最近這一段晚上都在施工.

偶有積水.大家騎車小心啊!

squeeze大大leon大哥~~~

首先感謝大大願意給我們這些北縣車友有一個提出建議的空間.

就如前面多位大大說過的三重左岸的問題,如:
1.集賢路段的堤防會經過垃圾場
2.三重台北橋無法通行而替代道路危險重重
3.關渡到蘆洲段夜晚照明不良
4.八里至微風運河段有段涵洞完全沒有燈光照明

上述這些問題不知可否也列入改善的要項,畢竟這些問題讓一個完整的環狀自行車顯得不夠完善,有種事情做一半的感覺.
其餘問題也請各位大大補充.
小弟才疏學淺,如有誤還請leon大哥指教.
天空蘭 wrote:
接近在大新店泳池那一段,沒有路燈...(恕刪)


這段確實很恐怖
晚上視線不佳之外,旁邊的練習場燈光太亮
亮到會看不見前方(秀朗橋往碧潭騎去)
常常看到前有人車時
距離已經非常接近了
非常危險
加上這裡機車也很多
晚上常有釣客和情侶騎車進來
塵土飛揚,搞得又髒又危險
squeeze 你好

土城河堤這邊的腳踏車道非常的差
不知道已經施工多久了
路面坑坑八八
騎車 攝影 閱讀 自助旅行 煮飯 跟小孩玩
您好:
請改善:
1.路面請改用柏油,新店段用磗塊,很危險
2.中和往新店上秀朗橋可否改成引道,現有的遇到下雨天,打滑的很厲害,引道較適合
3.機車會騎進來,請交警來此衝業績
4.路燈真的不夠,會騎到河裡
5.若可以請將路面加寬,行人,小狗,還有塞車,己不夠騎了
以上請協助,感恩~
柏油路+1
自行車道別舖那些亂七八招的磚塊,
柏油路便宜又好用,把預算花在類似華江橋迴旋上橋設施不是很好嗎?
華江橋腳踏車迴旋上橋設施+1
這真是太棒的
重陽橋===>台北橋,自行車道雨後隔天依然多處積水
到了台北橋前自行車道中斷未貫通實在遺憾
還有 河堤自行車道 野狗成群的情況相當嚴重,常有車友被追咬的情況發生,
若是親子出遊,小朋友被狗追咬非常危險,是否該處理一下!!

期望看到台北縣政府的用心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