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Sung wrote:油價虧損..全民買單..是否對那些完全不使用油品的人就公平?? 本來就不公平呀...!RaySung wrote:河濱車道..對那些從不騎車的人又公平?? 這倒是很公平...幾乎都是氾濫區RaySung wrote:若您針對設計問題給予樓主當頭棒喝..我會比較高興.. 不~這個問題的難處在於...當頭棒喝沒用~因為~騎上單車後就換了屁股也換了腦袋
借個版面來說明一下小弟的想法~相信住在台北市的版友們都知道,敦化南北路的安全島目前其實在某些路段中間,已經有規劃人行步道,但是以現況來說,除了有一些拍婚紗的朋友會利用來取景之外,一般市民行走使用的機會還是相對偏低的.然而以實用的角度來看,該路段不但縱貫了台北市許多主要的路口之外,兩旁的綠美化工作其實也做的相當好(個人認為是台北市最漂亮的一條馬路),與其任憑其使用率低,倒不如稍加規劃(鋪面改善 夜間照明),即可供騎單車的民眾利用.至於配套的交管設施,其實該路段目前都已經有加裝行人穿越號誌及燈號,應該不用再特別規劃.因此,小弟認為台北市如果要有"市內" "平面"自行車專用道,敦化南北路的設置成本及對其他用路人的影響,應該是最低的.
樓主很用心~支持不過這想法應該很難實現破壞美觀就不說了依台灣的現狀短短幾步路就有一個路口如果要做到那麼長的緩坡那幾乎沿路都是上下坡況且有些路口不大不能做圓環吧能做圓環的大路口那最少也要做個兩層樓高才不會被撞
ecc17871 wrote:如台北市的仁愛路、敦...(恕刪) 我不想當壞人....但是樓主(((不可能)))1.單車的基本面就是平價/簡單您搞了個複雜的交通動線系統 完全違背單車的基本要素2.造價 不論您是想要用鋼構還室鋼筋混泥土 這兩者的造價只會越來越貴 且 你看看目前高逾兩樓半的行人天橋 有多少行人會去走? 而且要用距離來換取上坡阻力 那大多數的人大概會走平面道路3.騎到一半 累了必須騎到有出口處才能停止? 或是設置停留點? 每設置一個停留點凸出平面 造價必須增加10-20萬 您要設置多少個?4.同條路上 每個人要到達的目的地不同 這種方式只會使單車使用更為複雜 且在主要道路的單車圓環 必須高逾三樓以上 以讓底下大卡車通行5.目前單車使用人口 能夠到達這麼做的標準嗎?6.基本上 以台灣高架道路系統來說 有點是在破壞 景觀~"~ 跟單車精神不合最後補上建物設計三大要求 安全 經濟 美觀= =我應該會被K很慘....但是我只是實話實說我知道大家對目前台灣的單車環境很想做些改善但是我覺得應該從基本面開始....機車 汽車減量/規劃完整的平面單車道 制定其他車種佔用單車道罰則
D.BLUE wrote:跨越馬路的單車用高架橋,高雄市就有(跨越博愛路),問題是沒幾個人願意從上面騎過去(上面的行人倒是不少), 如果你說的是同盟路與博愛路交叉口愛河之心那一條請不要誤導別人因為那本來就是給行人走,腳踏車是不能"騎"的(不過我有看過有人在上面飆摩托車)在橋的兩側都有"禁止騎乘"的牌子
這樣感覺更恐怖.....1般駕駛就必須多注意一道 車道0.0...因為單車不知何時會出現.....可能會因為視線死角 或是 誤以為單車是同方向或是反方向而去多做了閃避的動作 或是加速的動作單車到放中間並不好還是兩旁為佳大車>機車>單車你改成 單車>大車>機車過馬路 或是 閃車時 危險率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