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腿力以及迴轉數的迷思


jobinobi wrote:
姆,補充仔細一點。所...(恕刪)


竊以為上坡會降低迴轉,其本質是因為上坡(我說的是長坡、大山)的原則屬於計時型的騎乘形態。

而這種騎乘,最好的功率型態是:穩定。

若以高轉速去爬坡,萬一經常性的遇到陡坡,肌力不足以致降轉,在肌肉轉換的使用上就變的更 tricky,也愈難維持穩定。


我的想法是:會用低轉是因為考慮到 時間 這個軸向所致的。
www.cycliving.com
感謝各位的解答

尤其是吉哥不斷的分享

小弟已經跟友人借了滾筒訓練台


目前自己的菜單是

有上班

下班後在家 1小時滾筒 偏向重齒比 訓練肌力

放假 慢跑練心肺

遇到連假 爬坡 平地 交叉訓練

(小弟做二休二 很多假期)


感謝所有前輩的分享囉
固定式訓練台比較適合練重齒比

~書上看到的~

Lanxlot5475 wrote:
竊以為上坡會降低迴轉...(恕刪)

那假如平路也是有時間限制
不適用爬坡的回轉數又是何解呢?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hsu4886 wrote:
那假如平路也是有時間...(恕刪)


不是很懂您的問題,是說計時賽的時限嗎??

如果講的是說 ITT 的話,其實ITT的轉速也不高喔,很多人都放在90左右。
www.cycliving.com
這以前看介紹阿姆斯壯的影片中好像有說過,
轉速太高擾流多風阻稍大,純考慮風阻不考慮腳力的話,90上下好像是效率最好的
以上是針對ITT,一般老百姓不用太在意,差那一兩秒不會沒飯吃,
不爆掉比較重要
Lanxlot5475 wrote:
竊以為上坡會降低迴轉,其本質是因為上坡(我說的是長坡、大山)的原則屬於計時型的騎乘形態。
而這種騎乘,最好的功率型態是:穩定。
若以高轉速去爬坡,萬一經常性的遇到陡坡,肌力不足以致降轉,在肌肉轉換的使用上就變的更 tricky,也愈難維持穩定。


姆,這是很直接的想法,弟也明白兄要表達的東西。不過(特別是最後一句)也正是事情 tricky 之所在,否則弟也不會提出之前的意見。

高轉相對低轉之所以在相同功率下被認為較經濟(economy 雖然得轉比較多),除了血管張縮的幫助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

1. 各個動態性(dynamic)零件的機械性摩擦,如輪組,鏈條,花鼓,也含車架,和速度的關係很小,而主要和其所受之「正向力」有關。相對來說,相同功率下,高轉施力較小,被「吞掉」的能量也少,也就是機械效率高(efficiency)。

2. 低轉在有路面或速度變化時,如上坡,側風,路面不平,因為重齒比對施力變化的反應較差而降低效率(加速減速)。相對高轉者,可以較輕鬆應對這些變化,可以較易維持平均功率,與應付加速減速。

可見,單就功率觀點來看,登山時傾向低轉的原因,並沒那麼簡單。

上坡時,若平日練習所習慣的踩踏方式與技巧不變,則原本於大盤上踩踏(徑向 radial/ 切線 tangential)力的方向,應該會因重力影響而有變。兄最後一句提到肌肉的使用,與弟對這個疑問解答的猜想(about 踩踏技巧),頗有相同意趣。 oh metrigear 我等你好久好久好久,怎麼還不出?像這 玩意,要近一萬三千歐元,去店裡「馬一節」也要 145 歐,娘的我付不起~

前面有人在問畫圓,附上 metrigear 的圖(之前有貼過),要是看了還是不瞭解什麼「推拖拉撒」在施力什麼,板上應該有很多人可以解釋。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Ich liebe Dich wrote:
但是最近開始有在參加活動以後
發現小弟要跟上列車 時速通常都是 40 up
同樣的齒比 迴轉數硬是要到120~130才勉強跟的上

CT盤,50/14或15,轉數在90~95就可以搭上40列車了
何必用小盤乓120~130的轉數!!!
長途行程會累屬倫滴~~~
太過勉強...不如讓一下~~

jobinobi wrote:
姆,這是很直接的想法...(恕刪)


我之前也在機械效率上面琢磨了好一會,不過我後來給我自己的答案是:

正如您說的我們沒錢去馬一節(我們這兒要馬還得加機票錢@@),更別說以這個為工具去訓練。


後來這塊我就盡量不去想了,因為我根本無法得知問題所在 >"<,也別說要修正什麼地方。

(當然基本的低速均轉都有想辦法去練啦)



www.cycliving.com


風動測試的影片截圖,每個人適合轉速不同,大家看看就好,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