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高雄市、台北市區腳踏車道超級比一比(2009)

chin11072002 wrote:
台文=台灣用的文字。...(恕刪)

想請教版主,那台語用的文字應該叫什麼?
小弟生不逢時,沒經歷過台語教學,還請多指點一二...

拿兩地車道來比較的目的為何?
期望一方改進?那單就該處缺失提出建言即可
想表揚一方?就該處優點提出讚揚即可
何苦硬要比較,傷了感情,也對事情沒有幫助...
還比的那麼認真,結果卻標了個大家搞不清楚是什麼文的標示,然後說是自己的風格...
這和小朋友用注音文火星文來溝通,然後強說是自己的風格有何差別?

這種意識形態真是可惜了版主對北高兩地自行車道細心的觀察與建議~
高雄現在看得到的臨港腳踏車道,就小時候的印象....
就是一整排的儲油槽、瓦斯槽.....還有一堆大吊車與重工
跨過河上的橋,可以聞得到的都是嗆鼻臭味!

如果說台北的包袱很大~部會很雜、公務人口太多
相信許多高雄人心中從小的疑問大概會是...【首都幹麻不在這兒】
寧可要人多、工作機會多,抗議的吵鬧也絕對比重工的吵鬧好

當年上北部來求學,班上同學要回家鄉都會互相囑咐要帶名產
還記得有同學對著我說【高雄就不必了,只有黑槍廢水與空汚】

看著現在沿著港邊的腳踏車道
就算規劃的再爛再糟糕,都寧可它是腳踏車道
而不是那些恐怖儲油槽與重機械......唉

老了,突然有感而發!

如果要拿腳踏車道來當政治文吵,其實就免了吧
兩地的腳踏車道其實都有它的優缺點
確實拿出來比較沒什麼道理
樂活跟環保是世界的趨勢,只要有心做就算政客要拿來當政績
我都會開心的替他們鼓鼓掌滴

http://www.wretch.cc/blog/weiskey
老J wrote:
不管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在不是美國與英國的地方需要協助時,開口問的都是

Can you speak English?

沒有人用

Can you speak the American language?

而且實際上,也沒有American language這種語文(恕刪)



嗯, 的確有 American English.
各個英語系國家因為腔調和用字的不同, 溝通上也會或多或少出現一點障礙.

之前在澳洲學潛水的時候, 常常要幫那對美國老夫妻翻譯澳洲教練的講課內容, 幫澳洲教練翻譯斯里蘭卡同學的問題.
跟新加坡學員聊天完還有加拿大太太湊過來問: "你們講的中文我有一些聽得懂喔!!", 天呀, 我們在講英文啦, 不過是平平福建人, 對話習慣用一堆閩南語助詞.. 俗稱 Singlish.

用"台文"這個字眼也許對有些人有些刺眼, 不過區分台式中文, 港式中文, 大陸中文的確有他的必要性喔..
石皮 wrote:
想請教版主,那台語用...(恕刪)


日語用漢字乘載變日文。
目前台語主要用漢字乘載。也有人提議用羅馬字乘載。

題外話囉。

liu1120_3 wrote:
每個城市都有她的地方特色和發展沿革,有啥好比的????...(恕刪)


我也蠻希望看到有台北市風格的市區腳踏車道系統的。
之前做過台北市腳踏車道檢驗。

腳踏車道怎麼擺進台北市區呢?做什麼用途?在城市交通哲學中的目的與企圖性是什麼?

我也早知道最近台北市新增腳踏車道很多都是用[畫]的不是用蓋的(用來騙市長還是騙社會大眾?),只是看到最新版的台北市腳踏車道圖,發現突然暴增那麼多市區腳踏車道,且構成[系統]性了,才有根基可以高雄市區的自行車道系統作比較。因此才發文的。

當然,也希望台北市好好參考高雄市或者其他國家的城市的自行車道系統。如果台北市政府認為市區擺進腳踏車對台北市改善交通或者塑造台北城市風格有幫助的話。

上面只比較高、北兩市腳踏車道系統的最核心的[圓環]咧。其他的會繼續比較討論。

真的要比較討論,那也麻煩找背景相近的城市,這樣才有比較的意義

都會區人口密度

道路系統負擔

土地使用負擔

居民生活形態

通通天南地北

這樣可以互相學習??????

我想都市設計也不是這樣完全不管,硬幹硬上吧

還是那一所大學的都計名師是這樣教的?硬幹就對了?

麻煩開版大告訴我是那一所大學這樣教

將來我小孩要是考上這一所大學都計系,我一定把他打死先,好學校不考,跑去唸個"硬上"就對的學校科系

真是丟我的人呀
PEUGEOT好?PEUGEOT妙?PEUGEOT聒聒叫? 切... 我又不是獅幫義和拳.白蓮教 少來這套
首先感謝樓主這麼詳盡、這麼用心的介紹台北市、高雄市單車道發展現況
改天真的要搭高鐵到高雄租單車騎一騎.....體驗一下南部都市的感受

兩天前我第一次從大稻埕出口騎到捷運..再沿地圖中的單車道到兒童育樂中心(地圖顯示的單車道跟捷運平行或在高架捷運下)
走一趟才發現原來這一段單車道是畫地圖來騙單車族的
比如從兒童育樂中心往回騎..高架捷運下有單車道....但再往前..同樣的高架捷運下道路竟然標示 《禁止單車通行》看了只有傻眼.....另外有一段是單行道....單車反向時只能違規通過
建議台北市把這一段單車道從地圖中刪除......不然外來單車族第一次走這條....沿路只有罵的份


sengtui wrote:
用"台文"這個字眼也許對有些人有些刺眼, 不過區分台式中文, 港式中文, 大陸中文的確有他的必要性喔..

比喻的真好
《港式中文》我從小看到大還是看不太懂
香港字幕的中文電影.....你看的懂嗎?.....那就是《港式中文》
台文 + 1

不過是個企圖讓語言辨視上更精確的稱呼而已...
活在政客操控之下、凡事都用政治解讀的朋友會不會生活得很苦啊
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在01寫 American English 美語 和 British English 英語而被圍鞭的。
喜歡用中文、繁體中文、正體中文都可以,沒人礙得著!
"台文"在語言學的角度上確有其必要性,誰愛用更沒人礙得著,
"台文"這個命名是否夠好可以討論,但管別人要不要用、愛不愛用就太超過了吧!
政治意識傀儡們,商量一下,不要動不動就伸進沾滿政治味的臭手瞎攪和了。

好吧,扯太遠了我自鞭,各位還是回到單車主題吧 (愛戰的話開個台文主題版吧,這主題我樂得奉陪!)
space123 wrote:
比喻的真好
《港式中文》我從小看到大還是看不太懂
香港字幕的中文電影.....你看的懂嗎?.....那就是《港式中文》(恕刪)


這點小弟非常認同,但是他還是叫做中文,不叫做"港文",沒錯吧?
或是說新加坡用的中文叫做"新文"? 然後新加坡用的英文叫"???"?

台灣用的中文頂多叫做台式中文,不應該叫做台文吧?

去網路上巡了一翻,似乎"台文"多半是在表達台語所用的文字,
所以總是覺得樓主使用了不被廣大群眾認同且容易引發誤解的縮寫名詞,
這種文字就如注音文和火星文般,普遍不被認同與接受且引發爭議...

不過無所謂,這是小事,就算說破嘴,樓主也不會更改,就當閒聊好了,
只不過未來對樓主所發的文章,難免要因為這種"固執的意識形態"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而打些折扣先...
原本在這篇之前閱讀樓主其他文章,覺得觀察入微見解精闢,現在就不免認為樓主只站在"太過自我"的角度來做觀察與評論
總是覺得可惜了...

回到兩地自行車道的比較,北高因為捷運+高鐵or臺鐵而如此便利,
真的建議大家多多去比較盆地地形的台北都會和海港型的港都高雄,兩者在各個方面的差異,那種感受是不同的,
單就"自行車道"去做比較,而沒加上其他人文風情的因素與感受,就難免顯得狹隘了...
chin11072002 wrote:
上面只比較高、北兩市腳踏車道系統的最核心的[圓環]咧。其他的會繼續比較討論。...(恕刪)


之前看報紙報導說台北市今年會完成敦化路、仁愛路的腳踏車道的建置。目前是有看到一些零星的地方好像是給腳踏車道用的。因為查不到台北市的腳踏車道的規劃與理念。只能現場瞧瞧。

昨晚是台北市政府舉辦元宵節燈會。會場在仁愛路國父紀念館、市政廣場。今年台北市政府開放汽車穿越會場。沒有向往例封閉國父紀念館仁愛路段,讓遊客通行無阻賞燈賞的痛快。也許市政府不看好自己舉辦的燈會的人潮,遊客不多,剛好可以拿來驗收腳踏車道與實境情況、極限腳踏車流程度與其他用路人之間的互動情形。也給本文的超級比一比有了平等的標的。

腳踏車道跨越汽車道的處理:

高雄市中山一路 2009/2 春節期間

各種用路人都有路權空間,且配置有致。銜接觸順暢平整。人行道寬約2公尺,腳踏車道兩輛車寬可會車。


台北市仁愛路 2009/2 元宵節台北市燈會會場
各種用路人都有路權空間。但配置衝突。銜接觸不順暢(人行道一半平整一半高凸、腳踏車道撞路燈基座等)。
人行穿越道約一公尺寬。腳踏車道只能通行一輛車子。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