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 wrote:
雙腳都還放在踏板上(沒裝卡踏)~~
一隻手扶著路燈或交通標誌大口喘氣著
問他為啥不到路旁的涼亭休息一下
他說他想全程不落地...(恕刪)
看到這段
我笑了
而且是狂笑

想像那個畫面就很搞笑
騎車的確要評估自己的體能狀況
不必在意什麼落不落地...被海放...之類的
希望各位車友都...
快快樂樂的出門
平平安安的回家
共勉之~~~
不是偏重於休閒,因此,騎車時(尤其是獨騎時),除非是到超商進行補給時才會落地停車。
否則,一般時候,也是自我要求不落地,如果覺的累時,也是用降低速度來調節,總是希
望盡量讓車子與自己,保持有持續踩踏與前進的狀況。
不過,若是挑戰比較艱難的路線時,如風櫃嘴+陽金雙越嶺時,還是有體力不繼,路邊停車
休息的時候,ANYWAY,我覺的自己只要明白自己的體能與身體狀況,避免作出超過自身
能力所能負荷的騎行,才是重點。至於落地或不落地,就看個人習慣與騎乘目的了。
同樣的一條路線,對不同的人,其難度都不盡相同,因此,沒有一定的標準,不是嗎?
WANNA BE A FREE BIKER FOREVER !!
可以被拿來做那麼多文章...(汗)
這樣說好了,[上橋]這是算是最初階的爬坡
第一天,可能爬到一半就要下來牽車,代表體能不足以一次騎上去
1個月過後,因為平時有在練身體,腳力也比1個月前好多了,所以撐一下就可以一次爬上
2個月後,體力和肌力成長了不少,同一座橋可以輕輕鬆鬆爬上去還不需要休息
3個月後,可以用比較重的檔位,提高爬坡速度
這其實也就是不落地的一種過程,也沒什麼
只是體力和技巧比從前有所長進的一種自我挑戰而已
體力沒到那個水準,就不要愛面子硬撐啦~停下來休息又不會有人會特別來"虧"
現在拿不落地來做互相比較優劣的指標...嗯...人還是很愛競爭的厚XD
比車貴、比輪胎粗細、比重量、比腳力、比速度、比不落地...
有目標才會有進步啦,不過不要因為比較而互相歧視、數落,有沒有落地其實也沒關係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