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登山車必然還是會騎過一些崎嶇地形,如果胎唇不夠強壯,胎體變形時可能會使胎唇跟框漏氣甚至卡沙子進去,那就會漏氣了。我現在是在胎唇多塗一些Stan 解決這問題。
(也可能是胎體選用的問題,其中一條是一般胎直接改無內胎。但是另一條是TUBELESS READY,偶而也會失壓。都是MAXXIS的。以前的UST倒是不會這樣。)
話說捷安特也有出補胎液了,等到Stan用完了再來試試。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auxo wrote:
Stan’s NoTubes 其實不太需要清耶,頂多是用洗衣刷嚕一嚕就會掉下來了,留著也不影響密合度。
主要是小弟在改裝一般外框時不順利,所以一放棄就必須把框跟外胎上的補胎液清一清。
怕是會因為殘留的顆粒導致氣密性降低,不過後來發現不是補胎液的問題倒是....
果然還是安裝的技術問題...確實改裝完成後,就可以順利用一般打氣筒把氣打上了。
auxo wrote:
其中一條是一般胎直接改無內胎。
哇!居然一般外胎直接拿來當無內胎用!?
是說用過馬牌GP4000II,那緊實的程度,的確跟無內胎的外胎相差無幾...
不過,其它的外胎應該更難打上氣吧XDDDD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