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腿力以及迴轉數的迷思


野球阿耕 wrote:
A.車齡未滿一年的人...(恕刪)


這篇文章應該是引自玉蜀叔的吧!
雖然他可能已經移民,
引用別人的著作,
還是註明一下,也是起碼的尊重。
jay18 wrote:
原來不只JAY有這樣...(恕刪)


XC 需要很細膩、連貫、大出力的回轉,才能克服某些賽道的坡。

說真的他對迴轉的要求比起公路車要高很多。

但是只把登山車騎在馬路上跑的人應該比較難理解 . . .



野球阿耕 wrote:
A.車齡未滿一年的人...(恕刪)


這個感覺非常的以偏概全,自行車訓練如果可以只看這些東西那就太好練了。

很不幸的是公路車要練的東西,很多很雜,在我學到的系統分為以下幾個:


1.肌肉系統: 針對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的各項訓練,當中核心肌的練習在這範圍內。

2.心肺系統: 心臟、肺臟、血液循環、氧氣供應的各項練習(也有高海拔在練這個),跟強度有最直接的關系,呼吸肌訓練我也歸在這個系統。

3.代謝系統: 肝醣、消化系統、血糖、另外肌肉也能儲存能量,這些也需要練習,吃的對、吃的好、吃對時間都很重要(自行車選手要練胰臟的...)。


這三個系統是身體本身的,然後接著要練習技巧、調整車子設定、藉以提升 "運動的經濟性"。


四樣東西加起來的成果,稱為"耐力",耐力有分有氧耐力、無氧耐力、速耐力....簡單說耐力就是:特定壓力下你所能承受的時間。

每種耐力的練法都不同,不要以為傻傻的練一種東西耐力就會自己增加。

上述四樣東西,有一樣東西爆掉,你就爆了,不管是爆大腿、喘不過氣、肝醣耗盡或是踩踏費力都是死。


這四樣東西完成之後,接著你還要針對你的目標類型進行 Profile 的練習,像是衝刺、短坡、長坡、ITT....各種不同類型的目標要有不同的強度、時間分配。


最後,也最難的一項訓練 --------------------------> 精神!


兩個實力相當的選手,精神比較強的贏。



秘笈大公開了,看的懂的人應該就知道怎麼練了,網路上東一篇西一篇的文章,其實都是在這幾個系統裡面,大家一起研究。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方法不對的話,很快就...(恕刪)

其實一個月三千或長距離騎乘練的是體力,然後再針對當年度所設定的重要賽事做有系統的漸歇訓練,這是國內一些頂尖選手的方式,
當然這只是大方向,一些細部的練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明白,還是有教練指導會清楚些

嘉裕阿澄 wrote:
當然這只是大方向,一些細部的練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明白,還是有教練指導會清楚些...(恕刪)

同意您的說法,說真的有些訓練法大多能從書上找到參考,我們頂多只是複製他們的說法下去操作..
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訓練方式,從以前的環法賽開始..比較有名的名將如潘塔尼,烏利奇,阿姆斯壯,英杜蘭..等
個人感覺是潘塔尼,烏利奇,英杜蘭都有他們的騎乘方式(個人風格)..阿姆斯壯則是比較偏向結合科學的方式的騎乘(也很強)
如果要烏利奇以高轉速騎乘,或是要阿姆斯壯以重檔下去踩.相信他們都會不習慣吧~XD
小弟比較偏向所謂的數據..有人提供練習方式我們可以去嘗試,在從中去找尋比較符合自己的方法進而變化,將他變成自己的訓練方式,假以時日必會成為自己的獨門祕技..
嘉裕阿澄 wrote:
其實一個月三千或長距...(恕刪)


不好意思,可以請教您 "體力"的明確定義嗎?

該如何衡量"體力"?


我上面說過,耐力是指在一定壓力下的持續時間,這可以清楚的透過功率計、心跳表去衡量。

但是"體力"這個名詞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模糊。


若說里程是練體力的,那玩600KM長程挑戰的體力,會比騎200KM公路賽的選手好?是這個意思嗎?


如果你指的是體內的能量,那是屬於我上述理論中,代謝/循環系統的一部份訓練,那是靠飲食、運動(不一定要騎單車)去練的,跟里程沒什麼直接關係。

代謝系統是長途挑戰選手或是鐵人很重要的訓練項目,在對的時間吃進剛好份量的正確食物,這裡面學問很大。

公路賽選手也需要,要先了解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然後才知道你在什麼狀態下吃什麼,會有什麼反應。



竊以為:運動訓練中的名詞,能清楚定義是最好的。


P.S :廢腿達你認識的,她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練習,現在雖然見坡死,但是要是被她完成第二階段的力量訓練,加上她那顆超高轉速心臟,以及她原本就會的腹式呼吸(她在呼吸方面是高手,我正在跟她學呼吸),估計成績會很驚人。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XC 需要很細膩、連...(恕刪)


很有幫助的一篇文章......

謝謝囉......
Lanxlot5475 wrote:
廢腿達你認識的,她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練習,現在雖然見坡死,但是要是被她完成第二階段的力量訓練,加上她那顆超高轉速心臟,以及她原本就會的腹式呼吸(她在呼吸方面是高手,我正在跟她學呼吸),估計成績會很驚人

廢腿達我有點認識
腹式呼吸,是不是就是用肚子呼吸呀?這樣正常嗎?
跑步、單車、登山、健行、學習

javaboy wrote:
廢腿達我有點認識腹式...(恕刪)
不是用腹部呼吸,只有肺才可以呼吸!
是利用腹部的縮漲帶入更多的空氣讓肺部有更多的氧氣利用!! 請仔細看三大賽選手登山時的腹部都鼓鼓的!
他們瘦成那樣子肚子卻鼓鼓的不是很怪嗎?

peace

javaboy wrote:
廢腿達我有點認識腹式...(恕刪)


有機會的話就問阿達吧,這方面我還在學。

不過,剛開始練的時候,真的很痛苦,肚子鐵了好幾天。
www.cycliving.com
valeriowu wrote:
是利用腹部的縮漲帶入更多的空氣讓肺部有更多的氧氣利用!! 請仔細看三大賽選手登山時的腹部都鼓鼓的!


姆,補充仔細一點。所謂腹式呼吸是橫隔膜下拉,增加肺部進氣時容積。用力上的感覺上是吸氣時肋骨三角處下方向外推,呼氣時反之。

另:pubmed 或 sportsci 上有研究(忘了在哪看到):主動控制呼吸頻率(相對於不同負擔下的自由呼吸頻率)在降低乳酸堆積上較為有效。

======

訓練方式跟研究有很多,爭論也很多,有時也可見到教練或書籍在方法上的「世代」性:什麼樣的訓練與程度,肌肉比例轉換,重訓耐力平衡等等(road or track)。仔細想想,肌肉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去跑步還是騎車還是舉重,常見的爭論是:對騎車有效的訓練是不是得在完全在車上完成?考慮一下迴轉時各個點利用的肌肉不同且於迴轉時重疊處不多,也有人聲稱那腿部各個肌肉分開專門練也是可以「進步」的,Orly?!

在 bikeradar 論壇,有一篇關於「重新思考重訓」的討論,已經爭了月餘,參雜學術,實際資料。難得在這種類似 01 的地方也有看了頭痛的東西,弟先不預設立場,有興趣的人請自己讀。
http://www.bikeradar.com/forums/viewtopic.php?t=12753875

======

回到迴轉速。

前面有人「聲稱」有效率的轉速:如平地 80-100 rpm,山地 60-80 rpm。 為何(無論 pro 或一般人)會自然在上坡時採用較低的迴轉?考慮可以變換齒比因應重力影響及個人於固定負載下之耐力,上坡時降低迴轉,這聽起來不是很奇怪嗎?

截至 2008/09 體育生理科學研究(瑞士 Sportmedizin und Sporttraumatologie 56(2) 71-76, 2008 的 summary)還沒給出一個完全的解釋與模型(至少目前弟沒讀到),有時候,「想當然爾」的事情常常沒那麼簡單。只能說,有時照著幹,有樣學樣(armstrong, pantani 看太多),「似乎」無損不吃虧,所以大家就繼續埋頭幹下去。meh~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