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et9 wrote:高雄天氣那麼熱太陽那...(恕刪) 世運都在上個月圓滿落幕了您卻還在批它......您有買票進場觀賽嗎?沒親身體會怎知它辦的好不好?把台灣推向世界卻說是賠錢貨...那麼貓纜、內捷算什麼?自行車空中走廊會有多少人用?您假日來高雄騎一趟就知道了......
pinget9 wrote:你懂什麼呀!你才井底...(恕刪) 說的也是,只可惜蓋了個不符合標準的游泳池弄了個沒人氣的建成圓環,倒掉的貓攬,出包的內捷還有很會賺錢的蚊子天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885146&p=1真是搞了不少政績啊偉哉 騜子民們,快快磕頭感恩啊~還是多多出去騎騎車吧~
這類把行人天橋結合單車坡道一起做的方式在日本有很多,問題在於是否有人要走天橋,行人幾乎還是走路面。單車騎士是否願意一路推上三~四層樓高度,如果用騎上去的,又變成台北河濱單車牽引道的問題。如果推上去牽下來時間可能比等紅綠燈多好幾倍,不過蓋在河濱有風景倒是可以增加使用率。日本的方式是加電梯,行人坐電梯,單車牽引道要夠長,坡度才會緩,才方便單車可以騎上去。日本歐洲的單車天橋都是可以騎上騎下,日本一般歐巴桑騎著淑女車也能在牽引橋騎上騎下,台灣實在沒必要因為一個人不小心摔傷就因噎廢食,搞什麼牽引道禁止騎乘。坡度要緩到殘障坡道的坡度,就是1/12,這個是連坐輪椅的都能自己推上去的坡度,每3公尺高度要有一個平台,方便輪椅可以中間休息,一般單車家庭主婦小孩也可以在此徹底煞車,避免一口衝下去以維護安全。台北一般牽引道搞到1/6~1/8,那個是汽機車停車場的法規坡度,並不合適。台北不會也不需要在市區做單車天橋,很多高運量汽車道早已用高架橋架高,一般市區路面等個紅綠燈會比上單車天橋來的快,至於河濱便橋台北市做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台北縣樹林三峽那一帶很缺乏。
小弟希望就事論事,不要離題討論到有各自立場的政治。事實上,這是藍的議員吳益政先生提案通過,綠的市政府發包興建的,功勞各記一筆。根據新聞稿,應該是騎上去的,因為距離很長,不像是牽引道。所以留了很長的緩坡,不會比爬陸橋累啦!小弟住高雄巨蛋附近,離這個建設很近,先前會利用菱角田棧道通崇德路、翠華路,若要至蓮池潭騎車,必須通過平交道,橫越車流眾多的翠華路,才能抵達蓮池潭。有的時候,還得等火車慢慢通過(因為剛出站,車速很慢,等超久),忍受在車陣中吸廢氣的痛苦。這項工程,可以增加單車橫越翠華路的安全性許多,且前面車友也有提及,觀光性也不錯,可以鳥瞰風景,欣賞洲仔溼地。我想這個工程完工後,亦將成為北高雄一個新的地標。高雄雖然熱,但是傍晚、黃昏,有時還算涼爽。畢竟是平地,有時,盆地地形的台北未必比高雄涼爽喔!唯美中不足的是,蓮池潭自行車道並沒有完善的規劃。因用地問題,無法真正環繞一週,且易發生與行人爭道。因此,小弟繞蓮池潭都是走平面道路,不過,有些路段鋪面也沒有很好。這個工程離高鐵也很近,完成後,歡迎各位車友來高雄騎車,欣賞蓮池潭、洲仔溼地之美,再連接至愛河自行車道,到河畔喝杯咖啡,接臨港線坐渡輪到旗津騎迎風自行車道,欣賞夕陽吃烤小卷。不過癮要挑戰的可以騎壽柴山,同時飽覽山河港美景。雖然一條2億的高架自行車道看起來似乎本身沒多大效益,但是保障了單車騎士的安全,提昇了單車路網的連接,讓這個城市的單車環境更加友善,我想,高雄市的自行車友應該沒有不贊成的吧?歡迎大家有空到高雄騎車喔,享受南台灣熱情的太陽!
基本上高雄市政府不管作任何事幾乎都是先考慮到觀光,其他的方面如可行性?效益?經費?......考慮的就不是很週延。結果就是不會做出難看的東西,大家一定說讚,請各位放心好了。至於好不好用?多少人用?效益?經費?不良影響?.........泛藍市議員都沒人理了,你們那麼認真就輸了。這些事要每天在高雄生活走動且歷經各屆市長的施政才能體會差異,小朋友及老人事不會明白的。
fishing320 wrote:基本上高雄市政府不管...(恕刪) 有些事現在不去做,也許以後就不會做了。高捷的出現,是為了給市民更便利的交通,是為了抑制不斷上升的汽機車(150萬人口就有120輛機車,尚不包括汽車)。自行車道的建立,串起了高雄的景點,賦予新的遊憩方式。不管是為觀光或為政績,高雄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建設有時不能只以花費多少去衡量,若以騎士安全的角度來看,其效益應該是正面的(人命無價)。不過看了這麼多先進回應開版大大的文章後,小弟心中有些疑問,不知各位批評或是讚賞的出發點,是基於政治傾向、車友心聲抑或是市民觀感?能給小弟一個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