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騎 wrote:警方表示,陳昱廷可能在下坡轉彎處煞車不及,撞上對向的護欄,連人帶車摔落山谷;加上死者使用單車專業卡踏鞋,與卡踏相連,發生撞擊時,人車一同摔落。是說未及脫卡被單車拉下山谷墜落死亡嗎?使用者要小心如果沒上卡踏,只要往地面滑倒,就可以避免這次死亡意外 按照警方的描述這次會摔下山谷應與卡踏無關該車友是因為撞擊到護欄會翻落山谷比較像是急拉前煞造成的前空翻,這種狀況有沒有卡踏都一樣除非該車友在撞擊護欄前就往地面滑倒...
摔車跟卡鞋沒絕對關係但穿卡鞋絕對比較危險卡鞋是比賽專用 平常走路也不方便穿卡鞋當然是為了能騎的比別人快常有人叫我上卡說會增加騎乘效率10到15趴我心想 我又不是要比賽我騎車是為了運動 不用超好效率 公路車的騎乘效率已經夠好了而且腳力跟體力才是重點阿姆斯壯不用上卡也比我們快不過上卡也是單車運動的課程之一我不反對上卡
速度太快才是主要的問題。速度是騎士可以預先控制的,速度的快或慢也導致不同的結果。以力學來說,物體移動的動能(T),其影響因素是物體質量(m)、速度(v)。動能的式子為 T=1/2*m*v^2。注意動能的增加量是與速度「平方」成正比!不管在騎單車、騎機車、騎重車或開車,很多人都沒有這種概念,以致於破壞程度超乎預期。日本有位東京大學教授曾經說過(他曾指華航名古屋空難為例),事故的發生往往剛好集合2種、或多種因素在裡面。原本你以為第1個因素(比如說:速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就算發生錯誤倒也沒出事;但是機率的問題來了,萬一又出現第2個因素,那就不一定是你能夠承受的了(比如說:轎車突然開車門,騎機車騎士邊騎邊想東西,又沒注意)。第1個因素發生後,下坡重力加速、彎道、細胎磨擦力不足、卡踏、.....甚至30公尺深的山谷,通通變成「殺手」了!
一堆人把問題推到卡踏上面連新聞記者跟"專家"都這樣說都沒有想過除了路況本來就有的問題車子是不是也有問題現場有煞車紋是不是表示車子的煞車已經鎖死在打滑所以才會造成失控這樣又牽扯到煞車跟輪組不要在一味的把問題推給卡踏了上不上卡是個人選擇的
那個58.8公里是距離,不是時速...當時時速多少,恐怕沒人知道...至於最高時速,記者大概不知如何看...-------------------------小的是分隔線------------------------全團近十人,沒人看到,很正常...下坡沒有人會跟前車黏的緊緊的,除非是第一次跟團的...而且又剛好在轉彎處...也只有在轉彎處,才會衝出去,對向...-------------------------小的是分隔線------------------------卡踏或著沒有卡踏,在那種狀況下,都沒有人有辦法跳車...民國67年,高中同學住平溪,假日大家約去他家玩,騎單車...我向同學借了一台車,沒變速,騎到快抽筋...,到他家...回家時,他也要一同下來,就同我騎一輛,他騎,我後座...那車前輪框變形,下坡時龍頭晃到抓不住,剎車也剎不住...他說控制不了了,要後座的我跳車,但是我根本跳不下來...甚至我的頭、手已經接觸地面了,我還是無脫離那台車...那個慣性,把人緊緊的吸在車上...最後二人只有翻車一途...當然受了不小的擦傷,但是小命還在...-------------------------小的是分隔線------------------------卡踏當然有一定的危險性...去年在風櫃嘴,下山,迎面來一輛轎車,避開...沒想到馬上跟來一台砂石車,又剛好是右轉的陡下坡...避開轎車時,已經降到很低速了,砂石車出現的很突然,放開剎車就直接進它後輪...向左就倒在轎車尾,砂石車前輪,右邊斷崖...來不急脫卡跳車,就不用騎了...唯一能立腳的地方,就只有車兩旁,直徑不到一公尺...-------------------------小的是分隔線------------------------不管去那裡,還是小心為上...否則下次就不用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