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全球單車熱賣應該是順應石油高漲的生活型態改變,但若仔細看看很多買單車的朋友,花在單車上的花費,和他省下來的油錢實在不成正比,騎單車的頻率和運動量也不能把他歸類為真正的單車族。
其實觀察一陣子了,我看到真正的『單車族』還是那些騎單車上下班或真正拿單車來代步的人,這些人早就存在,不必刻意訓練恆心就可以自在地每天騎單車,他們的車子也很普通,不太會花大錢來買裝備。反倒我看到很多花大錢買單車的朋友,跟真正的單車通勤族比來騎單車的頻率實在算是少,不然就是因為害怕車被偷,很多場合還是選擇不騎單車,最後只能把單車當作像週末偶爾騎騎的運動器材。若真的做一個比較嚴謹的問卷調查,詢問騎單車的花費和運動頻率、年齡、職業別,結果應該會很有趣。
目前有許多縣市在規劃自行車道;昨天看到的家樂福型錄就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刊出自行車及配件;原油價格仍持續攀升,已有人預估到300USD/桶;環保意識持續高漲......。
不曉得台灣未來有無機會像許多歐洲國家一樣高普及率的自行車,賊安特也抓住這股潮流調高車價,其中YUKON及IGUANA這種最好賣也賣最好的車型漲到讓人覺得CP值不高。
目前還沒買單車,騎單車也是n年前的事,最近興起了買單車的念頭
原因是有單車的朋友會提議假日一起去騎車晃晃,
能多久?不知道,因為還沒開始所以不知什麼時候結束
退燒,我想會的,但應該還不是現在,比起過往現在應該排不到車的一堆,我就是!!
然而會騎的就是會騎,以前不騎的,因時勢(油價也好、朋友帶動也好…)
加入了單車的行列之後變成興趣的也是有的
但加入後覺得不是真正的興趣而放棄的慢慢的大有人在
就我感覺如同股市一般,單車的行情在波段高點,上下振盪中
若流行一過,停損賣出的就大有人在,才會又回歸基本面
太多例子上演了
保齡球(跌至谷底)、蛋塔(跌至谷底)、甜甜圈(跌至谷底)、單車(振盪爬升中)、單眼相機(上漲中)
人似乎有著一窩蜂的心態,只要東西一熱門,大家知道了就一頭熱的搶,供需失衡後缺貨,價格上揚
待正常供貨後,開始有人覺得太好買了,不熱門了,拋售潮緊接著來
因此單車熱退個人覺得會是在供需平衡後,轉入一個退燒期
當然不是說熱愛單車的車友,而是普羅大眾對單車的退燒
很多事就真的是如此
有時最近買個蛋塔、買個甜甜圈來吃,排隊的人潮沒了,很簡單就馬上買到
這時卻覺得東西已沒有以往辛苦排隊來的好吃,相同的辛苦在排單車的,當單車隨手可買
這時恐怕興趣也缺缺了(當然在單車鄉民這點現象是比較不會發生的)
這是小弟的一點想法
內文搜尋

X